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大學生黨員培訓教材 > 大學生黨員培訓教材 > 

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一個集宏觀與微觀,城市和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環境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在內的綜合性、系統性目標。黨的十六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四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具體規劃。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根據十六大以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五個方面謀劃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主要目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新要求既與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相銜接,既保持了目標的連續性,又根據新的情況和條件充實了奮鬥目標,增強了目標的針對性。

可以預見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爲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爲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爲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爲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爲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爲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在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論述,抓住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準的是經濟、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發展是當今世界潮流,發展是當今中國主題。無論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還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體現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這個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今天已經被中國共產黨人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然而,要把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壯舉,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籬,實現全面小康纔有動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國,建立規則秩序、推進公平正義,實現全面小康纔有保障;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鍛造領導核心、提供政治支撐,實現全面小康纔有保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以全面依法治國確保現代化建設有序進行,以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羣衆基礎,才能繪就全面小康的宏圖。

中國共產黨是最高理想和現階段奮鬥目標的統一論者。廣大大學生黨員既要做最大的理想主義者,又要做最大的現實主義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既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又要爲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而奮鬥。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