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從撿到這龜鱉,老太的病不治而愈,而且從那以後,天氣也變得風調雨順了…種啥活啥,生活也好了起來…外出的人也慢慢回來了有一次,老叟還開玩笑對內人說:"這是隻吉祥龜哪!要好好養着。”他們親切地叫祂"孩子。”
意外正是那天早上發生的,老兩口正在生火做早飯,龜鱉居然爬上竈臺,開口說話了:"你們趕快燒一鍋水!"老兩口嚇了一跳。
龜鱉問:你們想要一個真正的孩子嗎?老兩口點點頭,眼睛仍驚訝地望着祂。
龜鱉說:"我馬上可以投胎變人。
爲感謝你們,我就投在你們處做你們的孩子哪!"老兩口聽明白了,激動說:太好了!龜鱉說:"趕緊燒一鍋水,時間晚了我就不能投胎了。”老兩口忙不迭照做。
水很快燒開了,龜鱉着滾滾開水,對老太說:把我熬一杯湯,你一個人喝下!就能懷上我。
然後對老頭子說:"我出生後,你們抱我向西,一路向西找一個女人的墳墓。
記住!否則我活不長。”龜鱉匆匆說完,猛朝滾水裡一跳。
祂的身體剛沒入水中……外面就突然響起幾個驚雷,接着浪潮嘩嘩而下。
老兩口呆在那裡……既呆龜鱉的自殺行爲,也呆突然奇怪惡變的天氣。連續有兩道閃電擊進屋子,擊在竈臺邊。
老頭子怕把鍋擊壞,忙用個木蓋子把鍋蓋上。
剛蓋上,第三道閃電正擊在蓋子正中,似乎被彈了回去又過了一會,天氣才慢慢好轉。
老叟揭開鍋,裡面正好是熬成一小杯湯。
老太流着眼淚把湯喝下。不到一個時辰,肚子就隆了起來。
許多年後,可以反過來梳理一下:當然,那隻龜鱉其實是霸下。
祂受傷從天而落的那天……其實是默兒和皇曾孫於祖佳結合那天。
正是那天,茅山龍珠飛來,擊中了祂。
所以他受了傷雖然有代價,但祂捕獲了龍珠……使祂終於可以涅磐成人。
假如當天老嫗沒有那麼心軟,而是吃了祂……也許祂就會早出世、早成人……也許茅山找到龍珠或者祂就不是難事。但是老嫗延續了祂的壽命。
這也許是個意外,也許是天命所歸。當然,作爲一隻無憂無慮的霸下,祂是很樂意延續自己的生命。
涅磐成人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
因爲做人是有責任和使命的……何況涅磐是個多麼痛苦的過程。
是死亡和重生。
到焦延壽開始作法找尋祂時,祂知道躲不過了……焦延壽畢竟是那個時代神通最高的方士。
但祂不能讓焦延壽找到祂所以祂匆匆而去……趕在焦延壽尋找到祂之前。那些雷聲、閃電可以看成是焦延壽神通所至。雖然波折甚多,這個轉生的女子好歹出來了!我必然不同尋常。
老嫗太生完孩子後居然沒有什麼不適,身體很快就恢復了,甚至比原來還強壯。
夫婦大家抱着孩子,向西、向西終於看見了默兒的草屋。
老兩口正好累了,準備在這無人的小屋休息吃點東西。
老嫗生火做飯,吩咐老叟給孩子"把尿"。老頭子抱孩子繞到屋後,看見了草屋邊一座簡單的墳塋。孩子突然失控。
默兒發現自己站在一片光明中,怎麼回事呢?我怎麼在這裡呢?我要到何處去?有個聲音似乎在說:"回哪!回哪!"我正在極力琢磨,突然一陣孩子的哭聲傳過來。我的孩子!老叟正在哄孩子,突然聽見墳塋裡砰砰響,把他嚇了一跳。
他抱着孩子返回屋,着急地對老嫗說:"不得了了,快跑!後面有座墳,裡面有聲音……會不會是屍變?"老太本能地抱過哭泣的孩子說:"不要亂嚇人!"此時,默兒已經從墳中站了起來。
兄長掩埋得很淺,所以默兒沒費多大力氣就破土而出。
尋着哭聲進了屋子,看見了很驚恐的老夫婦。
默兒沒顧上老兩口的神態,很快走過來自然地抱起孩子孩子居然就不哭了。
老叟此時回過神來,壯膽問:"你是誰?”
