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最愛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裝紳弄鬼 > 裝紳弄鬼 > 

第七章最愛

第七章最愛

最愛,源於求不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陀說痛苦或受苦,源自於欲求和渴求,所以斷欲是離苦的究竟之道。所有的渴求,全都是意識爲了取代存在的喜悅,而向外境和未來尋求救贖或成就。只要我還是我的意識主宰,那麼我就是那些渴求、那些需要、那些匱乏、脆弱,和厭離。離開它們,便沒有“我”。如同自從人類由恩典的狀態中墜落,而進入時間和意識的領域,喪失了對存在的覺知,便被痛苦折磨了億萬年之久。人類在痛苦中,視自己爲了無意義的斷瓦殘片,在一個疏離的宇宙中,斷絕了自己和源頭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繫。只要你與意識認同,也就是說,只要你在意識上是元意識的,你便難逃痛苦的藩籬。表面上主要是指情緒的痛苦。它是生理痛苦和生理疾病的元兇。怨憎、恨、自憐、愧疚、憤怒、沮喪、嫉妒等,甚至最輕微的惱怒,都是痛苦的形式。

愛恨交織,每一個享樂或情緒的“high”裡都潛伏了痛苦的種籽:它們是一體的兩面,必將應時而顯。就是樂極生痛的道理。也有許多人,由親身的經驗得知,一份親密關係居然會在反掌之間,由享樂的源頭變成了痛苦的淵藪。這種力量可以使億萬人處於瘋狂狀態,這種力量可以使不值一笑的胡說八道成爲一種知識體系,這種力量可以使人完全失去判斷能力,使人成爲活的傀儡!我知道有這種力量存在,也知道這種力量每次出現的時候,都會給民衆帶來巨大的災害。

所謂七年之癢,不過是許多“愛”的關係在蜜月期結束之後,便在愛、恨、吸引、攻擊之間擺盪。任何人的潛意識中理念力量被激發,埋藏的元意識情結或原型要釋放,都必須經過表層顯意識的篩選和“合理化”的僞妝。也就是說,無論何種潛意識要透出顯意識表層的控制,無論多麼邪惡的意識要用人類通行的社會語言表達,要越過人類理性智慧的審察和社會法理規範的堤坊,都要尋找一種“合理合法”的形式化妝自己,以“合理化”的僞裝騙過理性道德的監察官,這就是所謂“合理化”的程序。表層顯意識中人類顯意識和社會法理規範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可以將一些人過分強烈的心理能量、仇恨、貪慾等壓抑下去,使之不致危害社會,而且還可將這些人生欲求通過另一種渠道昇華,例如人的強烈欲求也可以昇華爲藝術創造才能。當然,人的顯意識和道德規範的提升需要教育,一個有深厚修持和高尚道德品質的人更能昇華自己的潛意識,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但這也是另外一種誤導……

譬如……真愛不會讓你受苦。它怎麼會呢?它不會在瞬間轉愛爲恨。真正的喜悅,也不會變成痛苦。我曾經懷疑對高秋梧的感情——現在我知道,你也許淺嘗過真愛、真喜悅、或者深度的內在和平,它雖靜止卻生機昂然。亮相都是你真如本性的面向,卻遭到意識的矇蔽。即使在一個“正常”的愛戀關係裡,也會覺受到一種更純真、更不可毀滅的片刻。不過它們也只是曇花一現,隨即又被意識的干擾遮蔽了。你也許有如失去瑰寶之痛,或者你的意識會說服你說,畢竟這只是一場空幻。事實上,它既不是空幻,你也不可能失去它。它是你自然狀態的一部分,它可以被意識遮蔽一時,卻永遠無法被摧毀。縱或烏雲鋪天蓋地,太陽卻不曾消失。而太陽就在烏雲的另一端。

我的靈明性體,只是一個可能性、一個有待實現的潛力、一顆尚未萌芽的種籽。處於這種狀態下的我,即使對解脫或開悟的欲求,都只是另一個要在未來付諸實現或完成的渴求。因此,我雖然失去了陰神出竅的力量,卻獲得了尋求欲求的解脫,或“達成”丹道所謂的開悟。

