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糜漢 > 糜漢 > 

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

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

漢章武五年十一月末。

身在未央宮內尚書檯的糜暘,這時還不知道曹魏與江東已經結盟的事。

他更不知道,孫權迫於時勢的發展,竟會選擇了上一世走過的老路。

不過就算知道了,糜暘想來也不會介意。

大勢所趨下的天下格局變化,非人力可以阻擋,糜暘也不會花心思去阻擋。

因爲當下的大漢,不再是那個被蔑稱爲“蜀”的蕞爾小國。

從目前大漢佔據的國土面積、人才的儲備,軍力的強盛這三方面來說,曹魏與江東的聯手是會讓大漢感到棘手,但懼怕那是絕不可能的。

正所謂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在糜暘的角度來說,曹魏與江東的聯手,無非是讓時勢變得更加精彩了而已。

當然儘管目前還不知道曹魏與江東聯手的事,可不代表這段時間內,糜暘過得很輕鬆。

相反的是,自進入長安的一個多月以來,糜暘每日都被大量的公務所牽絆住手腳。

在收復長安的第二日,劉備便特地下了一封對糜暘的封賞詔書。

在那封封賞詔書中,劉備賜予了糜暘贊拜不名,入朝不趨的榮譽。

加上之前劉備賜予的劍履上殿,可以說當下糜暘已然集齊了代表人臣至榮的三件套。

而除去榮譽上的重大封賞之外,劉備在權力方面也並未虧待糜暘。

“以臨淄爲新食邑,改封齊侯,享食邑萬戶。

賜開府,拜侍中、領御史中丞,錄尚書事。”

當劉備對糜暘的封賞內容公之於衆後,可謂是狠狠地震驚了長安內外的諸位漢臣一把。

糜暘很早以前就是縣侯,他的食邑在劉備多次的加恩下,也早已經突破萬戶。

莫說糜暘,就是糜暘的妻子關嫣,也享有食邑三千戶呢。

但冠軍侯的名號與齊侯是不一樣的,哪怕糜暘的食邑並未因此次封賞而增加。

通常情況下縣侯的封號,要以他所享食邑的縣名爲準。

可很明顯目前天下中,並未有以“齊”命名的縣。

那麼劉備將“齊”賜予糜暘作爲他的侯爵封號,內中意味可就是相當耐人尋味了。

要知道“齊”在數百年前,可是響噹噹的國號。

而天下人誰又不知道,有漢四百年以來,齊、楚兩個爵號,一向是衆多爵號中最尊貴的那兩個。

得虧劉備的詔書中明明白白寫着是“齊侯”而不是“齊王”,不然的話肯定會有一些思想頑固的大臣,開始上書勸諫劉備收回成命的。

當然衆臣對劉備封賞的震驚不僅於此。

相比於“齊侯”,劉備在詔書內對糜暘權力的重新劃分,更是讓許多大臣眼紅不已。

開府治事之權,是南鄭之戰結束後,糜暘正式成爲大將軍時就擁有的權力。

只是之前糜暘的開府治事之權,是依照大漢的慣例而擁有。

而如今是劉備明明白白寫在詔書之內,身爲開國之君的劉備公然賜予糜暘開府治事的權力,這樣的含金量自然更重。

只要將來糜暘不犯下大錯,那麼就算將來劉禪想收回糜暘的開府治事之權,甚至都不用糜暘出面,一批老臣都能用“先帝遺命”將劉禪的詔書駁回去。

開府治事之權有多重要,世人皆知道,那幾乎就是允許糜暘組建完全忠於自己的一個小朝廷。

而除去這一點之外,“拜侍中,錄尚書事”這一道任命,可就是實質上在擴大糜暘的權力了。

衆所周知,在收復長安之前,糜暘身爲大將軍一直在外領兵。

對於朝廷的政務,他一向是很少過問的。

數年來,糜暘主軍,諸葛亮主政的權力格局,也漸漸被大漢上下所接受。

可誰能想到,就在收復長安之後,劉備會賜予糜暘錄尚書事的權力。

尚書檯自世宗以來,就已經逐漸成爲大漢行政的中樞機構。

而劉備讓糜暘錄尚書事,等於是讓糜暘可以名正言順插手尚書檯的政務。

當然目前尚書令是馬良,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昭宣二帝時,大漢亦是有尚書令的,可那時全國的政務卻是由同樣錄尚書事的大將軍霍光一言而決。

