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396章 江防事變

第396章 江防事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楊希閔與範石生、張開儒、朱培德、劉震寰、沈鴻英等將領在白馬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討伐陳炯明。

作戰計劃爲:

(一)沈鴻英軍以兩旅擔任攻擊府河東一帶;

(二)滇軍由大河北岸直攻梧州;

(三)劉震寰部由江南岸驅逐藤縣之敵直取廣州。

白馬軍事會議後,各軍即按計劃行動。劉震寰部於九日佔領藤縣,十日與滇軍一起揮師東下,十一日攻克容潭。

十二月十二日,劉震寰、範石生親率桂、滇軍開抵梧州,梧州的粵軍依照原來所約定,不戰而降,一部分詐退。

粵軍第四師團長呂春榮首先響應討賊軍,劉震寰便派其爲粵軍第四師師長。

滇軍、桂軍一路進展順利。桂軍劉玉山部受楊希閔指揮,因而楊被推爲滇桂聯軍總司令。粵軍呂春榮、陳濟棠等部受劉震寰指揮,由此劉又被推爲粵桂聯軍總司令。

與此同時,福建方面的東路討賊軍亦發動攻擊。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東路討賊軍與王永泉部、臧致平部三方會師,攻克泉州。改編陸清汝降部爲一旅,委張毅爲東路討賊軍第十三旅旅長。

陳炯明在廣州接到梧州方面的警報後,即派葉舉爲西江前敵總指揮,率領一、三兩師前往封川、江口增援設防。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陳部第一師發生內變,第三師不戰而退,討賊軍連續佔領封川、德慶、悅城等縣。

陳炯明籲請湖南的趙恆惕出兵北江,雲南的唐繼堯出兵桂西,以解救廣東的危機,但趙和唐都沒有迴應。無奈之下他只能撤回“援閩軍”以自救,但爲時已晚。

一九二三年一月八日,由粵軍作內應,討賊軍長驅直入肇慶,十日攻克三水,進逼廣州。

陳炯明在廣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如果河口不守,即放棄廣州退往惠州,電請魏邦平回廣州主持危局,派李炳榮爲省會保安司令留守廣州。

從十三日到十五日,三水等各地紛紛響應討賊軍通電討陳,粵軍第一師師長梁鴻楷、第三師師長陳章甫通電擁戴魏邦平主持粵局。

十五日,四面楚歌的陳炯明通電下野,十六日出走惠州。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六日,陳炯明離開廣州的當天,魏邦平由香.港到了廣州。

也就是這一天,滇桂軍攻入廣州,電請南方政.府大總統回粵。

北江、南路各重鎮次第爲討賊軍所克復,黃明堂克復欽廉,陳繼虞、王鳴亞克復瓊崖。東路討賊軍許崇智、李福林兩部回師潮梅。

二十日,南方政.府大總統自上海,委任鄧澤如爲廣東省長,伍學滉爲鹽運使,楊西巖爲財政廳長。又另電胡漢民、李烈鈞、許崇智、魏邦平、鄒魯全權代行大總統職權。

在此次策劃和驅逐陳炯明的整個行動中,鄧澤如出力最多,功勞也最大,論功行賞給了個廣東省長。

鄧澤如卻很有自知之明,認爲自己能力不夠,聲望亦不夠,力辭省長,並請改委胡漢民,情詞懇切。於是南方政.府大總統便任命許崇智爲粵軍司令,胡漢民爲廣東省長。

二十一日,胡漢民、李烈鈞由香.港抵廣州。二十五日,胡漢民就任廣東省長。

南方政.府大總統在上海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致力於整理國民黨本部。

二十一日,正式任命了國民黨本部各部部長:總務部部長彭素民、黨務部部長陳樹人、財務部部長林素民、宣傳部部長葉楚傖、交際部部長張秋白。

二十三日,委任居正、孫洪伊、楊庶堪、杭辛齋、覃振、張靜江、于右任、呂志伊、周震麟、廖仲愷、田桐、戴傳賢、陳獨秀、張繼、劉積學、謝持、王用賓、詹大悲、黃復生、朱之洪爲參議。

從一月中旬到下旬,滇桂軍將領紛紛到達廣州。駐防潮梅的粵軍將領洪兆麟、翁式亮等都表示願意服從南方政.府大總統。

南方政.府大總統覆電叫他們帶罪立功,派李烈鈞前往汕頭接收改編,並任命洪兆麟爲潮梅綏靖處處長,尹驥、李雲復、翁式亮、賴世璜爲中央直轄粵軍第一至第四師師長。

這時的廣州,是滇桂軍的天下,一切用人、行政、稅收都被他們把持。各機關和公共場所,多被軍隊佔爲營房。

沈鴻英原來只有五六千人,沿途招收降兵潰卒,驟然擴充爲五個軍。分佈在廣州、肇慶和北江一帶。廣西平東、桂林一帶,也有他的留守部隊。沈鴻英忌諱別人稱他爲桂軍,自稱原籍是廣東,他手下第一軍軍長李易標是廣東人,便稱其所部爲廣東第一軍軍長。

這時候的沈鴻英,拉開架勢是想在廣東稱王稱霸。

廣東人民曾經受過桂系的蹂躪,對桂軍很有惡感,對滇軍也沒有好感。

廣東軍人一向有排外性,滇桂軍這次驅逐陳炯明後,竟以新的統治者自居。此前,陳炯明早就散佈過“客軍入境,廣東亡省”的論調。現在滇桂軍所作所爲驗證了陳炯明的話,廣東軍人便喊出了“救省”的口號。

