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貫徹羣衆路線沒有休止符——鞏固和拓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 鞏固和拓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 建立健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長效機制
要論摘編
羣衆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必須做到教育和實踐兩手抓,使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深深植根於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有效途徑,必須聚焦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習近平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強調:紮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取得人民羣衆滿意的實效》, 《人民日報》2014年1月21日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羣衆的意見是我們最好的鏡子。只有織密羣衆監督之網,開啓全天候探照燈,才能讓“隱身人”無處藏身。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表現都要交給羣衆評判。羣衆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有意見,應該歡迎他們批評指出。
——習近平:《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良好風尚。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髮揚勞模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堅決反對幹部羣衆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以身作則帶領羣衆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3年4月29日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貫徹黨的羣衆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必須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黨的密切聯繫羣衆的優良作風保持下去,建立健全踐行黨的羣衆路線長效機制。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黨中央對羣衆路線認識的新高度。
這次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把爲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羣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同人民羣衆魚水關係的再確認,是黨同人民羣衆舟水關係的再提醒,是極其重要的。
第一,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我們黨根植於人民、服務人民,只有樹立羣衆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進一步樹立爲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我們黨才能和人民羣衆關係更加密切,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不負人民的重託。因此,只有更好地做到爲民務實清廉,我們黨的生命線才能更加穩固牢靠。
第二,堅持走羣衆路線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經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艱苦奮鬥。這就需要我們黨發揚優良作風
,密切聯繫羣衆,團結和依靠億萬人民羣衆共同奮鬥。歷史經驗證明,沒有人民羣衆的支持,我們黨難以發展壯大;離開人民羣衆的擁護,已經取得的成績也難以保持。人民羣衆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動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向前的根本動力。在共同奮鬥中,一方面要靠黨員、幹部發揮表率帶頭作用,另一方面要靠人民羣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兩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第三,堅持羣衆路線是解決好作風問題的根本方法。“四風”問題根源上都是與人民羣衆的關係出了問題。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善於從人民羣衆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在領導作風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反對“一言堂”、“家長制”,反對自由主義。在學風上,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在生活作風上,必須堅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只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政亡人息”。
◇ 時刻爲民着想
第四,羣衆路線是解決現實重大問題的有效途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爲本的工作導向,做好重點民生實事,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增進人民福祉。堅持羣衆路線,有利於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有利於凝聚改革開放的共識,匯聚人民的力量,讓人民羣衆參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來,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否堅持黨的羣衆路線,關係黨的作風建設成效,關係黨的凝聚力、戰鬥力,關係黨的執政使命和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