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7)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7) > 

第六章 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十八屆中共

第六章 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十八屆中共

時間:2016年9月27日

主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主講人:高飛(外交學院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7日下午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進行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隨着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我們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爲,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條件,爲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外交學院高飛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抓住機遇、主動作爲,堅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爲核心的國際秩序,堅決維護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換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

習近平強調,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是近年來我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國際峰會。我們運用議題和議程設置主動權,打造亮點,突出特色,開出氣勢,形成聲勢,引導峰會形成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的成果,實現了爲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爲全球增長提供動力、爲國際合作築牢根基的總體目標。在這次峰會上,我們首次全面闡釋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爲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佈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

習近平強調,全球治理格局取決於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源於國際力量對比變化。我們要堅持以經濟發展爲中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增強我們在國際上說話辦事的實力。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但也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

習近平指出,隨着時代發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於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爲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要堅持爲發展中國家發聲,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習近平強調,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經形成廣泛共識的事情先做起來。當前,要拓展杭州峰會成果,鞏固和發揮好二十國集團全球經濟治理主平臺作用,推動二十國集團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各方加強規劃和戰略對接。要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加強亞信、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機制建設,整合地區自由貿易談判架構。要加大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的參與,加大對教育交流、文明對話、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和項目支持力度。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踐行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佈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倡

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等。這些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要繼續向國際社會闡釋我們關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理念,堅持要合作而不要對抗,要雙贏、多贏、共贏而不要單贏,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面,引導各方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習近平強調,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瞭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爲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人民日報》(2016年9月29日第1版)

王義桅: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

【編者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當代世界》2016年第11期發表了《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一文。文章認爲,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源於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探索出了一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普遍世界意義的工業化、城鎮化及市場經濟模式,客觀上在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文章共分四部分,本書收錄時節選了第一、三部分。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全球治理任重道遠,爲何中國不能缺席?

一是中國與世界日益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過去,中國一直強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今天,中國與世界高度相互依存,世界不掃,很難掃一屋。全球治理格局取決於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源於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實現國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升發展中國家權益,均離不開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要成爲新的世界領導型國家,中國應更加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國際體系變革,增強制度性國際話語權。

二是世界呼喚。“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全球治理要下好先手旗,着眼於世界大勢,引領未來格局變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着時代發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於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爲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要堅持爲發展中國家發聲,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不僅要看到我國發展對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因此,中國全面而深入參與全球治理乃世界呼喚,體現了中國擔當。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不只是更好地確保自身權益,提升制度性國際話語權,也是要改變“有治無理”“有理無治”的局面。所謂“有治無理”,就是發達國家把持,發展中國家邊緣化;所謂“有理無治”就是我們有理念,但影響力不夠。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就是要實現“有治有理”。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新興大國、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方文明古國,具有多重身份優勢。這使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能發揮好倡導者、協調者、推動者的作用。

自覺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源於全球經濟治理又超越全球經濟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系統闡述了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理念的核心思想: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循序漸進、標本兼治、務實有效。

基於這些理念,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正在變成中國的自覺行動,就是自覺地把

中國國內改革開放與全球治理密切聯繫,自覺推進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踐行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佈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等。這些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要繼續向國際社會闡釋我們關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理念,堅持要合作而不要對抗,要雙贏、多贏、共贏而不要單贏,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面,引導各方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爲更好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中國積極地與國際經濟組織合作。2016年7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共同舉行前所未有的“1+6”圓桌對話會。會後發表的聯合新聞稿指出:“有必要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完善和改革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在此過程中,各與會國際組織歡迎中國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全球性挑戰、全球公共產品和全球協調行動需要全球性治理和稱職、有效的全球性機構。”中國與六大國際經濟組織的對話機制再次表明,中國是現存全球治理體系的主要參與者、建設者和改革者。

2016年,中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成功舉辦了G20杭州峰會。在這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闡釋了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爲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佈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G20杭州峰會是全球治理轉型中的重要轉折點。G20杭州峰會表明,中國更加重視全球治理,更自信和更有力地通過推動大國合作實現全球協調來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提出和推進的對於全球經濟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上述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視。提出三年來,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已同三十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同二十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爲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究其原因,“一帶一路”倡議可助推各國實現脫貧致富和文明覆興的共同夢想,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一帶一路”成爲中國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探索。有意思的是,“一帶一路”的成功在一百年前就有預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條交通幹線(絲綢之路)是穿越整個舊世界的最長的路。從文化—歷史的觀點看,這是聯結地球上存在過的各民族和各大陸的最重要的紐帶……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甦,並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同時也爲自己樹起一座豐碑。”

這表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順應了時代需求,反映了國際公意。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要“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更強能力爲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爲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可以預見,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中國倡議、中國印記會越來越多。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