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糜漢 > 糜漢 > 

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

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

漢章武六年,八月末的一天。

就在江陵城的百姓,都在夜色的薰陶下入睡之際,江陵城的城門卻在緩緩打開着。

藉助着周圍的火光,只見從江陵城的城門內,正有一支精銳的漢軍陸續走出。

當這支數千人的漢軍,全部走到城外後,魏延手持一杯烈酒來到陳到的身前,對着他一拜敬道:

“山高路遠,還望陳公珍重。”

看着魏延手中的送別酒,陳到大笑一聲後,接過那杯酒仰頭一飲而盡。

“好酒!”

陳到喝完後忍不住讚道。

將近九月,荊州夜晚的天氣,已漸漸的寒冷起來。

在這微寒的夜晚,能有一杯烈酒下肚暖肚子,的確是一件十分痛快的事。

在回味了一下脣齒間的餘香後,陳到亦對着魏延一拜道:

“大司馬的謀劃,接下來就仰仗文長了!”

陳到趁着夜色率軍出城,自是爲了引誘徐盛。

而相較於自身,留在城內的魏延,他身上的任務也一點都不輕。

陳到的囑託,讓魏延的神色變得愈加鄭重起來。

魏延知道,陳到是在用生命在爲他創造機會。

“陳公放心,延一定死而後已!”

死而後已!

聽到這四個字後,陳到的臉色放鬆了不少。

在季漢中,這四個字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宣誓。

“文長若此,到無憂矣。”

說完這句話後,陳到就在夜色的掩護下躍上戰馬,然後帶着身後的數千漢軍朝着南方快速離去。

漆黑的夜色,讓陳到的背影很快就消失在魏延的眼中。

而及至耳邊再也傳不來行軍的聲音後,魏延才轉身回到了江陵城中。

回到江陵城中的第一時間,魏延就問身旁的副將柳隱道:

“大司馬吩咐的那些物件,準備的如何了?”

柳隱心知此事事關重大,他立刻回道:

“俱已備齊,只待時機。”

柳隱的回答,讓魏延點了點頭,隨後他便負手朝着軍營走去。

時機快些來吧!

趁着夜色出發的陳到,率着數千漢軍在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出現時,來到了江陵城外數十里外的一處港口中。

從這處港口的外觀可以看出,這處港口就算談不上荒廢,但也至少數年沒有大用過。

這是因爲長江改道的緣故。

當世的大江大河,由於天災地禍的緣故,河道並不是一直一成不變的。

而數年前長江河道的一次變化,讓這處港口連接的河道變得狹窄,不再利於大型船隻駛入。

這也是爲何徐盛的水軍,未曾在此駐防的緣故。

可這處港口之所以還能存在,就在於它雖不再利於大型戰船停泊,對於小型戰船來說卻是影響不大。

陳到在率軍來到這處港口後,連忙下令士卒陸續登上戰船。

陳到帶出來的,可都是漢軍的精銳。

加上陳到指揮有方,沒用多少時間,數千漢軍就都登上了戰船。

但陳到並未指揮漢軍,直接朝着長江南岸而去。

陳到深知恐怕現在南岸的各處重要港口,都已經在徐盛的控制之中。

爲了不自投羅網,陳到命令士卒划槳逆流而上,朝着夷道的方向進發。

陳到曾鎮守魚腹多年,而魚腹距離夷道並不遠,陳到知道夷道城外有一條陸路,能直通公安城。

陳到的心思不可謂不縝密,但徐盛亦不是易與之輩。

雖說正如魏延所說的那般,徐盛沒辦法派兵駐防江陵城外的每條水道,但這不代表徐盛不能派出斥候。

天亮之際,大量的吳軍斥候活躍在江陵城外的江水兩岸。

而一些斥候,亦很快就探查到了漢軍的跡象。

吳軍斥候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徐盛身邊,將這件事稟報給了徐盛。

徐盛在聽聞江陵城內竟有漢軍出來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

“江陵之盾,竟亦有崢嶸乎!”

