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糜漢 > 糜漢 > 

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

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

漢章武六年八月。

在益州與荊州的交匯處宜都郡內,有着一支隊伍在行進着。

這支的隊伍人數並不多,但爲首的那幾人俱都龍精虎猛,一副勇將的氣派。

這幾人正是受到糜暘檄令,從長安趕來荊州的魏延、張合、張嶷、柳隱等人。

剛剛被雨水洗刷過的荊州,空氣顯得十分清晰。

聞着鼻間南方獨有的溼潤氣息,魏延在馬上舒服的伸了個懶腰。

他是荊州人士。

正所謂思鄉乃是人之常情,即將回到家鄉的魏延,心情是很舒暢的。

再加上魏延的性格本就粗狂,於是他看了一眼身旁的人問道:

「伯岐,西域的戰事如何了?」

駕馬走在魏延身旁的,正是剛剛從西域歸來的張嶷。

聽到魏延的詢問,張嶷笑着答道:

「子龍將軍用兵有方,加上士卒用命,今西域已有十數國被我軍收復。」

張嶷的回答,不止讓魏延眼睛一亮,就是在旁邊的張合等人也是如此。

西域地域廣大,經過時間的變遷,至今有名號的國家足有數十個。

在真正對西域用兵前,雖說衆人都知道西域諸國武備不盛,但好歹也是數十個國家,想要將他們全部收復,恐怕不是一件短時間能完成的事。

沒想到的是,朝廷對西域用兵尚不出三月,竟然就收復了十數國的國土。

這西域諸國,也未免太弱了吧!

在內心鄙視西域諸國的同時,魏延等諸將也瞬間做出了一個判斷——或許最快年底,就能聽到趙雲凱旋而歸的消息了。

西征一戰的意義,雖說比不上一統大業,但好歹也是件開疆拓土的大喜事。

故而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魏延等將都在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在問完西征一事的進展後,耐不住寂寞的魏延又將目光看向了另一邊。

魏延的目光先是觸及到張合的身上。

可在看到張合後,魏延卻冷哼了一聲,隨後將目光掃過張合的身軀朝着他身後的一人看去。

那人是柳隱。

本來還在吃瓜的柳隱,見到魏延竟突然將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他忍不住一驚。

別看柳隱這次也在糜暘的徵召名單內,但之前的他在漢軍中,幾乎可等同於一個小透明。

他的位份,與魏延更是差距巨大。

對柳隱來說,魏延現在是他只能仰望的高山。

高山突然凝視,想來沒有人能夠保持淡定。

就在柳隱不知魏延爲何關注他的時候,魏延的聲音傳到了他的耳中。

「你可知這次大司馬召集吾等,是欲向北或向東耶?」

魏延的疑問,瞬間引起了周圍幾位將領的注意,這其中也包括一直默不作聲的張合。

在糜暘的傳召文書中,糜暘只提及荊州有變,讓他們前往荊州,並未說明具體的緣由。

所以他們也都十分好奇這件事。

而柳隱在聽到魏延的詢問後,他頓時就說不出話來了。

魏延這等身份的人都不知道大司馬的用意,他又怎麼可能知道呢?

魏延怎麼會想着問他這個問題的呀!

柳隱不知道的是,魏延會問他是有原因的。

這次被糜暘徵召的,要麼就是有諸多功勞在身的良將,要麼就是被糜暘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將領,唯有柳隱特殊。

魏延倒是聽說過柳隱送信送的挺好,可這能當做功勞嗎?

況且魏延也清楚,在進入長安之前,糜暘從不認

識柳隱。

那麼爲何糜暘這次會特別關照柳隱,將他放在東行的名單中呢?

擒獲過姜維的魏延,心中頗有所得。

大人物身邊總會有幾位倖臣,不意外,不意外。

而既然是倖臣,那肯定是容易得到一些,他無法得到的隱情。

柳隱爲難意外的表情,在魏延看來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不想說。

這讓魏延不滿的將目光從柳隱的身上移開。

這姓柳的,不老實。

見無法提前問出緣由,魏延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他很無聊呀!

無聊的心情,讓魏延行進的速度放慢了不少。

張嶷恐糜暘有急事,便在一旁對魏延說道:

「荊州有變,大司馬恐急需我等,將軍不可拖延。」

張嶷的勸說,讓魏延再次輕嘆了一聲。

「有大司馬在,荊州縱有變,又能變到哪裡去?