從這事例足以看出,只要劉備、諸葛亮不插手,那麼在對全國政務的處置上,糜暘是擁有一票決策權的。

本來糜暘身爲大將軍,就掌握着大漢近七成以上的兵權。

現在糜暘又擁有了錄尚書事的權力,那麼就等於是糜暘在事實上,幾乎將當下大漢的軍政要權皆一把掌握在手中。

以目前的政治格局,恐怕大漢中能在權力方面能對糜暘產生制衡的,唯有劉備與諸葛亮二人了。

一道封賞詔書,讓糜暘既成爲人臣中的榮譽之巔,又成爲人臣中的權力之巔。

這樣就不奇怪爲何當劉備對糜暘的封賞詔書傳出去後,會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震驚了。

糜暘今年纔多少歲?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加之人心各異,衆多漢臣中不是沒有對劉備的封賞有所微詞的。

可那些漢臣的異議還未傳到劉備的耳中,就被大部分的漢臣所駁斥的體無完膚。

反對者:“大將軍年紀尚輕。”

支持者:“大將軍爲大漢收復了長安。”

反對者:“身爲人臣者,手中權力不可過盛。”

支持者:“按大漢祖制,大將軍錄尚書事本是常理。”

反對者:“車騎將軍還未錄尚書事!”

支持者:“大將軍收復了長安。”

反對者:“.”

無論反對者提出什麼樣的反對理由,支持糜暘的人也不扯其他的。

他們要麼拿祖制說話,要麼拿糜暘收復長安的功勞說話。

在支持者的專注之下,一些反對者很快敗下陣來。

不是他們的口才不行,實在是單單“收復長安”四個字,就足以讓他們啞口無言了。

不過那些反對者也得感謝肯用言語反駁他們的大臣。

那些反對者不知道的是,當軍中的將率知道他們有言語對糜暘不利後,情緒可就直接炸了。

對拿下長安有大功的魏延就曾公然提着刀走在長安城內的大街小巷,一臉虎視眈眈地尋找着那些“小人”。

這是性情暴躁的魏延做出的舉動,可要是讓那些反對者的言論繼續發酵下去,估計就算是性格沉穩的大將,也不介意“長安仗刀行”一番的。

軍中大將之所以會如此維護糜暘,除去他們發自內心的敬愛糜暘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糜暘能獲得如今的權力,主要靠的就是指揮漢軍北伐大勝,收復長安的功勞。

而反對糜暘執掌軍政大權,不就是在間接忽視糜暘立下的大功嗎?

要是糜暘的大功都能被忽視,那麼這一年來跟隨糜暘出生入死的衆多漢將呢?

擋人利益,如同殺人父母。

大漢當下有個不容忽視的利益團體,他們的名字很是響亮——軍事勳貴!

大漢可不是大宋,大漢的軍事勳貴發起狠來,就連天子也得頭疼不已。

在衆多大臣的支持下,劉備的封賞詔書最終平穩落地,而糜暘也正式開啓了他忙碌的生活。

劉備已然正式下詔,要將大漢的國都遷回長安。可劉備下一道詔書倒是很輕鬆,糜暘卻要忙個半死。

遷都自古以來,都是一件工程量巨大的事。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後將有大量來自成都的軍士、官員、親眷涌入長安城中。

但長安城本就人口繁多,城內的有限空間已然不多。

在有限的空間內,糜暘要安排好各處官署、軍營、官員的府邸等等事宜。

最重要的是,糜暘還不能讓長安城內的百姓感到委屈了。

這無疑是大大增加了糜暘的處事難度。

在做這件事的同時,糜暘還要分出一大部分精力,去統籌長樂、未央兩宮的整修事宜。

畢竟元旦之日,劉備就要在長安宮城內召開盛大的宴會,以此來向世人宣告大漢的重生。

總不可能在各國使節到來之日,讓他們看到的是一座殘破的皇城吧。

可糜暘只要做這些就好了嗎?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糜暘不僅要管着長安城內的事,還要掛念着千里迢迢外的成都搬家事宜。

成都城內誰第一批遷來長安?

路途中安排的守衛軍士又該有多少?

待成都城內的大臣離開後,又該提拔誰頂替原先大臣的位置管理好成都乃至於益州?