自公安之戰後,陳到就被劉備派來江陵鎮守。

而以孫權對荊州的渴望,在過去的數年時間內,吳軍暗地裡也曾做過一些不利於江陵城的事。

但那些事毫無意外的,都被性格穩重的陳到化解於無形之中,故而世人經常以爲,江陵地帶一直是一片祥和。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形容的正是陳到這種人。

說實話,本來荊州兵力空虛,陸遜並非一定要將公安作爲首要目標。

從戰略目標來說,要是能奇襲攻下江陵,那麼對吳軍來說收益纔是最大的。

但爲何陸遜不將主意打在江陵身上?

原因就在陳到身上。

陸遜覺得以陳到那面面俱到的性格,天下間恐怕沒人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奇襲攻下他鎮守的江陵城。

因忌憚陳到,吳軍中一些將領,私下裡就將陳到稱爲“江陵之盾”。

但令徐盛沒想到的是,一向穩紮穩打的陳到,竟也有迎難而上,崢嶸顯露的一日。

因心中的驚訝,徐盛懷疑地又問了斥候一句道:

“你看清了,果真是陳到領兵而出?”

徐盛的懷疑,讓斥候臉色愁苦起來。

這讓他該怎麼回答?

“敵將性格謹慎,在周圍多布絞殺斥候之精兵。

我也是在同袍的掩護下,拼死撿回一條命,纔有幸能回來跟將軍您稟報的。

卑下,卑下只能說,卑下遠遠看見的正是陳到的將旗。”

斥候解釋的時候,真的都想哭出來了。

身爲一位斥候,他的眼神自然是不錯的,他也曾見過陳到的畫像。

但問題是,眼神再好,他也得靠近漢軍才能做到“看清“二字吧?

可以陳到多年的經驗,他又怎可能讓敵軍斥候靠的太近,從而窺探清他的虛實?

斥候的回答與神色,讓徐盛反應了過來。

他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但徐盛這時心中,卻已經有七八分信了斥候的話。

因爲從斥候的話語中可以判斷出,那的確很像是陳到的作風。

至於剩下兩三分的遲疑,在徐盛看完荊州的地圖後,就也消失的無聲無息了。

“夷道!”

徐盛將手中拳頭,重重砸在地圖上夷道城上。

陳到率軍逆流而上,自然是不可能爲了逃回益州,而據地圖上的描繪,夷道城外正有一條陸路,可通往公安。

一想到這,徐盛就不淡定了。

陸遜爲何讓他率軍在江陵城外,一個目的爲的是震懾陳到,另一個目的不就是防止萬一陳到領兵出城,他要阻擊住陳到的援軍嗎?

要知道他在離開之前,可是向陸遜立下了軍令狀的。

現在萬一的情況發生了,他接下來要怎麼做,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

徐盛立刻招來副將留略,對着他說道:“你率一萬水軍逆流而上,在後追擊陳到。”

儘管陳到先留略不少時間出發,但徐盛對己方的戰船有自信。

以自家戰船的先進性,在同樣逆流而上的情況下,追趕上漢軍並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當然徐盛也不會將自家性命,寄託在可能二字上。

在留略領命離開後,徐盛讓人去徵集剩餘的吳軍。

對於有着舟船之利的吳軍來說,有的是辦法,先一步趕到夷道通往公安的必經之路上。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他與留略在不久後,就會對陳到形成前後追殺之勢。

到那時,陳到再能守又有什麼用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陳到有驚無險的率軍來到夷道縣外。

而陳到這時也收到了,後方有吳軍在追擊的消息。

更爲重要的是,性格穩重的陳到在進入夷道縣外的山道前,曾提前派出斥候進入查看。

據斥候稟報回來的消息,陳到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還有一支吳軍精兵,已經先他一步抵達夷道山道外的險要地帶。

