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幽州軍又成立了一支新的兵種,名爲陷陣營!
陷陣營將士共五千人,以高順爲主將,呂曠、呂翔爲副將。
而陷陣營將士所需要的武器和裝備,劉鋒早就已經吩咐公輸印打造完畢。
陷陣營士兵身披重甲,一手持長戟,一手持大盾,腰間懸掛短刀。
高順原本就是呂布手下陷陣營這支王牌軍的統領,再加上劉鋒把盾陣的基本原理告知高順後,高順便很快掌握了陷陣營的訓練方法,興高采烈的帶着五千士兵前去訓練了。
劉鋒親自爲陷陣營提字:“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劉鋒的提字也變成了陷陣營的口號,陷陣之志,有死無生這八個字很快流傳在了軍營當中。
看着高順的熱情,劉鋒心裡知道,陷陣營在高順的訓練下,永不了多久就能成爲一支王牌部隊,一支所向睥睨戰無不勝的鐵血雄師。
《三國志》中高順傳記所記載的陷陣營是這樣的:“所將七百餘兵,號爲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爲陷陣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高順得到陷陣營有七百多號人,號稱千人,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作戰時特別勇猛,高順每次率領着部隊攻擊敵方陣營,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敵方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高順率領之部隊有爲“陷陣營”之美譽。
《三國志》從簡,陳壽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漢諸大將,東吳諸都督,諸曹諸夏侯,也都沒有單獨立傳。
但對高順,陳壽卻把他和陷陣營寫了進去,而且對於陷陣營的描述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高,戰鬥力之強。
劉鋒一直就想着組建陷陣營,但由於事情太多,組建陷陣營之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現在才進行了組建。
陷陣營的統領高順,劉鋒自然要讓他幹回老本行,怎麼能讓明珠蒙塵呢!
陷陣營是東漢著名的特種部隊之一,東漢的特種部隊說多不多,但說少卻也不少。
比較出名的有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麴義的先登死士,張郃的大戟士,馬超的槍騎兵,諸葛亮的無當飛軍,陶謙的丹陽精兵,劉備的白毦精兵以及曹老闆的虎豹騎。
先說說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爲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
這便是關於白馬義從的記載,白馬義從在兵種上屬於輕騎兵,刀和弓是常備武器,速度優勢非常大。
公孫瓚就是靠白馬義從起家和威鎮邊陲的。
白馬義從的口號是: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
想當年剛剛出山的趙雲,就是被白馬義從的名聲所吸引,然後義無反顧的投靠了公孫瓚。
可惜公孫瓚不識貨,反而白白便宜了劉大耳。
劉大耳更不是個東西,竟然讓趙雲當了一輩子的保鏢,真是暴殄天物。
白馬義從對普通步兵,無協防的重騎兵比較剋制,尤其是對普通步兵擁有壓制性的優勢。
但對輕騎兵來說,重裝弩兵是所有輕騎兵的噩夢。
說到重裝弩兵,就不得不提袁紹手下的先登死士,“先登”是指最先登上敵方城關的精英部隊。
先登死士記載如下:“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爲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界橋一戰,麴義率八百先登死士,大破公孫瓚萬餘白馬義從,公孫瓚慘敗。
其中可能會有公孫瓚輕敵的原因,但先登死士這種重裝弩兵,絕對是白馬義從這種輕騎兵的天敵。
接着該說到張郃的大戟士了,大戟士也是袁紹手下的一支精銳部隊。
大戟士屬於重裝步兵,每個士兵都配備着大戟和重甲,但沒有配備盾牌和弩。
大戟士強調的是精銳性,這點和曹老闆的虎豹騎相仿,可以說每個大戟士士兵的實力都不會太差,說不上以一當十,但一個打兩三個還是沒問題的。
西涼馬超的槍騎兵,則是有些和歐洲中世紀的騎兵相似,依靠衝擊和投擲長矛做爲主要攻擊手段。
馬超一聲令下,槍騎兵便紛紛投擲出手中的長矛,敵軍的上空便下起了一陣槍雨,隨即連人帶馬一起被穿透。
馬家縱橫西涼,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着馬超和他麾下的精銳槍騎兵。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平定了南蠻之後,徵召少數民族的青壯,所組建的一支王牌軍,其爲蜀漢的北伐事業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無當飛軍的結局極爲悲壯。
諸葛亮死後,在姜維一次北伐行動中,無當飛軍爲了掩護撤退,選擇了留下斷後。
五千無當飛軍在統領張嶷的率領下殊死一戰,無奈寡不敵衆,最終全軍覆沒,與萬餘魏軍同歸於盡。
五千打數萬,反殺一萬,無當飛軍的戰鬥力不可謂不強!
對於丹陽精兵的記載如下:“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沙雕袁術則是這麼評價:“此地精兵輩出而聞名。”
雖然袁術沙雕了一些,但對丹陽精兵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丹陽精兵是陶謙的底牌,作爲徐州的一把手,陶手中雖然沒有好的戰將,但卻有着一支精銳的“丹陽兵”,因此陶謙纔可以對抗曹老闆這樣的霸主。
要不然你以爲憑陶謙手下那幾個歪瓜裂棗,拿什麼和曹老闆打了那麼久?拿頭麼?
丹陽精兵最經典的戰績就是,以五千丹陽精兵,對抗八萬匈奴鐵騎,竭力死戰,最後只剩四百人撤回關內。
但無奈敵人十倍於己,主帥李陵只得被迫投降,副帥韓延年戰死。
以匈奴驍騎之勇,五千丹陽兵竟然能令單于喪膽,幾乎要撤退。
最後探知李陵無援後纔敢進攻,丹陽兵善戰之名絕對是所言非虛。
白毦精兵,也叫作白耳精兵或是白耳兵,由劉備麾下大將陳到統領。
白耳兵屬於劉大耳的近衛軍,其戰鬥力十分強悍,由蜀漢具有多年戰鬥經驗的軍士組成,曾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後又鎮守蜀漢東部,立下赫赫功勳。
夷陵之戰,蜀軍戰敗,大將陳到率數百白耳精兵,便擋住了吳軍的狂追堵截,白耳兵戰鬥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