“我是以默。”默兒說:"你們是誰呢?”
“以默!"老兩口對望一下,難道神龜找的是?默兒沒等回答,就側身掀開衣服,想給孩子餵奶。”糟,我怎麼沒有母乳?"我慌亂地說道。”我有!"老嫗趕忙過去,抱過孩子餵奶。
沒想到孩子又哭起來,默兒本能地又把孩子接過來,孩子又不哭了。
但是此時。
默兒注意到了孩子是個小千金。”天哪!這不是我的孩子。”
“這其實是我們的孩子。”老叟聲音怯怯地回答。
"我的孩子呢?"默兒問:"你們怎麼跑到這裡來了?"接着過來抓起戴在小千金胸前的鎖問:"這是怎麼來的?"老兩口已經認定默兒就是他們要找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好不容易把孩子的情況說清楚……"祂說要找到你,否則我活不長。”默兒明白兄長抱走了自己的孩子,心裡百般滋味。
老兩口關於龜鱉變孩子的故事,也讓默兒很感興趣。
方士早聽說過關於動物也能修持成人的傳說,但是見到事例還是第一次。”祂沒告訴你們找到我幹嗎嗎?"默兒問。
老兩口擺頭。
默兒:祂要沒說,我怎麼幫我呢?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哪!"老兩口失望的神色,一致跪下磕頭說:"你一定要救我孩子!”
“我試着算一卦哪!"默兒說,然後把孩子遞給老嫗。
女方士懷孕後基本沒有扶鸞過,因爲我的扶鸞很可能因之失靈。
但我太想自己的孩子,很想下出他的去向。
奇怪的是,孩子一離開,立馬失控,我只好又接過來。
整整7天,這個孩子都不能離開默兒,包括我吃母奶時,也要默兒搭把手摸着我才行。
即使睡着,只要默兒沒摸着,馬上醒來哭。”我親生的孩子反倒離我很遠……"默兒感慨地想。
到第7天,默兒抱着孩子突然感到一陣頭暈,腦子裡就象有一股奇怪的旋風在轉,不過越轉我發現腦子越清醒……過去的記憶,象電影一樣在我旋風中閃回……很多我一直沒琢磨清楚的事此時很清楚的呈現出來,原來我沒想到有聯繫的事此時聯在一起閃回……使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定立在那裡,捕捉心思的旋風帶給我的真相。這時,老嫗過來要給孩子餵奶……我沉浸在自己的心思中,甚至沒有感到孩子已經讓老嫗接過去了,當那股旋風轉到皇曾孫擁我如懷時,我心裡不僅有點緊張……他是真的喜歡我嗎?我實在關心這個問題。
旋風轉過,真相就要出現了,不巧,老嫗拍我一下,打斷了我。
老嫗驚喜地說:"快看!你沒摸着,我也不哭了誒。”默兒嘆口氣……天命所歸哪!看來我就不能明白這個問題。
我對老嫗說:"從今天開始,我應該可以離開了。”老嫗兩口驚喜問:"爲什麼?"默兒說:"因爲我要離開了。”
“你要到何處去?"老太趕緊問,我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我其實7天前就應該死了,之所以回魂回來……主要是因爲孩子。”默兒清醒地說:"現在時間到了,我該走了……"天哪!老兩口倒抽一口氣。
老頭子結巴說:"那你是人還是鬼呢?"老太趕緊給老頭子一拐肘,說:"孩子怎麼辦?你要走了我會怎麼樣呢?我可是說你能救我的哪!"默兒說:"我也不知道……我可以把我的血給,但不知道有多大作用。”
默兒割開手腕,把血點在孩子身上……臉部是七竅,背部、胸部各7個軌道,兩手兩腿各7個……每個位置一滴血,一共四十九滴血。民俗中關於人死後有"回魂7日"之說。
在一些比較講究的地方還有"頭7”
“二7"……直到77……四十九天的祭拜。
但爲什麼要以7爲單位,爲什麼是"7"日,而不是6或者8日,很多方士都回答不了。這就是經驗主義的巫術。
默兒解釋說:"如果我還是女方士,這樣肯定能保性命……但是因爲意外的原因,我的神通被破了,所以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作用。”
“萬一不行怎麼辦?"老嫗眼淚唧唧問。”實在不行,你們可以把孩子送去學道。”默兒說:"既然是靈物所降,學道應該是最好的歸屬。
只是做一個女方士,很難,很苦,要犧牲很多東西……”
“學道肯定能保住我嗎?到何處學纔有用呢?”
