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無盡虛空如弦,素手撥動蒼茫天地。蒼穹與萬物轟鳴,死寂間盡是粉碎。
如大唐世界裡,魔門道心種魔大法以“弦”爲理,破碎虛空之理論。此刻全神以天地萬千法理化弦化線,撥動時,虛空粉碎,萬法同寂,抹殺萬靈。
空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深邃而死寂,吞沒萬物,被全神彈指操控,覆蓋向何恆。
凜然間,何恆張開太極天地,我心代天心,我意代天意。以自身天法領域掌控周身萬般法理、道則,不受全神影響,同時運足功力,抵上那吞沒萬物的空洞。
嘭!
劇烈爆裂的聲響徹,萬千法理交匯,撕裂層層虛空,泯滅諸般事物,物質、能量噴吐間,坍塌天地。
無窮無盡的偉力匯聚,將方圓數十里之地的一切物質生生泯滅,在地圖上永遠消失了這片土地。
風雲狂嘯,天地色變,銀白色的雷霆遊弋,轟向何恆身上,在距離其百丈之時,被一道橫貫天地的太極圖案擋住,陰陽二氣交織下,絞殺泯滅。
高空之中,全神注視着一切,銀白的瞳孔裡寒光迸射,輕輕擡出手掌,一根根由法理化作的絲線交織成網,籠罩向下方空洞的天地。
能夠抵抗法理的也唯有法理,或許法力、肉身到達一定層次也是另一個層次的事物,與法理相仿,但就目前而言,何恆以渾天寶鑑、一元經、都天神煞寶經等絕世功法修成的功力最多也只是讓他在法相境的法理抹殺之下不至於瞬間被抹滅,但若是要真正想與全神這等法相級數的強者一戰,唯一可以儀仗的就是他自身的天法領域——太極天地。
在外界,法理均爲全神所掌控,只因她本身就是這天地法理的結合物與掌控者,但在周身百丈之中,何恆自身就是天意。
古有大修行者,周身所在即是道場。這其實也是一種領域,如天法境界一般。
以何恆現在之能,天法領域籠罩周身百丈,所覆蓋之處的天意就會被他直接取代,法理也自是由他掌控,全神的法理在外是煌煌天意,而在他周身卻也不過是外道而已,不爲正統,難有威力。
這就是天法領域的玄妙,即使何恆今日只能,對此之參悟也不過十之一二。
天法十玄門,代表着的就是對自身天法領域的掌控力,而現在他只是第四玄門巔峰。
他若是有朝一日能夠達到天法第十玄門,那周身所在,就真爲全能之神了。
當然,天法領域與自身的修爲也有很大關係,以何恆道胎境巔峰的修爲,籠罩之地不過百丈,而若是洞真境的強者,卻足以覆蓋整個世界。那個級數的存在,周身所在就是凡夫俗子嚮往一生,凝聚元神之輩所要飛昇的洞天福地。
正是因爲天法領域的玄妙與特殊,即使法相境也難以破開,所以全神只能另闢蹊徑,以大神通,集合萬般法理,實質爲絲線,編織成巨網,欲將何恆鎮壓封印。
“即使無法抹殺你的形神,但吾只要永久封印了你,也不怕出什麼亂子!”全神低語間,絕美的面孔扭曲了起來,化爲一張猙獰獸臉,張開血盆大口,吞食天地,瞬間把方圓千里之地的一切元氣吸的一乾二淨。
所謂量變引發質變,天地元氣本身是一種能量,本質應該在天地組成根本的法理之下,但在玄門的宇宙觀裡,萬事萬物均是“炁”所化,元氣也是“炁”的一種,當它的量到達一定高度時,自然會達到“炁”的層次,成爲一種本源的法理,甚至有着更大潛力,達到“道”的高度。
玄門修“炁”,梵門見“性”,魔門說“弦”,這些其實都是大道本質的一部分,超脫天地,若是領悟到一些,就是純陽的境界了。
全神自然不可能領悟到這些,但這並不妨礙她使用。
凝聚方圓千里的元氣,凝聚出一絲“炁”的力量,配合天地法理,坎離造化,鎮壓萬法,唯我獨尊!
轟隆!
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狂暴的聲音帶着驚天動地的大恐怖,萬千法理交織的巨網在那絲“炁”之法理的覆蓋下,竟化爲一座巍峨巨山,全神立於山巔,壓迫向下方。
一人一山是爲仙!
“炁”是玄門的理論,而玄門以成仙爲目標,此刻這巨山與人影的疊加也算得上相得益彰。
天地轟鳴,震動整個神州大地,無數修者膽顫心驚的望向這裡,說不清的恐懼。
無數的凡人黑壓壓的一片跪倒在地,膜拜着天地,他們之中有着普通百姓,也有着一方霸主,王侯將相!
但此時此刻,面對這可怕的異象,他們的尊嚴與生命何等渺小?
惶恐充斥心頭,畏懼的情緒揮灑,顫抖着身體,一切生靈盡在叩拜。
唯有寥寥數人此刻還保持着指定。
袁天罡摘下自己的面具,負手立在高山之巔,一雙桀驁的眼神冷看天空,醜陋猙獰的面容透着傲然。
凝望向西方方向時,他喃喃道:“天意如刀,但全神終究不是真正的天,更何況即使真正的天道之下亦是有着一線生機。一切均未定下,這一次能否成功就看你自己了……”
巨山攜帶天地之威,狂風大嘯,雷霆轟鳴,地裂天崩,灰塵遮住蒼穹,日月昏暗無光,萬事萬物皆化灰灰。
西遊記裡,如來佛祖以五行大道化爲五指山,勾連天地,鎮壓了不可一世的齊天大聖,後更馴化心猿,得鬥戰勝佛!
而這一刻,全神彷彿那位如來佛祖,欲以“仙”鎮壓蒼生,馴化爲己身之牧羊,她爲上帝,飼牧萬靈。
何恆又是否爲那個孫猴子呢?
答案是否定的。
眼見蒼茫虛空上,空洞一片,可怕的巨山籠罩而下。
全神冰冷的面孔不帶任何情緒,指掌翻動間,萬事萬物盡在其手中。
茫茫天數不可逃,可你是真正的天,真正的道嗎?
“僞天!”低喝時,何恆眼裡閃過一絲厲色與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