總不可能是大司馬一到荊州,那曹魏及孫吳賊子,就聯手襲擊荊州不成?」

魏延說了一句玩笑話。

而這句玩笑話,讓張嶷覺得甚有道理。

於是張嶷就打消了繼續勸說魏延的念頭,反正當下距離襄陽已然不遠。

就這麼百無聊賴的又行進了一段路程後,魏延發現前方正有幾名信騎,以極快的速度朝着己方隊伍逼近。

待那幾名信騎離得近些,魏延看清他們的裝束後,他連忙拍馬迎上前去。

而隨着魏延的上前,他身後的幾位漢將,面面相覷後也跟着魏延迎了上去。

這幾名信使正是糜暘派來,前來催促魏延等人的。

在雙方互相覈對過身份後,信使第一時間就從懷中掏出了糜暘寫的文書。

魏延急不可耐的一把當先接過文書看了起來。

等魏延看完文書中的內容後,張嶷幾人才堪堪趕到他的身後。

張嶷的馬還未停穩呢,他就見到魏延連忙將手中的文書交到他的手中,隨後便拿起馬鞭,狠狠的拍了一下馬屁股。

魏延的戰馬吃痛之下,猛地提速以極快的速度朝着襄陽的方向衝去。

望着快速遠離的魏延背影,張嶷腦中充滿了疑問。

這還是剛剛那位,不驕不躁的後將軍嗎?

不過張嶷並未太過在意這點。

大司馬教導過,遇大事需有靜氣。

他倒要看看,文書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會讓堂堂一位大漢的後將軍這麼失態。

不看還好,當不緊不慢地看完文書中的內容後,張嶷就忍不住脫口而出道:

「荊州真有大變!」

誰能想到,有一日玩笑話會變真呀!

文書中的內容,講述的正是當下荊州面對的局勢。

當張嶷震驚的同時,他下意識地擡頭朝前方看去。

這時魏延的身影,幾乎已經快要從他的視線中消失。

這下張嶷終於明白了,爲何魏延要那麼急切了。

當下荊州正是用人之時,越早出現在大司馬面前,就會有更大機會被重用。

重用則意味着,戰功!

意識到這一點的張嶷,感覺到體內的血液瞬間澎湃了起來。

但張嶷相比於魏延,還是要些臉的。

張嶷快速的將文書內的內容對着張合幾人講述了一遍,隨後他便如魏延一般,駕駛着駿馬疾馳而出。

片刻之後,張合等人身前留下的只有一片由馬蹄掀起的塵埃。

這......

想着張嶷方纔講述的內容,再望了望魏延與張嶷二人漸漸模糊的背影。

事到如今,該怎麼做還需要想嗎?

幾乎是同時,幾聲戰馬的悲鳴聲響起,隨後幾道精壯的身影如風一般衝了出去。

離得還不遠的張嶷,聽到了身後傳來的動靜,但他卻一點都不擔心。

這種事,一步快則步步快。

儘管魏延在他前面,但也只會有魏延跑在他前面。

就在張嶷這麼想的時候,他看到有一道身影正以極快的速度超過他,被戰馬帶着朝着前方疾馳而去。

張合?

雖說張合與張嶷的戰馬,都是優良的戰馬,但要想百分百發揮出戰馬的速度,很多時候看的是馬背上人的騎術。

而論騎術,張合當今天下一等一的存在。

這樣的道理張嶷懂,但他不懂的是:

你一個降將,這麼奮力幹什麼?

知不知道什麼叫做避嫌呀!

...

義陽郡,新野城外。

糜暘帶着鄧艾,正在巡視着新野外的地形。

在走上一處高坡後,糜暘問身後的鄧艾道:

「魏軍到哪裡了?」

糜暘是今日剛剛率軍抵達新野的,尚不知道魏軍的動向。

聽到糜暘的詢問後,鄧艾立即回答道:

「據斥候彙報,前幾日數萬魏軍剛剛入駐宛城。

帶兵的人正是曹休。」

鄧艾的話讓糜暘笑了出來。

「曹休的動作還真快。

他的決心也非同一般。」

糜暘先是誇了曹休一句,隨後又轉變話鋒說道:

