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6)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6) > 

第一章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十八

第一章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十八

——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時間:2015年1月23日

主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主講人:孫正聿(吉林大學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下午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的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今天,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2015年第一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是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2013年,我們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安排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兩次學習,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瞭解。

習近平強調,要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基本國情的內涵不斷髮生變化,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風險、面臨的難題也發生了重要變化。我們提出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作出的判斷。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這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的工作方法。辯證唯物主義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爲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黨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第一位,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我們必須毫不放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設、意識形態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習近平指出,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爲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爲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對待矛盾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直面矛盾,並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我們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化解產能過剩,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等,都是針對一些牽動面廣、耦合性強的深層次矛盾的。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習近平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係十分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爲有利

的戰略抉擇。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看形勢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削足適履、畫蛇添足。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係。

習近平指出,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推進各項工作,要靠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覆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專家學者觀點摘要

孫正聿: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和實踐智慧

【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4月29日刊登了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孫正聿教授撰寫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和實踐智慧》一文。文章認爲,在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觀大勢,謀大局,幹大事,就必須深入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不斷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和戰略思維分析能力,以創新實踐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文章共分五部分,本書收錄時節選了第一、四部分。

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智慧

辯證唯物主義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範疇構成的理論體系,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和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從物質與運動、物質與規律、物質與意識、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相互關係中揭示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唯物論基礎,也是觀察、分析、解決一切問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以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矛盾運動的根據、事物矛盾運動的過程、事物矛盾運動的趨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也是觀察、分析、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論基礎;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從認識的實踐基礎、認識的辯證運動、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標準以及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揭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論基礎,也是觀察、分析、解決一切問題的主體性依據。

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就是事物的矛盾運動,人的認識就是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人的實踐就是依據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改造世界,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物質”範疇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石,“矛盾”範疇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靈魂,“規律”範疇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實踐”範疇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以“物質”、“矛盾”、“規律”、“實踐”爲基本範疇所構成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大廈,實現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和認識的能動反映原理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科學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最重要的是掌握事物的矛盾運動原理,堅持以對立統一規律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內容豐富,內涵深刻:一是關於事物存在的物質與精神、物質與運動、物質與規律、自然存在與社會存在、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等基本範疇;二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現象與本質、整體與部分、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等基本範疇;三是分析事物矛盾的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相對和絕對、兩點論和重點論等基本範疇;四是關於人與世界關係的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理想與現實、自由與必然等基本範疇。

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目的在於科學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範疇是思維的“聯結點”,又是認識的“階梯”和“支撐點”。馬克思在《資本論》序言中提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抽象力”就是運用概念、

範疇去把握、分析事物矛盾運動的理論思維。人的認識充滿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直覺、漸進與飛躍等諸種矛盾。在人的認識活動中,認識客觀事物、掌握客觀規律與傳承歷史文化、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不能分割的,認識新的事物、分析新的矛盾與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是不能分割的。理論思維對於分析社會現象、解決社會問題具有極爲重大的現實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是增強戰略分析能力的實踐智慧

高屋建瓴,統觀世事,見微知著,是辯證思維的實踐智慧;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趨勢,是戰略思維的根本要求。以哲學思維的實踐智慧增強戰略分析能力,是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大現實意義。

戰略是爲實現一定目標而進行的全局性、長遠性謀劃。戰略思維是用全局性、長遠性謀劃以取得總體性、根本性的實踐效果的思維方式。戰略思維能力是綜合決策能力和駕馭全局能力的基礎,也是把握事物普遍聯繫的系統思維和把握事物發展趨勢的創新思維的綜合統一。在實際工作中,戰略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能否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非重點、機遇與挑戰、目標與手段等辯證關係。在這個意義上,戰略思維能力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踐智慧。

以戰略思維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係。毛澤東說:“因爲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爲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局性的東西的。”鄧小平也說:“有些事從局部看可行,從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從局部看不可行,從大局看可行。歸根到底要顧全大局。”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以全局利益、整體利益、根本利益作爲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不可因小失大,不能本末倒置。習近平總書記統觀國際、國內大局,提出我們“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不能留歷史性遺憾”,這是我們的戰略決策的根本性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以戰略思維處理當前和長遠的關係。毛澤東曾經形象地指出:“當桅杆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爲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沒有預見就沒有領導,沒有領導就沒有勝利。因此,可以說沒有預見就沒有一切。”面對紛繁複雜形勢,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以戰略思維謀發展,以戰略定力迎挑戰,就要以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事物發展規律去看待改革和發展,以辯證的否定觀去推進改革和發展。

以戰略思維處理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衆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矛盾着的雙方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統籌兼顧,重點突破,這是唯物辯證法“兩點論”的“重點論”。毛澤東說,指揮全局的人以至任何一級首長,都要“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於他所指揮的全局說來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乃至“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在戰略思維中,最重要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權衡利弊”,“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社會發展中的均衡與非均衡、發展與再發展、進步與代價、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戰略分析中的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非重點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利”與“弊”的矛盾。“權衡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這生動地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在戰略抉擇中的辯證智慧。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利有弊,只有利而無弊,只能是非現實的幻想。“事非經過不知難。”面對錯綜複雜的利弊得失的現實考量,任何的戰略抉擇,都要以“權衡利弊”爲出發點,而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爲行動的根據,對實踐作出順序性的選擇和安排。

如何“權衡”,怎樣“抉擇”,這是戰略思維的實質,也是對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氣的嚴峻考驗。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作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戰略決策;鄧小平作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纔是硬道理”的戰略決策。這些戰略決策,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關鍵時刻的根本性問題。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鬥爭形勢和國內深層次矛盾的凸顯,所謂的“辯證智慧”,就是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法的“活的靈魂”,就是要抓住“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權衡利弊”中作出最爲有利的戰略抉擇。在戰略思維中“保持必要的張力”和“達到微妙的平衡”,這是辯證法的實踐智慧,也是領導藝術的政治智慧。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