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

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

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

第十二章、蘭芳羅家大姐頭

對於生存在南洋的華人來說。

他們和荷蘭人的關係是處在既利用又互相提防的狀態。

一方面。

荷蘭人掌控了東南亞的海權。

這也就意味着無論是婆羅洲上種香料和挖礦的華人勢力,還是盤踞在珠江口,活躍在南中國海的胥家海賊。

都必須要在荷蘭人的眼皮子底下討生活——這就是擁有海權的好處。

事實上。

對於朱道樺來說。

他很清楚自己來到南洋,想要從南洋攫取到足夠的資源支撐他的造反事業的話。

更加關鍵的是。

婆羅洲的華人,苦荷蘭人久矣。

而且這個國家就近在咫尺!

一旦這個國家開放海洋,那麼荷蘭人無論如何都阻擋不了華人對於南洋的佔領.

因此。

西婆羅洲的坤甸港。

朱道樺一戰斬殺兩千荷蘭兵。

不是他蘭芳羅家能抗衡的。

通過方便的河運連接內陸,可以將婆羅洲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過河道運輸出來。

羅芳伯身材不算高大,但是頗爲壯碩,今年只有三十九歲的羅芳伯方臉圓耳,皮膚黝黑,看起來要比他實際上的年齡要大一些。

荷蘭人在南洋的策略就是扶持土著,打壓華人。

這倒不是羅芳伯的妹妹長得醜,嫁不出去。

年約二十三四。

這是羅芳伯一母同胞的妹妹羅芳梅。

圓型的土樓說是大土樓。

這種圍樓兼具居住和防禦的功能。

因此蘭芳說是一國。

羅芳梅雙眸清亮,說起朱道樺的時候,眉眼之間還有些眉飛色舞的神色。

“能一戰殲滅兩千荷蘭人,這位明王朱道樺確實是有本事的。”

清國是不可能爲了他們這些漢人做什麼的。

一面荷蘭三色國旗和一面上書“蘭芳大統制”的四方旗。

羅芳梅大聲說道。

“不過陸戰擊敗荷蘭人也沒有什麼,荷蘭人掌控南洋靠的是他們的海軍.”

也許就是宗族抱團的最高形式了

“明王.”

當然,對於荷蘭人來說,他們在東南亞需求最大的商品是香料和蔗糖。

華人的數量都不是荷蘭人能夠比擬的。

兩千荷蘭兵。

其實就類似於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準確的說是宗族聯盟。

也同樣被客家人、潮汕人、廣府、閩人帶到了南洋。

其實都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城寨了。

羅芳伯深吸一口氣說道。

圍樓內只有兩條十字相交的大街。

宗族聚族而居,是許多南方漢人的傳統,尤其是在嘉應州這樣的客家人聚居的區域。

“明王肯定能贏的!”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能非常方便以血緣爲紐帶形成組織,以組織的力量纔有可能在南洋和當地的土著爭鬥。

如果有一個能號令羣雄的華人領袖出現。

一串銀鈴一般的聲音響起。

只是蘭芳國說是一國,但卻無比孱弱,根本起不到和南洋土著、荷蘭人抗衡的作用。

足夠縱橫西婆羅洲了。

就是當今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的總長羅芳伯的府邸。

還開闢了大量的種植園,種植香料和甘蔗。

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福建等地是非常常見的建築。

但如果算是城寨的話,那就算是非常小形的城寨,規模放在清國頂天了就是個小縣城。

兩條大街的交匯處。

這位羅芳伯,在當即這個時代,也算是南洋華人裡面的英雄豪傑了。

在這些華人的後面,還有一個人口三個多億的母國。

實在是這位羅芳梅手中利劍太厲害,又放出話來,想要娶她先得從她劍上過幾招再說.

此時的羅芳梅腰上掛着寶劍,身穿一襲青色短打,胸前鼓鼓囊囊的,把衣服撐得像是緊身衣,皮膚也有點黑,但是五官卻很是清秀,眉眼之間透露出了勃勃英氣,乍一看又能驚鴻一瞥萬千嫵媚。

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坤甸王羅芳伯皺着眉頭坐在太師椅上,手搭在一旁的紅木茶几,手指不自覺的輕輕敲擊着桌面。

也難怪有好事者稱這位羅家大姐頭爲“南洋第一美人”。

哪怕蘭芳羅、劉、葉、陳四家聯手怕是也不是對手。

華人除了開採礦產之外。

因此,在婆羅洲。

羅芳伯也不吝投靠。

就這樣的力量。

這個蘭芳國說是一國。

一切都要靠自己才行,所以羅芳伯才牽頭成立了這蘭芳國。

就必然會和荷蘭人發生衝突——在南洋這一塊,還有什麼比掌握了海權的利益還要大的呢?

不過荷蘭人雖然海軍強大。

就以號稱“坤甸王”的羅芳伯爲例。

是整個西婆羅洲遠近聞名的大齡剩女。

但是他們也很提防華人在南洋的勢力。

但是宗族也有侷限。

在最大的那個土樓的樓頂。

“大哥,您說着明王是什麼來頭,一戰斬八千,其中還有兩千荷蘭人!現在荷蘭人居然要我們也一起出兵去對付他.”

屋子裡。

羅芳伯把荷蘭人的來信拿起來。

宗族抱團才能爭奪生存資源。

他手下的那些甲太們,無一例外都是嘉應州羅氏宗族的人。

坤甸港位於婆羅洲最大的河流卡普阿斯河的河口。

“十天之後,約戰馬六甲海峽以東.這朱道樺能贏嗎?”

在土樓裡面這算是超大型土樓。

像是現在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樣的模式。

而現在。

而且也在時時刻刻提醒南洋的華人,誰纔是東南亞的霸主!

此時此刻。

坤甸港旁邊,就是一大一小兩座用木頭、夯土爲主要材料圍起來的傳統圓形客家土樓。

另外一張則是用漢語寫的,下蓋大印“明王寶印”。

那就是隻能有小規模的組織,想要擴大組織規模,就必須要打破以血緣爲核心的紐帶——但是這樣一來宗族也就不是宗族了。

不過羅芳伯早就放棄了這個幻想了。

這種宗族聚族而居的模式。

防禦功能很好。

“暫且看看,如果這位明王真的能擊敗荷蘭人,稱霸南洋,咱們也只能在他手底下討生活了。”

無論如何。

其中一張是用荷蘭語和漢語雙語寫的。

羅芳伯野心不大,而且對自己的實力看的很清楚。

佔據了坤甸港的蘭芳羅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卡普阿斯河兩側的大量種植園。

但是這個國家沒有軍隊,沒有政府,實行的是宗族家法,也就是說。

雖然說蘭芳共和國名義上的首都在東萬律,但是因爲這個蘭芳國本就是幾個嘉應州的客家大族的聯盟。

羅芳伯愣了愣,隨後心中就有了些許計較了。

在他旁邊的桌面上擺放着兩張打開了的信箋。

“贏了就好了!這些荷蘭紅毛鬼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早就應該有人教訓教訓他們,我聽說朱道樺是懿文太子之後,現在又敢自稱明王恐怕這位是有大志的。”

大部分華人都指望坐在北京龍椅上的乾隆皇帝能出頭給他們撐腰。

“芳梅,如果明王贏了,爲兄給你保個大媒如何?”

“啊”

羅芳梅一愣。

威鎮西婆羅洲的羅家大姐頭,雙霞頓時紅潤了起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