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籃球”起源於美國,比賽並不需要在正式的籃球場上進行,在城市廣場或街邊開闊地化出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平坦硬地,樹立一個籃球架,即可進行比賽。近幾年三人籃球傳入我國,在一些大、中城市已進行了多次比賽,很受年青朋友的歡迎。
“街頭籃球”的魅力在於每個街球玩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來贏得觀衆的贊同和尊重。
70年代,美國紐約黑人聚集的街區,那裡的孩子彷彿有使不完的勁,到處惹是生非肆意揮霍着無來由的熱情。某一天,不曉得哪個聰明的美國人喊了一聲“讓他們去街頭打籃球吧”。從此,那些過分好動的孩子有了去處,他們逞強好鬥,把籃球當道具,玩着簡單而難懂的籃球遊戲。
街頭籃球出了個籃球痞子艾弗森。他居然還成了NBA的大紅人。他的叔叔曾說,要不是街頭籃球,今天艾弗森說不定已經在監獄裡。
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籃球已經出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玩球的男孩們大都不愛說話,問多了,隊伍裡有人會偶爾咕噥一句“流行就像制服一樣愚蠢”。他們不承認自己在趕流行,他們更不承認自己僅僅在打籃球。據說,東方男籃的某些隊員不服氣,悄悄找他們單挑,結果被小個子街球手以假亂真似舞非舞的“胡亂打發”晃得丟了方向。他們說:“街頭籃球不靠運球贏,依靠身體的節奏感晃得對手頭暈!”
上週,我們分別在虹橋商城百盛門口、在上海體育館旁邊的籃球場,找到那羣好動而又沉默的傢伙。據說,他們是本市“最專業的街頭籃球聯盟成員”。他們都有自己的“雅名”,不喜歡告訴陌生人自己的真名。但他們卻細緻地告訴你,玩街頭籃球,從“感覺”到“服飾的尺寸”的秘密是什麼,差一點,你都是外行。他們的中文綽號叫“忽客”(源自HI
AND1一個純粹的街頭籃球品牌
1993年,芝加哥,一個運動商品展示會上。三個20幾歲的美國大學生,在各類展臺間打轉。他們的名字是SethBerger、ustin和JayGilbert。他們一點也不快樂,因爲他們從展會上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已經沒有夠酷的東西了。於是,這三個大學生決定,自己來爲“真正在打籃球的人”(他們稱之爲ThePlayer)創造一個品牌。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在餐巾紙上寫下最早的幾句trashtalk(後來發展成“閒言閒語T-shirts系列”)———“AND1”就是這樣開始的。
“AND1”品牌源於一句籃球術語,意思是投球進攻得分、對方犯規、加罰一球。產品包括籃球鞋、籃球服、熱身服、T-shirts及其他配件,個性化的設計與咄咄逼人的語言是它的特色。“AND1”的標誌是一個沒有五官的ThePlayer,“他”象徵無種族的籃球意象,酷勁地傳達一種個人尊嚴。
哪裡可以找到正宗的街頭籃球?
“AND1”的mixtape是經典的街球視頻,目前有volum1-5,notic的視頻也非常經典。
“忽客”要素
夥伴:誰說街頭籃球只講求單打獨鬥?
忽客們也要講友誼。有了夥伴,忽客們的競爭也有了方向。
場地:街頭籃球是貧民窟出來的運動,一個用鐵絲網圈出來的球場,一個沒有網的舊籃筐,加上一隻球,這就是最本質的街頭籃球。萬體館球場、虹體球場是上海忽客們的樂園。
音樂:街頭籃球少不了Hi音樂的助興。節奏感強烈的Hi音樂會讓神經亢奮。循着音樂的節奏運球,體會快慢的變化,感覺就像是在跳舞,棒極了!
鏡子:奇怪嗎?鏡子可是忽客們練球的助手。在家裡,對着鏡子練球,自己就是自己的對手。單挑,從自己開始!
勇敢:街頭籃球場上沒有懦夫,這裡就像是一個江湖,每一個人都想成爲武林高手,所以想有立足之地就要有勇敢的心去承擔,你可以擊敗我,但不能戰勝我!
衣服:T-Shirt外套無袖背心,腰身夠大———大到甚至能放下一個籃球還有富餘,衣服沒有最大,只有更大。要發自內心地討厭穿衣服的老規矩。內行品牌:AND1當然是首選。其次,REEBOK、ADIDAS和NIKE也是忽客們不錯的選擇。要與衆不同?簡單,在衣服上燙上自己特有LOGO!一張最有個性的照片或你崇拜的偶像、自己死黨的照片當然也行。
褲子:牛仔七分褲或是運動褲都不重要。特點是要夠“肥大”,作爲忽客的褲子,越不合身越合理。寬大的牛仔褲裡還可以藏着更寬大的運動短褲,一層層脫下來,不露聲色。
球鞋:AND1的太極系列曾受到忽客們的追捧。現在NIKE、CONVERSE開始捲土重來。球鞋要高幫、帶氣墊。千萬不要穿舊鞋子———那樣會使你看起來不精神。
頭飾:戴頂大頭帽,或者裹塊頭巾,就OK了。固定頭髮,除了用頭帶、髮箍,還有更in的辦法,把頭巾折成帶子綁在頭上,再配大頭帽。要想再炫一點,掛上一根粗粗的金項鍊或者銀項鍊,就能讓你的脖子很搶眼。要是項鍊夠長,再套個很大的吊墜,回頭率就百分百啦!
頭髮:紅頭髮已經不再稀奇,光頭更是隨處可見。不怕麻煩的話,留個艾弗森似的玉米排頭,誰說小辮子僅僅是黑人的專利?
網絡文學2552n2552n文學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