一樁樁,一件件,都十分重要,都顯得迫在眉睫,也讓糜暘一個多月以來,都快忙瘋了。

在尚書檯內的大堂之中,糜暘看着身前桌案上堆積如山的公文,他不由得扶額嘆息起來。

今晚又得加班了。

扶額嘆息之餘,糜暘臉色悲傷的對着一旁的丁封言道:“讓人回府報信,說是孤今晚繼續留宿尚書檯。”

糜暘的話顯得有氣無力的,丁封聽了後有些心疼。

可還未等丁封心疼多久,尚書令馬良便手捧一大堆公文來到糜暘身前:

“大將軍,這是剛從涼州各郡送來的。”

扶額嘆息的糜暘在聽到馬良的話後,他差點沒直接掀案而起。

丫的,近來主要都在處理遷都事宜,他竟然忘了剛剛拿下的關中正百廢俱興,各地也有着不間斷的公文送來。

可一想到劉備那期盼的眼神,及諸葛亮兩鬢斑白的容貌,糜暘就硬生生忍住了掀桌子的舉動。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事弟子服其勞,糜暘不斷用這句話安慰着自己。

隨後糜暘面無表情的機械般回答道:“放下吧。”

在糜暘的吩咐下,馬良本想將手中的公文就地放下,可在觀察了一會後,馬良有點無奈的言道:

“大將軍,暫時沒地方放了。”

馬良誠懇的回答,讓糜暘有些頭疼。

知道身前都沒地方放了,你還抱過來,馬良居心不良呀!

最後糜暘只能沒好氣地說道:“先放在一邊。”

面對糜暘的二次吩咐,馬良靜靜地將懷中公文搬到一旁。

在放置好公文後,馬良便在糜暘的下方入座,爲糜暘審閱起新送到的公文。

本來尚書令馬良在,糜暘不會如此忙碌的。

但劉備特別下詔讓糜暘主理一切政務,馬良只需協助就好。

就算是諸葛亮之前回到長安後,劉備也不讓他再插手政務一事。

按照劉備私下說的一句話就是:“年輕人不要怕累,睡一覺起來就好了”

什麼虎狼之語呀這是!

重新投入浩瀚政務中的糜暘,並未察覺到馬良在看到一封公文後,臉上的神情發生了一些變化。

馬良手中捧着那封公文,站起身來對着糜暘言道:

“大將軍,據天水郡太守來報,說是其郡內的各地羌氐,近來又有襲擾郡縣之態。”

能讓馬良單獨起身彙報糜暘的,肯定是他認爲比較重要的事。

果然糜暘在聽到馬良的稟報後,他立即就擡起頭看向了馬良。

糜暘示意馬良將手中的公文交到他手中,在糜暘閱覽公文內容的時候,馬良說出了他的看法。

“臣料這次的動亂事件,與上次大將軍在長安街頭誅殺羌氐首領一事有關。”

聽到馬良提起這件事,看完公文內容的糜暘眼睛不由得眯了起來。

馬良口中的那件事,之前在長安城內可謂鬧得沸沸揚揚。

不久前馬超向糜暘送來捷報,說是他已經成功拿下潼關。

聽說這件事後糜暘大喜,可糜暘考慮到當下的局勢,並未讓馬超繼續進軍,而是讓馬超率軍返回長安。

當馬超返回長安之後,那近萬羌氐騎兵自然也回到了長安城中。

但讓糜暘沒想到的是,一些羌氐首領自認爲爲大漢立下大功,便在長安城內趁着酒興做了一些不法之事。

例如當街大喊大漢應該對他們大肆賞賜,例如闖入民居之中姦污民女。

當這件事傳入糜暘的耳中後,糜暘當下便大怒。

他直接下令禁軍將涉事的那幾位羌氐首領捉拿起來,交給廷尉審問。

而當廷尉在事情查清楚,確認沒冤枉了那幾位羌氐首領之後,糜暘的決策更加果決。

“梟首,棄市!”

在糜暘的命令下達之後,不是沒有人有向糜暘求情。

因爲目前大漢正處在遷都的重要環節,加上關中各地很多地方,大漢尚未完全實質上的掌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臣覺得可以將這件事先淡化處理。

關中多年戰亂之下,漢人流失嚴重,相反的異民族倒是藉此發展起來了。

但面對着一些大臣的求情,糜暘卻絲毫沒有給他們面子。

“今日要孤對他們手下留情,那他們戕害大漢百姓之時呢?”

糜暘一句帶着寒意的話,直接堵住了那些大臣的嘴。

最後那幾位犯事的羌氐首領,還是被糜暘當衆正法。

想來天水郡重新出現羌亂,與糜暘做的這件事定然有着關聯。

而天水郡出現羌亂的事,無疑會對當下大漢的穩定發展造成影響。

事已至此,馬良不由得問糜暘道:

“大將軍,天水羌亂一事,該如何處置?”

在馬良詢問糜暘的時候,大堂外兩位遊山玩水歸來的貴人,聞聲停下了腳步。

他們也很想知道,糜暘會怎麼處置這件事。

明天會畫一張目前的勢力圖貼在評論區,有興趣的讀者可前往一觀。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