“宗師級別的就是黃老道的儒門和丹鼎派的茅山。”默兒本想建議去儒門,因爲感覺孩子在那個方向,而且儒門有成名的弟子,茅山三茅還沒有收錄傳人……卻突然發現腦海裡很清楚地閃出茅山來。”去茅山哪,離這裡近點。”最後說。
此時,默兒發現這個孩子眼睛盯着看,眼神好象很成熟。
這雙眼睛好象何處見過,但還沒有來得及回憶,就慢慢地倒下了,一團煙霧在我倒下的地方浮起,慢慢地,煙霧滲入地裡。
默兒也隨之不見了。
老嫗兩夫婦親眼看到了默兒回魂7日而去,兩口子抱着孩子,沿途打聽着向茅山而去。
孩子本來就很少哭鬧,偶爾哼一兩聲。
從第7日開始,再也不出任何聲音,同時臉上就開始失去血色,臉色越來越蒼白。
老兩口自然邊走邊看醫生,講述孩子的情況,當然,孩子來歷的怪異情況沒講。
醫生們都看不出任何毛病。終於,他們遇到一個術士,查看了孩子說:這個孩子的生命力在衰竭,是"天"在拿走我的生命力,人是沒辦法的……在聽了默兒對孩子的的救援措施後,他很驚訝,最後才說:默兒這樣做相當於把自己的生命裡給了孩子。”四十九滴血會讓我減壽四十九年的。
我現在怎麼樣子?"老嫗不禁抹了一把眼淚,"那我孩子是不是可以活四十九年了?"老叟問。”不!"術士擺擺頭說:"那四十九滴血,最多可能延緩孩子四十九天的生命。”而且還需要滴血之人本身是得道的大宗師才行。”所以大家一般不用這種方法救人的……太不合算了。”
術士最後也是建議送孩子去學道。”也許有救。”他說,不過他建議去儒門。
因爲他認爲儒門有成名的弟子,而茅山還沒有。”儒門的術法未必比茅山高些,但人多勢衆,如果儒門都救不了,估計天下就沒人能救了。
所以,我認爲你們要保險的話,應該趕緊掉頭去儒門。”老兩夫婦猶豫了半天。
最後,因老太救子心切,結果改道往儒門而去。
那時通訊不發達,任何消息都是靠人傳帶,所以口口相傳遞消息是很常規的事。”那個術士是師承儒門的,所以指點了他們一條到儒門相對較近的路。
中茅君茅固白天休息,夜晚化鯤鵬而飛,所以很快回到茅山向兄長通氣。
兄長大茅君對他如此快回來很驚訝:"龍珠呢?”
“因爲焦延壽大宗師受了傷,我暫且寄下,等焦延壽大宗師好了再回來。”中茅君茅固還不願意讓兄長知道自己被束縛的事。”也是!"兄長說。
焦延壽大宗師怎麼會受傷呢?"大茅君也很奇怪。
於是中茅君茅固把和京房的對話全說了。
大茅君的腦子飛快地轉動,結合着他這段時間的解讀圖讖……最後他說:"我明白了。”中茅君茅固望着兄長。
大茅君說:"肯定不是我躲在那裡偷襲焦延壽,一般人造的法帖也打不中他哪……想想,真的可能是羅浮山呢?”
