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換做往常,譚氏能聽到楊華梅這樣說,肯定要高興得從牀上蹦起來。
可是今夜,譚氏卻對楊華梅的話,一點兒反應都沒有。
老太太不停歇的在牀上掙扎,中間一度趁着楊華梅分神,譚氏把手從楊華梅的手裡掙脫出來,而後直接就去撓自己的脖子去了……
“我的天哪,這到底咋回事,咋就跟脖子過不去呢!”楊華梅真的是束手無策了。
“咱娘脖子上也沒啥東西啊,疙瘩痘痘都沒有,咋就那麼癢呢!”楊華忠對此也很費解。
劉氏鬼鬼祟祟在東屋門口張望。
老楊頭見狀又開始呵斥劉氏:“你要幫忙就進屋去幫,不幫就回屋待着去,咋啥熱鬧都要看?這世上就沒有你不看的熱鬧!”
劉氏嘿嘿扯着賴皮臉笑,並說:“有熱鬧不看王八蛋!”
“你……”氣得老楊頭揚起手裡的旱菸杆子,差點就照着劉氏腦袋上敲下去了。
但關鍵時刻,劉氏躲掉了,老楊頭自己也控制住了。
公公打兒媳婦,這話傳出去不好聽。
再者,自己給她們做了幾十年的公公,罵過訓過,但手卻從未上過她們的腦袋。
爲啥?
因爲他是個男人,她們都是些娘們,打女人不是老楊家男人的風範!
劉氏也正是仗着老漢的這些底線,所以相對比婆婆,劉氏其實一點兒都不怕老楊頭。
相反她還跟老漢這說:“爹,你看我娘老是抓脖子,不覺得奇怪嗎?”
老楊頭狠狠白了劉氏一眼。
意思就是,這當然奇怪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還用得着你來提醒?
劉氏一看就知道老漢沒有聽明白她話裡真正的意思,於是又靠近了幾分,壓低聲跟老楊頭那邊說邊拿自己脖子比劃。
“爹,你仔細想想,是啥樣的人,會那樣糾結自己的脖子?”
“腦袋,腦袋……”
經劉氏這麼一番連說帶比劃,老楊頭猛地一下子如同五雷轟頂,手裡的旱菸杆子啪嗒一聲掉地上去了。
他站起身,起身太快,以至於腚兒底下的小馬紮都跟着被掀翻在地。
老楊頭渾身僵硬的從東屋門那裡朝裡面的牀邊探了個腦袋看。
剛好瞥見譚氏在牀上掙扎的同時,把臉扭過來,正對着東屋門口。
兩人的眼神對上,譚氏黑峻峻的眼珠兒就那麼直勾勾的盯着老楊頭,眼睛周圍肉眼可見的一圈黑青色,就像一個好幾夜都沒有閤眼的人似的。
老楊頭明明記得老太婆不是這副嚇人的樣子的,怎麼就,就……
“永……永仙,我的兒,是你不?”
老楊頭顫抖着聲音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牀上原本還在掙扎的譚氏,突然就不掙扎了,定定盯着老楊頭。
也不怪笑了,就那麼盯着老楊頭,然後,一行眼淚從譚氏的眼角滾落。
她的喉嚨裡咕嚕咕嚕響,好像有很多很含糊的聲音想要往上涌,但是卻費了好大的勁兒都說不出來。
“永仙,真的是你?”老楊頭爲這個發現喜極而泣,腳下也踉蹌着進了東屋,直奔牀邊而去。
而此時的牀邊,楊華忠和楊華梅兄妹也被這變故給弄懵逼了。
“三哥,你看我娘脖子上抓的……像,像啥?”
楊華梅突然指着譚氏的脖子,聲音顫抖的問楊華忠。
楊華忠一看,好傢伙,這抓痕看起來就像是一根紅繩,血淋淋的在譚氏的脖子上了一圈。
與其說是紅繩,倒不如說更像是一道刀疤,從脖子的地上深深砍下去,讓身首異處……
永仙?
年前剛被處以斬首的永仙?
現在屍身還寄放在縣城郊外義莊的老楊家長孫楊永仙?
想明白這一切的楊華忠和楊華梅兄妹倆再次互換了個眼神,然後,楊華梅就像觸電似的從牀邊躲開。
因爲躲太急,她甚至還跌坐在地,幸而楊華忠將她扶起來。
準確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楊華忠拽着楊華梅的臂膀將她往後拖,兄妹倆個對於躺在牀上的老孃,此刻那眼中是半點親近都沒有。
有的,只剩下恐懼和害怕。
那也是一種生靈對於已死之物的懼怕!
老楊頭剛跑到譚氏的牀邊,突然,就發現再次只剩下自己了。
老漢扭頭看了眼楊華忠楊華梅兄妹那被嚇到的樣子,臉黑如鍋底,低聲呵斥:“你們搞啥名堂?甭管是你們娘,還是永仙,都用不着怕!”
楊華梅整個轉個身去,嚇得差點趴到楊華忠後背了,壓根不敢跟東屋這邊看。
楊華忠也吞了口口水,硬着頭皮跟老楊頭這說:“爹,這種事強求不來,我們還是在門口等老四老五他們好了……”
劉氏也怕,但比起怕,劉氏更多的是感覺到新奇。
她扒拉着門框一個勁兒的朝裡張望,試圖從譚氏身上找出楊永仙的影子。
可是,除了譚氏脖子上那抓扯出來的一圈血痕有些像砍下的刀疤,其他方面,還真沒找到能作爲鐵證實錘的。
幸而,身後終於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幾人扭頭看去,果真,楊華明和楊華洲帶着李半仙過來了。
楊華明的手裡打着一盞燈籠照路,楊華洲的手裡則夾着一隻黑色包袱卷。
這黑色包袱卷裡面裝了東西,應該是李半仙‘吃飯’的傢伙什。
“哎呀終於把你們給等回來了,快快快,咱孃的情況越來越兇了。”
劉氏一馬當先奔迎到楊華明他們跟前,迫不及待的說。
楊華明問:“咋個兇法?”
先前就已經夠嚇人了,還吃吃的怪笑,還能再兇?
劉氏踮起腳,湊到楊華明的耳邊嘀咕了幾句,楊華明的臉頓時都白了。
楊華忠已經過來跟李半仙這打招呼了,然後請着李半仙往東屋裡去。
同時,低呵楊華明和劉氏,“先別說那些沒用的了,李半仙都來了,你們快些進來!”
真正的內行人都請過來了,這些外行人就不要再在那裡危言聳聽,說再多都沒用,無非是把那種恐懼翻倍再翻倍。
一點意義都沒有。
衆人跟在李半仙的身後一起進了東屋,因爲這麼多人的到來,所以東屋裡的氣氛突然就變了幾變,沒有先前那麼滲人了。
也或許是因爲李半仙的到來,給大家夥兒壯了膽子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