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軍事天才帶着資治通鑑來到異世界 > 軍事天才帶着資治通鑑來到異世界 > 

第990章 御駕親征(下)

第990章 御駕親征(下)

佈列顛尼雅帝國,潘德拉貢,郊外。

烏列爾騎士團的15萬大軍,在潘德拉貢的郊外整齊成一個又一個軍陣。

在軍陣的最外圍,圍着不少趕來這裡看熱鬧的潘德拉貢的市民們。

烏列爾騎士團的這15萬將兵現在都很激動。

他們之所以感到激動,不是因爲他們馬上就要奔赴萊茵蘭平原與法蘭克軍決戰、將加百列騎士團和拉結爾騎士團的戰友們救回來。

也不是因爲她們的女皇拿出了大筆的金錢分賞給他們。

他們之所以感到激動,是因爲他們的女皇將御駕親征!與他們一起奔赴前線與法蘭克軍決戰!

位於這15萬大軍最中央的方陣,是他們的本陣。

本陣之中,身爲烏列爾騎士團團長的艾倫和烏列爾騎士團副團長的恩利並肩而立。

在二人的身前,站着一名老者與一名小女孩。

那名老者雖然年紀已大,但卻神采奕奕,目光宛如老鷹般銳利。

正是剛剛纔和班克羅道別的雅各。

而站在雅各左前方的這名小女孩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和雅各一樣,伊爾莎也穿着一套精緻、華麗又不失實用性的戰甲。

因爲伊爾莎的年紀不大,所以體型較小,帝都這邊並沒有儲備有適合伊爾莎這種嬌小體型的戰甲。

潘德拉貢的鐵匠們在這3天裡不休不眠地趕工,才總算趕製出了一副適合伊爾莎穿戴的合身戰甲。

御駕親征,親率烏列爾騎士團的15萬大軍去萊茵蘭平原與法蘭克軍決戰——這便是伊爾莎的策略。

шшш .ttKan .c o

潘德拉貢現在雖然沒有伊塞爾、沒有阿爾伯特、沒有蘇誠。

但卻有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皇帝。

女皇率軍親征,讓烏列爾騎士團的將兵們的士氣空前高漲了起來。

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皇帝御駕親征——這種事情的上一次發生,還得追溯到佈列顛尼雅帝國的初代皇帝的時期。

時隔兩百多年,佈列顛尼雅帝國的皇帝再一次地親率大軍和敵人決一死戰。

在戈澤文病逝的當天晚上,伊爾莎便把班克羅秘密召進了宮中,向班克羅告知了她想御駕親征的這個想法。

之所以秘密召班克羅進宮、跟班克羅講述此事,只是爲了向班克羅確認御駕親征是否真的能讓軍隊的士氣高漲而已。

伊爾莎要求班克羅誠實地回答:御駕親征能否讓烏列爾騎士團的15萬大軍的士氣高漲起來。

班克羅下意識地想否認。

因爲班克羅並不希望伊爾莎前往如此危險的前線戰場。

但就在班克羅擡起頭,想要撒謊、回答說“並不會讓士氣高漲起來”時,他的目光和伊爾莎的目光對上了。

當時,伊爾莎的寢室的光線比較昏暗,班克羅連伊爾莎的臉都看不清。

但儘管如此,當時的班克羅卻能很清晰地看清伊爾莎的雙眼與她的目光。

伊爾莎的目光是那麼地堅定、那麼地充滿魄力與壓力。

自伊爾莎登基至今,這是班克羅第一次看到伊爾莎這樣充滿魄力與壓力的目光。

被伊爾莎用這樣的目光注視着的班克羅,只感覺那些謊話卡在了喉頭,怎麼吐也吐不出來。

最後,無計可施的班克羅只能無奈地輕嘆了口氣,然後點了點頭,用自己的動作來告知伊爾莎他的回答。

然後在第2天的清晨,伊爾莎便召開了大會,在白央宮的議事廳召見了羣臣。

大會剛開始,伊爾莎便直截了當地向羣臣宣佈了她要御駕親征的這個決定。

羣臣皆面露驚駭之色——這是在得知伊爾莎決定御駕親征後,議事廳內的所有大臣臉上的表情。

以雅各爲首的諸位大臣,立即表示反對。

皇帝御駕親征,和將兵們一起親臨前線——這的確是能極大地振奮大軍的士氣。

但御駕親征的風險實在是大。

皇帝親臨戰場的最前線——這種事情光憑想象,就想象得出來有多麼地危險。

在3年前,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可供參考。

3年前的“霸王反擊”中,神聖希蘭帝國的瓦希裡皇帝也同樣是御駕親征,進駐位於戰場前線的穆哈維茨要塞。

之後發生了什麼,也不需要多贅述了。

米迦勒騎士團奇襲了穆哈維茨要塞,要不是瓦希裡的運氣夠好,及時跑掉了,否則米迦勒騎士團將能立下“陣斬神聖希蘭帝國皇帝”或“活抓神聖希蘭帝國皇帝”的不世奇功。

據說,瓦希裡是乘着一輛驢車逃跑的,被米迦勒騎士團打得連頭也不敢回,只顧着乘驢車狂奔、逃離穆哈維茨要塞——這件事不知是真是假,神聖希蘭帝國中央一直否認此事,但“皇帝乘驢車”逃跑的這件事在神聖希蘭帝國的民間傳得很兇,直到現在都不知真假。

在3年前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可供參考,雅各等人自然是不希望伊爾莎以身犯險,苦心勸說着伊爾莎。

然而——不論雅各等人怎麼勸,伊爾莎都沒有任何要改變自己這一想法的意思。

見伊爾莎鐵了心地要御駕親征,雅各也無可奈何。

既然無法勸伊爾莎放棄,雅各便向伊爾莎提出請求,希望伊爾莎能帶上他。

雅各要和伊爾莎一起親臨戰場的最前線。

伊爾莎今年才12歲,年紀還小,讓伊爾莎獨自一人上到前線——雅各對此並不放心。

而且,若是讓伊爾莎獨自一人上到前線,還有一個風險,那就是伊爾莎可能會瞎指揮。

古往今來,那些御駕親征的皇帝、國王總會犯同樣的一個錯誤,那就是瞎指揮。

御駕親征的皇帝、國王總會對部隊的指揮指指點點。

而面對皇帝、國王的這些“指點”,將領們也不得不聽,因爲這些可是君主的命令……

將領們寧願打敗仗,也不願意背上“違抗君命”的大罪。

君主瞎指揮,害慘整支大軍——這種事情在最近幾年也同樣有個現成例子。

仍舊是3年的“霸王反擊”,神聖希蘭帝國的瓦希裡皇帝不願讓他們的“鐵錘”作戰就這麼無功而返,因此他下令禁止軍隊的撤退,要求軍隊留在艾格哈爾走廊和米迦勒騎士團打兵糧戰,不顧兩軍的補給難易度差別,妄圖通過兵糧戰拖垮米迦勒騎士團。最終間接導致了希蘭軍的大敗。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