“那爲什麼要打他呢?"中茅君茅固問:"就算不願意大儒焦延壽找到,也用不着打呢?”
“這正是讓人不願證視的地方。”大茅君頓了一下說:"……不過你勇敢地面對祂,你應該能想到的……天命所歸哪!"難道?中茅君茅固有點明白了。
焦延壽坐在牀邊,小聲對大弟子焦風說:"天命所歸哪!看來很有可能是羅浮山人出世了。”
“那大家輸了?"焦風小聲問。
焦延壽嘆口氣說:"僅僅是輸贏的問題那就簡單了。
但還不止……"焦風不服氣地說:"那還有什麼?”
“你咋不開竅呢?"焦延壽說:"真是羅浮山的話,爲什麼打我?想想!”
“這……"焦風說:"確實怪呢?可以不讓你找,但幹嗎要打人哪。”因爲用法帖打擊人的身體,是很容易發生致人死命的情況的。
所以在漢武盛世,一般在方士驅除山魈樹怪時,纔會用法帖指向山魈樹怪身體。
而方士之間有時鬥法鬥術,都不會指打向對方身體,除非兩個方士有很大的仇……要致對方於死地。
那……假如是羅浮山的法帖打中了焦延壽"我沒完全想明白原因。”焦延壽說:"不過,羅浮山和茅山不僅僅是有分歧,而且很可能是矛盾很大的對頭……這一點卻是肯定的了。”
“會不會是意外?"焦風小聲問。
因爲既然羅浮山出世了,那自然是丹道大興。
既然二對一,那以後儒門很可能不是丹道的對手……幹嗎非在此時成對頭哪。”你會出這樣的意外嗎?"焦延壽問,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不會!"
焦風心裡說:大道之爭鋒,勢不兩立,剛入門的都很難犯這樣的失誤,何況我。
焦延壽其實也不願意和二山爲敵,畢竟他應該也是道門一脈,但是一脈相承的使命讓他不得不承認……星宿降世,就是要禍亂天下!
那張法帖讓他躺了20多天都沒完全復原,而此後,他是帶傷指揮大弟子佔算,下的是傷他的是何人?爲什麼要傷他。
卦像顯示:大凶,大急!所以,纔有上面焦延壽和焦風的討論。
他們的理解都是:大凶之人來了,對儒門來說:情況危急了。
陰長生這日來到了儒門士子薈萃之地……太學,上古的大學,稱爲成均、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學曰成均”,鄭玄:“上庠爲大學,在王城西郊。”至於夏商周,大學在夏爲東序,在殷爲右學,在周有東膠,而周朝又曾設五大學:東爲東序,西爲瞽宗,南爲成均,北爲上庠,中爲辟雍。
大漢早期,黃老之學盛行,只有私家教學,沒有政府設立的傳授學術的學校。昔年天子罷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後,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太學中只設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焦延壽就是如今的五經博士。
如今鼓吹增加太學中科目及人數的輿論逐漸加多,可惜天子志不在此,一直沒有擴招。
