這麼一看,果不其然。易文翰暗暗責怪自己,這麼明顯的事情,怎麼當初自己就沒發現?喬川這些段落裡句號時而是空心圓,時而是實心圓,偶爾使用省略號時點的數目更加隨意;動不動就用破折號,破折號要麼是一條橫線,要麼是中間斷開一點的兩條橫線。
因爲是手寫體,他的破折號長短不一,時而規範地使用兩條橫線,中間斷開一小截,時而不規範,中間不斷開。這種細節如果不針對性地去發覺,絕對會被忽略。
這個喬川,之前還真的是小看他了。
易文翰又往前翻,也是一目十行地找實心圓點和破折號,結果是句號全都規範,一個破折號都沒有。
這也就證明了,有關摩斯密碼不是吉時自以爲是的過度解讀,喬川的的確確在他的筆記里昂藏了摩斯密碼,而且他以偵探的重頭戲——正式推理,來作爲提示,告訴讀者,接下來的部分就是他暗藏密碼的密文!
“還有一點,摩斯密碼多用於無線電通訊,使用的時候可以用停頓的空白時間長短來表示字符與字符,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喬川想要把它隱藏在文字之中的標點符號裡,就沒法用時間間隔去表示字符與字符,單詞與單詞之間的間隔。”
“沒錯,在打電報時候用空白時間長短表現出的間隔,放在文字裡,就得切實用三個點或者七個點表示出來。而這樣的標點符號無疑是明顯的,可疑的,容易被發覺。”易文翰理所當然。
吉時終於找到反擊的機會,雖然沒直接說出口“愚蠢”二字,卻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易文翰,“你認真的?”
易文翰第三次瞠目結舌,這一次不是因爲吉時和筆記,而是後知後覺,自己剛剛的愚蠢。剛剛那句話的確是太過着急了,暴露了智商短板。
吉時看到易文翰第三次瞠目結舌,滿意一笑,“在打電報的時候,表示分隔的三點和七點時間是停頓的時間,是空白,不顯示的,放到書面中,你把它顯示出來,那不是跟其他顯示的密碼混在一起,無法正確解讀了嗎?”
易文翰起身,走到飲水機前彎腰接水,用轉移話題掩飾尷尬,“你喝點什麼嗎?”
“現磨咖啡,拿鐵。”吉時倒是一點不客氣,從他進門到現在,這傢伙終於想起盡地主之誼了。他可是到現在連口水都沒喝呢。
易文翰從飲水機旁邊抽出一條雀巢速溶,不情不願地給衝了。
“所以把用聲音表現的摩斯密碼錶現在書面上,不僅僅是點和劃的組合那麼簡單,這個三點和七點的間隔如何表示,而且是如何足夠隱秘的表示,也是關鍵。”
吉時作爲老師,非常懂得啓發學生,直接給出答案那是老師偷懶,讓學生通過他的啓發自己得出答案,這纔是傳道受業解惑的精妙所在。
可是現在吉時故意話說一半停頓喝咖啡,可不是爲了啓發學生易文翰,相反,這是他在跟易文翰交易,這就是他扳回一局,治易文翰的絕招。
喝完咖啡,吉時自然而然地繼續,“喬川自己發明了一種間隔方式,他……”
易文翰生怕吉時爲了讓他瞠目結舌和拍案驚奇直接給出答案,剝奪他的樂趣,趕忙擡手阻止吉時繼續說下去,“打住!”
“打住可以,那麼共同財產的事兒……”吉時一邊喝咖啡一邊自己念念叨叨,“剛剛你已經瞠目結舌三次,足夠三秒鐘了,但是這個拍案驚奇就有點難度了……”
易文翰聽出了吉時的暗示,只要他不馬上同意恢復筆記本共同財產的興致,這位就要劇透。劇透啊,尤其是劇透推理作品,多損啊!這麼有趣的謎題,易文翰自然是想要自己去挖掘啊,他沒能發現筆記裡案場摩斯密碼就已經夠懊惱的了,如今還剩下一個密碼間隔的問題,他必須要自己得出答案。
“行吧,那就按份共有好了,咱們三七分,我七,你三。”
“喬川自創的密碼間隔很特殊……”
“服了,五五分,絕對公平,行了吧?”