不過我更發覺自己正在變成……一種存在。如同之前的另一個我,以意識觀察者的身份臨在。而不要當一個威風八面的“超自然能力者”。從一個更高的觀點來看,正、負兩極都是底層痛苦的一體兩面。而這個底層的痛苦,與意識認同的我的意識狀態是如影隨形、不可分割的。我的痛苦有兩個層面:一層是現在創造的痛苦;另一層是仍然活在意識和身體裡的舊痛。我明悟了,如果能夠停止製造眼前的痛苦,並且瓦解舊痛——這就是丹道所謂的所謂借假修真吧。我也一直在尋找這種力量的來源,和探索何以這種力量在很多情形下會通過少數人、甚至於一個人發揮出來。按照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所述,冷酷仙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現實世界,而所謂的世界盡頭則存在於主人公的潛意識之中。當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遭遇種種厄運,滿身傷痕,最後意識也即將消失,進入永遠黑暗的潛意識世界中時,世界盡頭中的他卻正在努力從虛幻世界重返現實。如同一縷孤魂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他將會作出什麼選擇,又能作出什麼選擇呢?我們到底是誰?我們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存在呢?我們所認爲的現實,會不會只是一個幻影呢?

我作過這種設想,卻從來也沒有將祂和巫蠱聯繫在一起過,所以這時候聽到了嶽文斌那樣說,受到的震撼,十分強烈。現代西方心理學家已經初步揭示了人類顯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並通過對夢和神話、筆誤、口誤等無心過錯,精神病人的幻覺等心理現象的研究,摸索到了許多潛意識的規律,最引起內丹道注意的,是潛意識和元意識之間的關係。丹家稱淨化的潛意識爲陰神,陰神極靈,有前知、遙視等特異功能;然丹家的目的是進一步開發出元意識,且將其凝鍊爲陽神。陽神出殼得身外身,纔是大丹成就的仙人。

用現實世界的說法,丹道的顯意識修持工程,也是一項凝鍊顯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套發現“自我”,開發“自我”的意識修持程序。人的顯意識是後天意識,元意識是先天意識,潛意識處於先天與後天之間,本身又分不同層次,但基本上也是從胎兒、童年時期逐步埋藏下來的人生欲求、意識創傷凝成的情結和原型,屬於後天形成的意識印痕。而丹道是一種由後天返先天的意識修持程序,它可以自我消除掉潛意識中不同時期意識創傷被壓抑留下的印痕,淨化人類後天的意識,將人的爬蟲本能完善爲人性,並使之昇華到真人的境界。他們相信只有淨化潛意識,纔能有效地開發元意識。元意識一旦百分百開發出來,人就會明心見性,就會圓成大智慧,就會將理念和法理都上升到道的境界,潛意識中的妄心便被制住。慧光普照,邪魔全消,丹道修持到元神常住,見到自家主人公,就會從心所欲不逾矩,得大解脫,得大逍遙。

先秦古人不懂怎麼觀測微觀世界,但憑着成千上萬年的經驗主義和派系傳承,得出了大同小異的結論……可是這些術法,也有反噬的能力──從筒子樓事件開始,我就曾經睹一樁樁這樣兩敗俱傷的情誼悲劇。

第二個令我吃驚的原因,是嶽文斌曾經一再強調,如果他用方術來獲取金錢,他本身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這是繡衣御史的規定,也是方術之中的一種‘反噬’力量。

這種傷害一定可怕之極,嶽文斌在幾次提到的時候,神情認真而緊張。是不是這是來自於這些人內心深層的潛意識,是出自於對未知的恐懼,以神怪傳說做爲包裝?人類總會塗抹歷史,美化、醜化、神化和妖魔化。譬如在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奧德賽》等文獻中記載下來的不是英雄和神戰,僅是父系氏族公社解體時的戰爭記憶,在這些英雄皇朝,爲個人榮譽而報復和復仇的惡的鏈條構成了西方人潛意識中的法理情結。而東西方的不同之處,原因就是在中國子民的心中,大一統的潛意識裡,那些擺上神壇的傢伙,都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祖先們,子孫會崇拜祖先,但是有多少子孫會信仰祖先?

哪怕是外來的教會,只要中國子民尚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執念,那些毫無瓜葛的不朽與傳說,最終將被中國所吞併融合。而希臘悲劇中的英雄人物先是邁出自信而成功的步伐,而最終又沿着同一條路不可逆轉地走向淪落,這注定了西方法理迅速興起的智慧和輝煌,並在輝煌之後再吞食自己釀造的苦酒。在20世紀歐洲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在某種意義上說都可以看作這種父系氏族公社法理解體的惡夢在歷史現實中的再現。對於嶽文斌這些方士的血脈來說更是自我約束,可是剛纔他竟然說,如果龍四海堅持不肯答應他的要求,他逼於無奈,還是會使用方術。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