此時此刻,陰長生髮現太學上下戒備森嚴,打聽,說是:十天前太學就不允許外人深入了。
陰長生很沮喪,徘徊一陣,還是上前請門下弟子通報,說自己有急事。
意外的是,弟子問清楚他是史家的大宗師後,馬上說:"你請進。
大儒焦延壽已經等候你多時了。”
“他知道我要來?"陰長生很驚訝。”是。”弟子說:"你再不來,恐怕見不到他了。”過儀門時,出了情況。
所謂登堂入室,儀門是進入館舍的標誌,一般爲門框一樣的建築,也有拱形的。
儀門一般有法帖或者靈物附上,能識破對本宗不利的邪物等。
陰長生抱着孩子過不了儀門……孩子失控,儀門上安的陰陽魚變了顏色,而且魚尾根根直豎,指向天空……這是來了大敵的預警標誌。
門左右站立的幾個博士弟子馬上抽出寶劍,對準陰長生。
陪陰長生深入的弟子臉色也大變,趕緊從他身邊跳開。
有弟子飛快深入報告去了,陰長生心裡直後悔,他知道是孩子的原因……他早聽說女方士所生的一般爲邪物,但因爲是師妹的孩子,加上孩子又很少哭鬧……感情因素使他忽視了或者說不願意正視孩子可能邪的問題。
”我真笨哪,怎麼能帶他過儒門的儀門呢?"陰長生心裡罵自己。”那我不進入了,可以嗎?"陰長生說。”不行!"弟子說:"大家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邪魔。”雙方僵持時,京房下來了。
衆弟子拜見他。
京房說:"讓他們進來哪!"陰長生都感到奇怪。
京房對他點點頭說:"不過要一個一個過,好知道是誰的問題。
我幫你抱孩子過。”陰長生只好同意,當然……是京房抱孩子過時出現預警情況的。
京房對弟子說:"只是個孩子而已,就算他有鬼氣,大家儒門也能改造他。”當然他這話也是說給陰長生聽的。
陰長生很感激地望着他。
見到大儒焦延壽,陰長生第一件事就是解釋孩子的來歷:"他是我師妹生的,師妹生下他就死了,所以我……"
大儒焦延壽和藹地對他說:"放心,孩子會得到很好的照顧,你纔有權利決定他的命運。”
中茅君茅固的通氣讓大茅君悟出了:羅浮山仙人確實出世了,而且很可能帶來各方的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是對立性的。
雖然內心並不願意和儒門對立……但是"順天命所歸"卻是學道的宗旨。
羅浮山的法帖打傷焦延壽大宗師,標誌着各方的對立開始了……這是就是天命所歸。”每過五天做一次法,尋找羅浮山傳人。”大茅君吩咐下去,只要羅浮山確實是茅山的友方,他們就終能測到我。
由於作法是消耗神通的,所以大茅君和中茅君茅固都是以十天爲單位相互互通有無,5天的間隔中由各自座下弟子施法。這天,中茅君茅固作法,發現法帖飛出,卦相顯出儒門的位置有殺氣。
他一身冷汗,趕緊叫人告訴兄長。
大家於是同時作法,果然出現羅浮山有殺氣指向儒門的位置,而且呈大凶之相。”天哪!"中茅君茅固激動地大叫:"焦延壽大宗師用了我的血追蹤羅浮山……他其實找到了,但他騙了我,他們都騙了我。”
“冷靜點!"大茅君說:"大家要再測算,看看他們把羅浮山傳人找去幹嗎了?”