或許現在吳軍已經設好埋伏,正等着他自投羅網呢。

前後夾擊,想着眼前這棘手的局面,陳到的眉頭皺了起來。

陳到不怕他自己有危險,但他怕不能完成任務。

從正常情況來說,在面對敵軍兩面夾擊的時候,軍隊以城池爲依託,是最穩妥的事。

雖說夷道城防並不高大,但陳到有自信,能憑藉着手中的數千漢軍,牢牢的守住夷道城。

但這對當下的戰局,是毫無作用的。

陳到深知,一旦徐盛得知他率軍固守夷道城,那麼徐盛也不會率軍攻打夷道城。

徐盛只會率軍封鎖夷道城外的各處要道,讓他無法前去支援公安就可。

而這段時間中面對吳軍的追趕,陳到更深刻認識到了,吳軍的戰船有多先進。

他早出發,竟還能在短時間被吳軍追上。

以吳軍戰船的速度,要是不將他們徹底引誘離開這長江水域,糜暘的下一步謀劃,將會冒着很大的風險。

想到這,陳到深吸了一口氣。

前有狼,後有虎,這熟悉的局面,他再一次遇到了。

就在陳到思索該如何破局之時,副將來報,城中有幾位宿老拜見。

換做常人,在這時候是沒心情見什麼鄉野宿老的。

但陳到深受劉備薰陶,於是陳到並不打算拒絕。

不久後幾位夷道城內的宿老,就被帶到了陳到的身前。

陳到以爲他們是來勞軍的,正想開口婉拒,豈不料爲首的一位宿老的話,卻讓陳到怔在當場。

“將軍可是爲,如何前往公安而煩惱?”

作爲當地的宿老,能第一時間得知陳到的到來並不奇怪。

而往往秦漢時期的地方宿老,往往不能以平凡的鄉野村夫視之。

見爲首的一位宿老,一語道破了自己的擔憂,陳到連忙趨身問道:

“丈人既有此問,心中定有妙計。

還望丈人教之。”

見陳到擺出一副謙卑的姿態,爲首那位宿老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神色。

他撫須言道:

“山野之人,談不上有什麼妙計。

但縱爲山野之人,亦是一直敬重忠義之士的。

王縣君之死令人扼腕,更令吾等見吳軍之暴虐。

爲門戶,爲家鄉計,吾等都不願吳軍入主荊州。”

爲首的那位宿老,緩緩說出了願意幫陳到的原因。

亂世數十年來,天下征戰不斷,這早就改變了天下間大多數人的看法。

地方上的許多人,在未得到確切的實惠前,要說他們會完全忠於某個朝廷,那基本是扯淡。

本來以這幾位宿老的身份與見識,他們對吳軍的入侵是保持中立態度的。

反正不管誰做主荊州,大概率最後都要拉攏他們。

但當王洪身死的消息傳到夷道後,這幾位宿老立刻就改變了想法。

要知道在當世,就連土匪遇到忠義之輩,沒準都不敢害他性命。

而吳軍的節操,連土匪都不如。

故而怎可以讓吳軍入主荊州?

在說完原因後,爲首的宿老便對着陳到繼續說道:

“將軍勿憂,老朽幾人世世輩輩都在夷道,知道夷道還有一條山路,可通往公安!”

這位宿老的話音一落下,陳到登時大喜。

陳到並不懷疑這位宿老的話。

地頭蛇的能量,永遠不要去輕視。

況且這幾位宿老能來,定然是打探到了他現在面臨的困局。

若這幾位宿老有害他之心,只要靜待事態發展即可,根本無須自己冒險來到他身前。

急着脫困的陳到,對着幾位夷道宿老再拜道:

“還望幾位丈人,能夠帶吾脫困。”

陳到的謙遜態度,讓這幾位宿老很是滿意,這更加堅定了他們要幫助陳到的心思。

不經意間,爲首的那位宿老又說道:

“吾等所知的那條隱蔽山道,不止可前往公安,還可繞到吳軍的背後。”

這位宿老,對分寸感拿捏的極好。

他話說到一半,就不說了。

而陳到是經年宿將,又豈能不懂這位宿老話語中的含義?

陳到的目光中,流露出興奮之色。

“妙極,妙極!”

留略一路上急速行軍,終於在不久後來到了夷道城外。

可是當留略率軍抵達後,他卻未發現漢軍的跡象。

下意識地,留略就讓人招來幾位當地宿老詢問。

這幾位當地宿老倒也“識相”,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對留略言道:

“漢軍已經前往公安了”。

聽到幾位當地宿老的話後,留略不禁大喜。

留略可是知道徐盛就率軍,在夷道城外的山道出口處等着的。

一想到此,留略就熱情地追在陳到“身後”進入了夷道城外的山道中。

看着吳軍離去時那猴急的背影,那幾位宿老嘆息着搖了搖頭。

吳將都不看史書的嗎?

難道他們不知道,當年江東的前輩項羽,也曾向地方老者問過路嗎?

真笨!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