一月十八日,粵軍第一、第三兩個師由江門調回省城,召集海珠會議,公推魏邦平爲廣東討賊聯軍總司令。

十九日,魏邦平宣佈就職,做出了粵軍團結御外、對抗客軍的姿態。

粵軍駐紮河南,滇桂軍駐紮河北,形成了劃河爲界的相持狀態。

有人把此情況報告給上海的南方政.府大總統。孫和身邊的人商量後,爲了避免各地方軍之間的衝突,計劃第一步把滇桂軍調出廣州,第二步幫助滇軍回滇,桂軍回桂,湘軍回湘。湘軍是指駐紮西江的洪兆麟、尹驥等所統率的陳炯明舊部,他們雖然打着粵軍旗幟,但是湘籍將領有一個師長和九個司令,兩部兵士也以湖南人爲最多。

計劃雖然有了,執行起來需要時間,而粵軍和滇桂軍的矛盾和衝突卻已刻不容緩。

一月二十二日,沈鴻英部的李易鬆公然派兵進攻觀音山,收繳了由鄒魯指揮的粵軍討賊軍譚啓秀部的槍械。這一行動愈發激起了全體粵軍的公忿,主客軍的衝突一觸即發。

早就有傳聞,北京政.府要任命沈鴻英督理廣東。而沈鴻英顯然也做好了準備,沈部一入廣州便盤據官署,把稅收抓到己手。

爲了拉攏滇軍,沈鴻英大造輿論,宣稱魏邦平正整合粵軍,不日即將對滇桂軍下黑手;滇桂軍必須聯合起來,採取一致行動。

滇軍初抵廣州,一切生疏,楊希閔開始雖對這個說法有疑惑,但經不住沈鴻英的一再遊說。

這一天,在廣州各軍將領,收到以楊希閔和劉震寰名義發出的邀請,於一月二十六日,在楊如軒的江防司令部舉行軍事會議,討論地方善後及分配防務問題。

開會時,省長鬍漢民、特派員鄒魯、衛戍司令魏邦平、海防司令陳策等也受邀出席。

李烈鈞嗅出異常,僅派代表參加,同時沿江佈防,預防不測。

楊希閔稱病派參謀長夏聲代表出席。

沈鴻英和他的部將李易標、劉達慶、黃鴻猷、陳天太等都攜帶槍械和衛隊,也在江防司令部四周放了步哨。

會議由劉震寰主持,一開場就火.藥味十足。

李易標厲聲質問魏邦平:“陳炯明已走,爲什麼又有粵軍討賊總司令部之設立?是不是以滇桂軍爲賊?”

魏邦平解釋說不是,這是爲和大家保持一致。他顯然不想陷入此問題的爭論,想把題目轉換一下,建議各軍停止開放賭禁,並將所佔機關房屋和商店民房騰讓出來。

李易標忿然說:“我們是爲了維持軍隊伙食,才抽收賭捐的。”

接着他痛罵魏邦平是個反覆無常、朝三暮四的小人,廣東每次政變他都東倒西倒,指責魏沒有發言資格。

李的話還沒說完,沈鴻英就把槍拿出來,擱在會議桌上,大聲說:“今天的會議,有不接受我意見的,我就請他嘗試這傢伙。”

接着麥勝廣和劉達慶躍起而擒住魏邦平,陳天太和沈部衛隊隨即發槍示威,一時秩序大亂。

胡漢民在混亂中從樓梯上跳下,胡的兩名衛士爲流彈擊斃。

鄒魯避入楊如軒的臥室時,楊如軒正伏地避彈,劉震寰趁亂逃出,陳策則在跳樓時受傷。

滇軍將領此時才知上了沈鴻英的當,原來沈想一網打盡,將胡漢民、鄒魯、劉震寰、陳策等人全部殺害,不是當初所說只魏邦平一人。

楊希閔於是命楊如軒和夏聲帶人,親送胡漢民、鄒魯等出險,魏邦平則被扣留在楊希閔軍中。

沈鴻英預料胡漢民當晚必回大沙頭寓所,乃密令舊官紙局所駐部隊,準備機槍截殺。晚八時有一輛旁立衛隊的汽車從東堤駛來,沈部即開槍射擊,結果卻殺錯了人,原來是沈部的軍長劉達慶和參謀長黃鴻猷被誤殺。胡漢民的車在後,聞警駛回沙面,寄寓日本領事館。

由於江防之變,廣州陷入混亂,胡漢民等無法執行權力,遂於一月二十七日乘盧山丸往香.港,鄧澤如、鄒魯、林直勉同行。沈鴻英派他的第二軍軍長古日光兼任廣州市公安局長,李易標派兵收繳警察槍械。

楊希閔、沈鴻英聯名宣佈魏邦平罪狀,指責魏勾結陳炯明,提出以魏的第三師繳械解散作爲釋放魏的條件。魏親筆函勸第三師師長鄭澤琦、公安局長吳飛不得進行抵抗。第三師將槍械繳與滇軍,但魏仍未獲釋。

南方政.府大總統本擬於一月月二十七日由上海啓程赴廣州,因於二十六日晚獲悉江防事變,而臨時中止行程。

江防事變後,爲了對付沈鴻英,劉震寰率領所部移駐石龍,粵軍集中江門,程潛也在江門主持廣州外圍軍事,朱培德部滇軍開抵梧州,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由福建回師廣東。

廣州雖然還在滇、桂軍控制之下,但楊希閔已逐漸和沈鴻英離心離德。

一看形勢不對,從二月四日起,沈鴻英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除發表宣言“援粵任務告終,應請孫、岑二老迅速回粵主持”外,又派鄭士瞻到上海迎接南方政.府大總統回粵,並請胡漢民回省主持政務。

同時諮請滇軍接收市內防務,他的部隊開往北江,他所委派的行政人員也紛紛退職,這才使廣州情勢逐漸恢復正常。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