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大學生黨員培訓教材 > 大學生黨員培訓教材 > 

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作爲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確立爲自己的根本宗旨。十八大黨章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衆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羣衆,凌駕於羣衆之上。這也就決定了黨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都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爲誰立命、爲誰謀利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問題。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性質決定了黨必須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無論形勢任務如何變化,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衝擊和考驗,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沒有改變,並且其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鄧小平則形象具體

地指出,必須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其科學地概括爲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科學發展觀將以人爲本作爲核心立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在90多年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的宗旨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精神動力、指路明燈。

(二)黨的根本宗旨貫穿於黨的一切活動中

黨的根本宗旨主要體現在制定和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上。我們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的綱領和路線,集中反映和體現了全國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根本利益,引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黨制定了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正確路線,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爲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後,黨經過艱辛的探索,開創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黨的

十八大報告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所有這些,都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

黨的根本宗旨,也集中體現在黨在自己的一切工作中始終堅持羣衆路線上。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十八大黨章指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衆路線,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都是運用這一工作路線進行的,因而可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實現、維護、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羣衆路線的工作方法又能使廣大羣衆認識到黨的正確主張是代表着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因而,通過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黨可以將人民羣衆組織起來,自覺地爲實現這些利益而奮鬥。

黨的根本宗旨,還充分體現在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上。無論是在革命年代、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共產黨員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人民的前列,投身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洪流中,爲着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們中涌現出了雷鋒、焦裕祿、蔣築英、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沈浩、郭明義、楊善洲、羅陽等一批又一批的英模人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