吉時慢悠悠地又端起咖啡杯,啜飲一口,“好久沒喝速溶了,這口味,久違啦。”
吉時一邊皺眉喝咖啡,一邊發嫌棄易文翰太不精緻沒品位的空檔裡,易文翰又坐回位置,準備好紙筆,打算自己也來破譯一下。這麼有趣的過程,他當然要親自體驗,而且必須足夠快,吉時這小子發現了摩斯密碼已經扳回一局,他可做不到甘拜下風,他得挽尊。
易文翰現在要做的就是提取筆記中的密碼,順便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喬川到底是用什麼方法來做字符和字符、單詞和單詞之間的間隔的。
既然吉時說,喬川掩藏摩斯密碼是從他的推理篇幅開始的,所以易文翰便直接翻到第三篇筆記的後半部分,從喬川登場正式推理開始看。
第一段:
我讓盧昶召集所有人去別館集合,我要在衆人面前推理案件真相,指認真兇。偵探的重頭戲即將上演,真相的帷幕即將拉開。
如果真如吉時所說,案件最後的推理部分暗藏玄機,那麼這段話很明顯就是在暗示,提醒讀者接下來的是重頭戲,表象和密碼之下暗藏的是真正的真相。
第二段:
我最先抵達別館,客廳裡的掛鐘顯示,此時是5點15分。5分鐘後,蘇家人和陶局長等諸多警察一共12個人圍成一個圓圈,我站在圓圈的中心,也就是蘇公館別館客廳的中心,衆人矚目的焦點,準備正式開始我的推理.
看完這段,易文翰果然收穫了一個實心圓點,也就是末尾的句號。他剛想往下看,突然靈機一動,停止了閱讀。這段話裡有蹊蹺!
易文翰閉上眼,在腦子裡勾畫出這段話描述的場景。喬川站在別館客廳中央,其餘12人圍成一個圈把他包圍在中心。
而在這之前,喬川特意強調他看了別館客廳裡的掛鐘確認時間。
之前吉時忽略的吳西柏字蒙之和珍珠藏在念珠裡等細節,都是喬川埋的伏筆。喬川這個偵探,或者說虛構推理故事的作者,他善於埋伏筆。易文翰可以肯定,這一段文字就是喬川埋的伏筆。
這個伏筆的關鍵就是在暗示鐘錶錶盤!喬川就是錶盤的中心點,其餘12個人代表12個鐘點。
易文翰嘴角挑起一絲弧度,他大概猜到了喬川用於間隔字符和單詞的方法了。接下來,只要驗證一下,就會知道他的猜測對不對。如果對了,那麼這個喬川還真是有點意思,他遠比自己虛構故事中的自己要高明得多。
接下來的原文是:
我先環視了一週,除去死者蘇逢春、被送往醫院搶救的楚夢君和施傑琳,蘇公館裡所有人都已經到場,甚至連吳西柏也在場,只不過他與其他人不同,他被拷着手銬,被盧昶的一個手下監管着,站在最門口的角落。
易文翰再次停頓,喬川說除了死者和兩個被送去醫院的女人,其餘所有人都到場,算算人數,蘇家人再加上陶局長、盧昶以及其他警察,根本不可能只有12個人啊。
果然,這個不可能的數字就是爲了讓讀者聯想到鐘錶。
筆記繼續:
“各位,對於蘇先生的死,我深表遺憾。作爲偵探,我沒能通過調查恐嚇案的過程中洞悉兇手的意圖——殺害蘇先生,這是我的失職。但好在,我可以爲此做出彌補——我已經通過縝密的分析推理,得知了真兇的身份以及犯案的手法,甚至連殺人動機也不在話下。”
盧昶就站在我的右側平行的位置,他對於我聲明已經知道真兇並不驚訝,因爲我們合作已久,像這樣的場面他經歷得多了。他只是針對我這番話的前半段發表意見,“不,喬川,你不必自責。你來是負責恐嚇案的,而恐嚇案你已經完美解決。至於說蘇先生的死,自然不可能是恐嚇犯做的。”