“肯定他們會殺了羅浮山傳人奪取天命,然後說他們贏了。”中茅君茅固還在激動中:"沒想到儒門變得這麼卑鄙了……他們要贏就直說好了,大家可以讓他們哪……可是羅浮山傳人不能死哪,羅浮山一死,被鎮壓的古神脫困,會放出山魈樹怪橫行,天下必大亂哪。”
大茅君冷靜說:"中茅君茅固,你不要激動,情況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樣壞……你要先冷靜,大家才能再作法……否則測算不準。”中茅君茅固好不容易纔平靜下來。
但是再測的結果讓大家都傻了眼……羅浮山傳人命星卦相顯示死亡之相。
中茅君茅固忍不住失控,他一直覺得自己比兄長聰明,西王母立兄長執掌茅山時,他心裡其實有點不服氣……好在兄長敦厚,從不以門主壓他,事事和他商量,尊重他,他也就算了,很樂意輔助兄長處理大小事務……當然偶而也有小私心……比如不告訴兄長自己能化鯤鵬的秘密什麼的……目的也就是想在關鍵時候顯示一下自己比兄長還能幹……
此次去儒門,是關係羅浮山的重大問題,兄長本要親自去,但他覺得兄長不夠靈活,怕兄長被儒門糊弄,才非要自己來……沒想到,自己着了儒門的道,中茅君茅固內心的悲憤可想而知。
關鍵時刻,顯出了大茅君大智若愚的風範來。
他仔細研究了卦相,說:"別哭,你看,這裡還有生門。”中茅君茅固趕緊湊過去,大茅君說:"生門雖然狹窄,但是總有希望……"
中茅君茅固也仔細研看,突又大叫說:"看這裡,顯示救援之職,這肯定是說要咱們趕快去儒門救羅浮山傳人……大不了跟儒門拼個死活。”
“不着急,還有點不一樣的地方。”大茅君說。”不管如何,都要趕快去儒門,去晚了就來不及了。”中茅君茅固急於彌補自己的過失。
大家很快收拾一些必要的圖讖,各帶四名弟子出發,爲了趕時間,他們採用了當時還很少見的神行甲馬之法。
途中,中茅君茅固告訴了兄長自己可以化鯤鵬而飛的事,"這樣我只要三、五天時間就能到達,我先去哪。”大茅君同意了。
這幾天,陰長生一直在焦延壽大宗師閉關處裡面,別的弟子都見不到焦延壽。
陰長生和焦延壽論道,大家都發現自己宗旨豁然開朗……就如璞玉切磋琢磨一樣,一下突破了自己原來的障礙,進入了一個更高的新境界。
焦延壽感嘆說:"怪不得天命所歸告訴我,你纔是我的接位人,你確實是悟性都很罕見的天才。”陰長生也因此接受了如今朝廷沒有賢臣,天災多次出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情形比遠古大水還嚴重。根源就是那些個古神的怨氣,以及古神被囚禁之說。
焦延壽大宗師認爲:是夏禹在大禹治水中囚禁了那些個古神。
他說:其實天下方士甚至天庭的神通都是承那個古神神通而來,但是當年夏禹奉天帝命降臨治水,成爲其中集大成者後,因爲貪戀人間富貴,背叛了古神天庭,出賣了整個天庭,以治水、封禪爲名,各個擊破囚禁古神,抽走了所有方士、神仙的天地元氣。
這樣方士們最多能作點小術法小打小鬧,而不能上升爲具有掌控權力的神仙。
陰長生問:爲什麼他要這樣做呢?"爲了保大夏的天下世代傳下去哪。”焦延壽大宗師說:本來從盤古開天以來,如果天下的人君不合格,天庭就會派出古神紛紛降世,轉生新君出世或者輔助他,改換天地……禪讓新君!
當年夏禹就是得到諸多古神的幫助,才確立新朝夏朝的。
但是當丹朱成爲人君後,因爲是夏禹親兒子,就陰謀害了古神轉生伯益、四嶽,並鼓動天庭絕地天通,然後收買了所有當時已經修持成仙的方士……這樣天下無神仙管理了,不就永遠是他們大夏千秋萬載的啦?
焦延壽說:"現在的天子多混蛋,但是有神仙站出來管嗎?沒有哪!他們都被封住了,據說是封在了天地元氣貧弱之極的六宮中……而入口分別在天下三山五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已知的只有茅山、羅浮山兩處洞天。
不過天子也掌握一處,當今就是在天子常駐的甘泉宮!儒門就是從太史令那裡得到啓發,肩負起打開甘泉宮的使命。”
“我也奇怪,秦漢盛世立國後,怎麼就沒有聽說過任何古神的消息了。”陰長生也熱血沸騰說:"據我所知,當今天子一點也不比秦始皇好,怎麼沒人管呢?不過當時那些神仙怎麼就被夏禹一個人算計了呢?"在陰長生當時的心目中,夏禹還是一個比較神聖的符號。
焦延壽嘆氣說:"你不知道人造神和古神的區別哪。
古神是星宿所化,又稱爲星神、外神,是真正洪福齊天的神仙,相互之間很難算計……有算計也算不了各自多少因果。
但是古神降世後,一般需要藉助先民的香火信仰,從虛空造出一個凡物的身體,此時他就成爲人造神了……有古神的因果,凡物的身體甚至凡人的種種問題,比如好殺、好食人、好發水、好權利名望什麼的。後來先民甚至開始憑空造神。等到他們有了家國天下的理念,甚至搞出來君權神授的東西,譬如當初漢高祖麾下的叔孫通,還有董仲舒大宗師,以天人三策讓天子建章立制定年號,成爲地上天國之主!