「只是曹休卻還是缺乏了一些膽量。」

糜暘指着高坡下的周圍地形對鄧艾言道:

「新野位處平原,周圍無山、無河拱衛,是易攻難守之處。

既然曹休先一步到達,卻不想着搶佔城外有利地形安營紮寨,反而是躲在宛城內數日延誤戰機。

虧曹休往日還自詡爲曹操傳人。

若曹操在世,他斷不會如此用兵。」

對於曹操的用兵,糜暘還是推崇的。

可能會有些世人認爲,曹操的死是因他而起,但這不代表在用兵一道上,糜暘曾戰勝過他。

客觀來講,糜暘與曹操從未真正對陣過。

糜暘的話讓鄧艾深有同感。

隨後鄧艾便問糜暘道:「大司馬認爲曹休會何時進攻?」

糜暘並未第一時間迴應鄧艾的疑惑。

他反而問鄧艾道「士載以爲,在曹休得知孤帶大軍到來的消息後,他還會主動攻擊嗎?」

糜暘的話,不禁讓鄧艾思考起來。

曹休之所以會出兵義陽,倒不是他真的想一舉拿下荊北。

曹休的主要目的在於,用義陽來牽制漢軍,或者說是牽制糜暘這個人。

既然曹休的目的在此,那麼本就無多少進攻慾望的他,在得知糜暘到來後,就會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

加上他忌憚糜暘,就更會選擇最穩妥的用兵。

想來沒有什麼,能比宛城帶給曹休更大的安全感了。

在糜暘的點撥下,鄧艾得出了推斷。

但同時,鄧艾的心中又有着新的疑惑產生。

「若曹休一直龜縮在宛城不出,我軍接下來又該如何呢?」

鄧艾是知道,永安是等着糜暘救援的。

也就是說,曹休可以在宛城呆上一年半載,糜暘卻拖不起這個時間。

聽到鄧艾的疑惑後,糜暘卻沒有多少擔憂。

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想法。

他笑着對鄧艾說道:「陸遜想着利用曹休拖住我軍。

但難道我軍就一定要被曹休拖住,就不能化被動爲主動嗎?」

糜暘此話一出,聰慧的鄧艾似若有所得,登時臉色微變。

「大司馬的意思是?」

見鄧艾很快就領悟到自己的用意,糜暘轉過身遙望北方道:

「永安城堅,孤又剛剛派了仲容前去,縱使陸遜再如何善用兵,數月內恐也難拿下永安。

數月的時間,若我軍都只枯守在新野左右爲難,那不是太憋屈了嗎?

孤曾用關中一戰告訴過世人,今大漢與曹魏,已攻守易形也。

但想來曹休還是未曾明白這個道理。

孤得再教教他。

既然他不擊,那便我軍來!」

在意識到糜暘竟真的打算要主動出擊後,鄧艾第一時間是覺得不合理,但轉念一想。

糜暘以往打過合理的仗嗎?

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給予敵人重重一擊,這本就是糜暘的用兵風格呀!

想到這,鄧艾不免興奮起來。

他也是一位喜歡出其不意的將領。

鄧艾馬上問糜暘道,「大司馬,意欲出擊何處?」

何處?

糜暘望向北方的眼眸,閃過了幾道精光。

「今孤在此,何處不可擊!」

...

剛剛入駐宛城的曹休,正召集諸將商議着軍情。

之所以會在今日召開議事,乃是就在剛剛,曹休得知了糜暘率軍抵達新野的消息。

當曹休將這個消息公佈於衆後,列座的每位將領,臉上都露出凝重的神色。

雖說往日裡每位將領都深恨糜暘。

可恨歸恨,他們對糜暘還有深深的忌憚。

見到衆將凝重的神情後,曹休爲鼓舞軍心故意大笑着說道:

「我軍本就是爲吸引糜暘主力而來,今糜暘已然中計,我軍何憂之有?

宛城堅固,糜暘縱有數萬大軍,又能有何爲?」

作爲曹操當年用心調教的千里馬,曹休學習了曹操愛大笑的作風。

而曹休的寬慰是有用的。

在曹休的兩句反問之下,諸將臉上的凝重之色緩解了不少。

見諸將的軍心有所提振,曹休當即說道:

「即日起我軍緊閉城門,只要我軍一日不離宛城,糜暘就一日得不到永安!」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