看到這,易文翰瞭然微笑,他的推測果然沒錯,他已經可以確認喬川自創的摩斯密碼間隔究竟是什麼。
剛剛吉時也科普過了,間隔字符與字符的是三個點的停頓,但沒法表現在書面上。喬川必須在行文中有所暗示,暗示的內容就是“三個點”。
而喬川在推理部分一開始強調的鐘表、人數和站位,實際上就是在告訴讀者,他後面將會如何暗示三個點和七個點的間隔。因爲“三點”和“七點”都在錶盤上。
軍事用語中,會用幾點鐘位置去描述方位,比如“你三點鐘位置有敵軍”“我在你七點鐘位置”。這種描述的基礎是,“你”是錶盤的中心點,“你三點鐘位置有敵軍”也就是說你的右側與你平行的位置有敵軍;“我在你七點鐘位置”也就是說我在你後方偏左一點的位置。
喬川寫到:盧昶就站在我的右側平行的位置。這句話表明了,盧昶在他的三點鐘位置,等同於,“盧昶”等於“三點”。
易文翰可以肯定,再往後,喬川還會特意提及某個人在他的斜後方,也就是七點鐘的位置,這個人也就等於七點,也就是單詞和單詞之間的間隔。
行文到這裡,已經出現了第一個間隔,三個點的字符間隔——盧昶。也就是說,前面標點符號裡的實心句號,加上後面兩個標準破折號,共同組成了一個字符。
易文翰用面前的電腦上網,打開了摩斯密碼對照表,“點劃劃劃劃”對應的是數字“1”。
易文翰繼續往下看,接下來喬川的下文是:
我擡手阻止盧昶繼續說下去,雖然事已至此,我仍舊想要保密恐嚇案的真相。讓蘇家其他人知道其中內幕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陶局長顯然跟我是一樣的想法——恐嚇案的事兒就此過去,他催促我:“喬川,根據你的排除法,沒有人有機會犯案,那麼兇手到底是誰?”
“我的排除法沒錯,而兇案也的的確確發生了,但這並不矛盾,”我環視四周,鄭重聲明,“兇手不可能是本館的人,也不可能是別館的人,那麼只有一個可能——在蘇公館裡還隱藏着一個人,一個我們不知道他存在的傢伙.”
我右側的盧昶小聲驚呼:“原來是這樣!”
盧昶一說話,就代表着三點的間隔。說明這幾段話裡的點和劃又組成了一個字符。提取出來就是“劃劃劃劃點”,對照得出的是數字“9”。
這可比玩網上那些虛擬的文字遊戲有趣得多,因爲這本筆記是真實的民國物件,而且謎底現在是未知的,他易文翰和吉時全都不知道這文字迷宮的出口到底通向哪裡,喬川到底意欲何爲,謎底究竟是什麼。
未知的纔是最有趣的!易文翰被興奮和滿足感包圍,這個週末過得可比在圖書館看小說充實多了。
易文翰繼續往下看,以盧昶這個工具人作爲三點的分割,依次提取實心句號和兩條或一條橫線的破折號,又得出了兩個數字:3和3.
後面這個“3”結束的時候,不光是盧昶說話了,喬川斜後方的人果然也閃亮登場。
喬川的原文是這樣的:
我的左斜後方突然有個聲音冒出來,說話人興奮急切,正是大少爺蘇堃頡,此時的蘇家,他大概是最聰明,最能跟得上我的思路,距離理性推理最近的一個人。他說:“是小貞的相好,我們家以前的廚師,因爲殺人罪在逃的戚遠!”
有幸跟盧昶一樣被選做工具人,代表七點,也就是單詞之間的間隔的人正是蘇家大少爺蘇堃頡。往後,只要這位大少爺一開口,就說明一個單詞結束了。
也就是說,前面的“1933”就是一個單詞。傻瓜都能看得出,這是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