夏禹就是抓住了他們作爲凡物的弱點通過治水封鎮他們,之後以"封禪"爲名,許諾給了他們一個名號牌位讓他們不逃脫,卻拿走了他們與這人間世的因果……這樣,也許他們還有神仙的一些特徵,比如可以降世,傳授方士比較能量…也許大家都是他們中的某個降世而來的……但是無論大家如何努力,已經構不成對人間王朝的威脅了。”
“難道他們都貪圖虛名?難道沒有清醒的?"陰長生遺憾地問。
”有哪!商朝的始祖玄鳥就是哪……他當時不要任何封賞,要離開,但是夏禹強行廢了他的因果才讓他走。
當時還給他施法讓他忘記所知……所幸他沒有忘完,成爲唯一知道這個陰謀的古神。“
四靈之一,南方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因爲朱爲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既然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是在人間世的血裔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燕子等等...西域龜茲又有說浮圖大鵬金翅鳥也是其中一種的。
而《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殷商王朝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后稷……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爲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商契的母親簡狄在郊外,看見天上的玄鳥掉了卵,簡狄取而吞之,就有了身孕而生下商契。這就是天命讓玄鳥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玄鳥就是商的始祖。據《史記·殷本記》曰:
後來根據石苓人考證,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後世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而玄鳥化身的九天玄女,也在中國歷史上若隱若現。
九天玄女之名,始見於漢代之緯書。漢高祖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建都城時卻遇到了麻煩:古都咸陽和秦朝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燬,劉邦不得不另選都址。他派留侯張良具體去操辦,張良首先選中了白鹿原。白鹿原右臨涇水,左接渭河,沃野千里,路通八極,是個建都的好住處。等到破土動工之日,突然地動山搖、天崩地裂,白鹿原頓時成爲一片汪洋。張良在危機之時,大呼素有靈驗的九天玄女來拯救,只見一片五彩祥雲自西天而降,九天玄女向白鹿原撒下一把淨土,白鹿原立馬被恢復原狀,無數人得救了。九天玄女告訴張良:白鹿原下有一鯤鵬,這裡不適合建都,要另選都址。張良按照玄女的叮囑,最後將都城選定在長安,他以尋龍點穴堪輿,按各方方位、距離,打了四十九個樁孔,在打最後中央的樁孔時,它被自動塌陷下去,變成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洞穴,張良急忙懇求九天玄女前來救助。玄女駕雲而來,告訴他洞裡有一條巨龍,只見她用手中的金瓶倒扣於空中,把洞穴罩住,又讓張良派勇士進洞把巨龍捆綁起來,用鐵板澆鑄,九天玄女再用金瓶倒扣鐘樓上,永鎮住巨龍。從此以後,建都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偉岸的新都城很快落成。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將考證資料加以綜合,寫成《九天玄女傳》,收入《墉城集仙錄》,又載《雲笈七籤》。該傳首句即雲:“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九天玄女有據可查的最早出現是在《黃帝內經》載涿鹿大戰:“黃帝伐蚩尤,九戰而不勝。蚩尤祭起法術,使三日三夜大霧冥冥,令軍士不見天日,難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黃帝於太山之下。黃帝見軍士無法作戰,引兵退歸太山之阿,夜間昏然憂寢。西王母遂遺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黃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戰則克矣。”所授神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爲玉,丹血爲文。”授符既畢,西王母又命弟子九天玄女向黃帝傳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又再授予黃帝圖策,印劍之物,以戰備之用。
