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嚴三實”,第一身份和職責的新要求_權爲民所賦,權爲民所用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黨員姓黨:牢記共產黨人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 > 黨員姓黨:牢記共產黨人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 > 

第五章 “三嚴三實”,第一身份和職責的新要求_權爲民所賦,權爲民所用

第五章 “三嚴三實”,第一身份和職責的新要求_權爲民所賦,權爲民所用

權爲民所賦,權爲民所用

毛澤東同志曾經明確指出:“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鄧小平同志也說過:“領導就是服務”。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這不是一句空話。沒有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也就沒有我們的黨,黨也就不會在90多年的風雨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反覆強調,作爲執政黨,我們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立黨爲公,執政爲民”,這是我們黨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脫離羣衆、甚至將羣衆置於對立面,不僅是感情問題、認識問題,更是政治立場問題、政治本色問題。

正因爲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所以權力只有不斷爲人民謀利益,才能不斷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和擁護。縱觀歷史長河,無論是誰,只有爲人民謀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背離人民的利益,就會遭到人民的反對。“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處理不好與人民羣衆的關係,甚至與人民的關係變得勢如水火,那麼等待他的就只有覆亡。因此,秉公用權、廉潔從政,是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權力不能異化爲牟取私利的工具

現實生活中,少數黨員幹部錯誤地認爲,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上級封的、領導給的,跟羣衆毫無關係。他們對上級阿諛奉承,拉關係、找靠山,跑官要官;對羣衆飛揚跋扈,無所顧忌。他們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私慾膨脹,任人唯親,聽不得不同意見。在他們眼裡,所謂“執政爲民”,只是維護自己手中權力、地位和利益的幌子,在這些人身上,權力已經異化爲維護

私利的冠冕和頤指氣使的權杖。如果忘記了“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的承諾,記不得“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誓言,手中的權力無論大小都會成爲徇私舞弊的工具。

原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人稱“許三多”)的醜惡嘴臉尚未退出人們的記憶,長沙市又曝出“六多局長”顧湘陵。據《半月談》報道:這名原長沙市規劃局副局長兼市政局局長因錢多、房子多、情人多、行賄人多、受賄次數多、受賄方式多而被稱爲“六多局長”。10年間,他悄無聲息地斂財6388萬元,平均日進近2萬元,坐擁上億家財,在長沙和北京共有16套房產。顧湘陵任職期間一直主管着最核心的工程審批和項目報建工作,這些權力是開發商最爲垂青的。顧湘陵最大化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爲開發商在加快報建進度、容積率調整、局部規劃調整、土地置換、勸退競拍等方面提供方便,謀取暴利。僅以容積率來說,長沙市有86個樓盤的容積率從3.0調高到4.15,這對開發商而言,其間蘊藏着上千萬的利潤。“投桃報李”——爲感謝顧湘陵之恩賜,開發商自然也予以回報。據衡陽檢方給媒體提供的《顧湘陵受賄一覽表》上,各開發商以現金、乾股、手錶、金條、購房折扣等多種方式向顧湘陵行賄300多次,有開發商行賄金額一次性就高達數百萬元。顯而易見,權力尋租極大地貶損了國家聲譽、侵害了公衆利益,而顧湘陵和開發商卻得了個“雙贏”。從以上反面典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黨員幹部是如何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的。在他們心目中,權力只是工具,是滿足個人私利的工具。

掌權爲公、用權爲民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即使在封建社會,許多官員都具有這樣樸素的權力觀。在我們黨的歷史中,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優秀幹部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肯定和讚譽,是與他們“心裡裝着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爲先”的權力觀分不開的。今天,我們每一個黨員修養好不好、覺悟高不高,不妨看看你能否將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當作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員領導幹部務必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正確行使權力,掌權爲公、用權爲民,則羣衆喜、個人榮、事業興;錯誤行使權力,甚至濫用權力,掌權爲己、用權於私,則羣衆怨、聲名敗、事業損。

牢記黨員第一身份,堅守黨員第一職責,各級黨員幹部對待權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做到慎用權、善用權、用好權,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權力和職務影響謀取非法利益。要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意識,經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權力是從哪裡來的、應該爲誰所用這個重要問題,自覺做到用權爲公而不爲私。要遵守權力使用的紀律規定,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討論問題講民主,進行決策講程序,執行決議講紀律。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爲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權力就是責任,用權要接受監督,確保權力行使不偏離正確方向,確保權力行使的神聖性,切實把好權力關。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