同時九天玄女令軍士宰東海流坡山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當黃帝擺下“奇門遁甲”陣之後,即令軍士以雷獸之骨,大擊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時鼓聲大作,一擊震五百里,連擊震三千八里,只見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天旋地轉,喊殺衝宵漢,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顛倒,衝殺元門,敗倒如山。“蚩尤銅頭啖石”,且能“飛空走險。”但在夔牛鼓震聲中,“九擊止之,尤不能走,遂殺之。”爾後,黃帝又誅榆罔於阪泉,經過這場大血戰,天下始得大定。
後來傳說唐朝薛仁貴出兵征服高麗,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在《水滸傳》中,說宋朝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着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於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而脫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爲主全忠仗義,爲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符籙派精於的法術,靈圖、符籙、五行、六壬、奇門、神符、秘咒、罡令、禹步、望氣知方,遁世密法,趨吉避凶,假形蛻化、隱影解化,實即祖述九天玄女。甚至魘盅術、魑魅行,狂惑四方,顛倒黎庶,而不容於世的邪術,也是由此演變。
傳說劉伯溫出山前,在處州羅山山洞中,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歷史上關於九天玄女的傳說玄之又玄,蒙上一道神秘的光環。在首都,就有三座祭祀九天玄女的廟宇,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成爲歷代香火不斷,萬民參拜祈求平安納福的女神。甚至有人信誓旦旦的考證,後世青海省湟中縣扎麻隆山坪,形似一隻巨大的鳳凰展翅欲飛,是九天玄女的孕生地,曾是西王母時常光臨、居住的理想樂土。
”后稷所創的商朝爲人造神的周朝破滅,周人爲了對抗九天玄女支持的秦朝,從商紂王分封的朝鮮那裡尋回解放古神之法,卻落到了孔夫子手裡,他創立儒門後,就每代密傳這個秘密,立志打開甘泉宮。”大儒焦延壽感慨說:"朱雀放棄了自己應得的名號,也失去了因果,犧牲這麼多,就是爲了讓真相傳下來,爲了重新恢復這個天地萬物真正的次序。
這也是儒門弟子擔負的使命。”陰長生頻頻點頭。
焦延壽突然問:"你知道我爲什麼要等你來嗎?"陰長生搖頭。”因爲我測出:你是我祖師的降世。”陰長生覺得腦袋翁的一聲。”你看見你的本體了嗎?"焦延壽問。
教給陰長生一個回溯之咒,讓他閉眼"看"自己的本體。”沒有,模糊一片。”陰長生說。”你用這方法多看,終有一天你會看見的。”焦延壽說。
後來陰長生用過多次回溯咒都沒看見什麼……直到他臨死那天,他纔在"回世"咒中把什麼都看清楚。
最後,焦延壽正式宣佈傳道統與陰長生。對陰長生所求死者復甦之事,焦延壽因爲體力虛弱,不能親自作法解決,但他說:我把我畢生的術法都傳給你,你就可以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了。
焦延壽確實在最後的日子裡,儘自己所能傳授陰長生所有術法。陰長生果然不同凡響,他悟性及高,很快超越焦風他們,甚至對焦延壽的一些看法都能提出不同的意見。
以至於焦延壽不再是吩咐陰長生做什麼事,而是和他商量討論要做的事。
焦延壽和陰長生主要討論了兩件大事:一是焦延壽死後的葬禮。
焦延壽要求身後用白布袋裹屍,然後"風葬“接引星力。
陰長生表示:他可以在"風葬"期內每日對焦延壽軀體眉心正中滴一滴血……這樣可以加強關於本體的靈智等。
焦延壽非常高興。
說他正好60歲了,只要60滴正好。
焦延壽還提出了日後若是五大弟子死後陪葬,希望陰長生作爲傳道人每人能給十滴血。
陰長生同意了。
焦延壽顯得非常高興。
第二件事是……關於鉤弋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