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6) > 黨委中心組學習參考(2016) > 

第四編 2016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6黨建熱點解讀

第四編 2016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6黨建熱點解讀

劉漢俊:“三嚴三實”是我們黨固本培元的良方

【編者按】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宣部黨建雜誌社社長劉漢俊撰寫的《“三嚴三實”是我們黨固本培元的良方》一文。文章認爲,“三嚴三實”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鮮明體現、價值觀念的精煉表述、哲學思想的大衆表達、文化理念的經典闡釋。“三嚴三實”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核心,其根本在修煉黨性,關鍵在做人做事,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文章共分三部分,本書收錄時節選了第二、三部分。

“三嚴三實”是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經驗的高度概括

“唯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品格,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始終堅持的“本色”,是黨治國理政經驗的一個關鍵詞。“嚴”是“實”的保證,“實”是“嚴”的結果,“三嚴三實”是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經驗的高度概括。

“實”貫穿我們黨的奮鬥歷程。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之“實”相結合的產物。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之實踐、時代發展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深化了對發展規律、建設規律、執政規律的認識。這些都是基於發展之實、執政之實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幹興邦、求真務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度。可見“,實”是我們黨的一貫追求。

“嚴”體現在黨的作風建設各個方面。毛澤東同志十分注重作風建設,對“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衆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爲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等現象作過嚴厲批評,指出“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努力鍛鍊,認真修養,儘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質。”這些修養包括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等。這些要求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品格和價值取向。

共產黨人有着封建官吏所不可比擬的明確政治方向、高潔思想境界、高遠人生目標,是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黨性修養與養德修身合而爲一的先進分子。黨章規定,黨員幹部要“加強道德修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傳統,體現的也正是“嚴”和“實”的要求。

造就“三嚴三實”隊伍是實現戰略目標的保證

近些年來,少數黨員幹部不修政德、喪失黨性,究其原因,就是不嚴不實,在修身、用權、律己方面的堤防失守。“三嚴三實”是我們黨除病祛疾、固本培元的良方。黨員幹部必須按照“三嚴三實”要求時時審視做人做事做官之德,將其作爲必修課和基本功。只有培養和造就符合“三嚴三實”要求的黨員幹部隊伍,才能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修心”以“正心”。黨員幹部要堅持做到心中有黨不忘本,遵守黨章、對黨忠誠,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說一套做一套、欺上瞞下、陽奉陰違;心中有民不忘本,牢記宗旨、權爲民用,以民爲本、安民爲天;心中有責不懈怠,不負重託、有所作爲,建功立業、勇於擔當;心中有戒不妄爲,嚴謹自律、見惡自警,慎獨、慎微、慎初、慎權、慎欲、慎好、慎言、慎行,堅守心靈的高貴與潔淨。

“養德”以“明德”。黨員幹部對待組織,要堅守政治信仰、政治原則,講政治規矩、守政治紀律,自覺維護良好政治生態;對待自己,要“居上不驕,爲下不媚”,堅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對待權力,切記公權民賦,不能私用濫用,甚至把權力變成尋租的工具。

“守志”以“補鈣”。黨員幹部當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要“崇尚氣節、崇尚嚴謹、崇尚務實”,經得起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羣衆、消極腐敗的危險,保持革命鬥志與火熱情懷。

“明禮”以“守法”。黨員幹部要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杜絕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自覺尊重憲法法律權威,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的紀律是黨內規矩,黨紀先於國法,黨紀嚴於國法。黨員幹部要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帶頭遵守國家法律、嚴格遵守黨規黨紀,思想防線不可鬆懈,法律紅線不可逾越,道德底線不可突破,紀律高壓線不可觸碰。

“尊道”以“弘道”。黨員幹部必須堅定理想、堅守信念,爲真理而奮鬥。今天要堅持的“大道”,是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無限追求,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不移,是對爲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是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進行的不懈奮鬥。“行天下之大道”,是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使命與擔當。

“動真格”以“促實幹”。黨員幹部要有建功立業、攻堅克難的決心,領導發展、造福人民的能力,駕馭複雜局面、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政績。要敢於拼搏,“凡是有利於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幹、加油幹、一刻不停歇地幹”;要不斷創新,“樹立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思維、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超越”;要求真務實,講真才實學、真抓實幹、真功實績,“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科學求是,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張榮臣: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探索和經驗

【編者按】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榮臣在《先鋒》2015年第8期發表了《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探索和經驗》一文。文章認爲,黨風建設關係人心向背、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這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重要性,不斷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制度化,爲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文章共分三部分,本書收錄時節選了第二、三部分。

當前黨的作風建設存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如何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人一向重視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實現黨內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大環境下,鄧小平提出了黨的作風建設制度化的路徑。鄧小平指出:“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此後,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在逐步探索制度化的道路。黨中央在江澤民、胡錦濤領導下,提出必須“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權力制衡”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爲人民謀利益。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爲切入點從嚴治黨管黨,集中解決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對作風之弊、行爲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

、大掃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接見中外媒體記者時的講話中,直指黨內存在的貪污腐敗、脫離羣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四大問題,並把貪污腐敗問題放在黨內嚴重存在的四大問題之首提出來,表明了腐敗問題的突出性、嚴重性,從而折射出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因此,我們在充分肯定黨的作風建設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充分地認識到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任務依然非常繁重。

我們說依然非常繁重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當前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的問題比較多;二是解決作風建設方面的問題難度比較大;三是有些問題已經是爲時已久、根深蒂固。因此,作風建設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機”。二是有些黨員忘記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極少數黨員一切以自我爲中心,對個人名利斤斤計較,有的甚至跌入腐敗的泥坑。三是一些黨員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有的不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已經作出決定的重大問題公開唱反調。有的不講黨性,不講原則,熱衷於講交情、拉關係。有的缺乏組織觀念,不守紀律、不講規矩。

特別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作風建設中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經過這次活動,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壓態勢下取得的,僅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有些問題的整改還沒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上下聯動解決問題還沒有真正形成合力。有的地方基層基礎薄弱的情況還沒有改變,聯繫服務羣衆機制不暢、能力不強,貫徹羣衆路線到不了末端。有的幹部留戀過去那種“一張報紙一包煙,優哉遊哉過一天”的日子,希望教育實踐活動只是一陣風,風頭過了就可以我行我素了。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黨員幹部作風建設中反映出的問題,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影響了黨員幹部的健康成長,干擾了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離間了黨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我們黨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到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是深刻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的。中國歷史上因爲統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當今世界上由於執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羣衆導致失去政權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啊!”後來他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深刻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脫離羣衆的危險比過去大大增加,這就是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黨要經受住‘四大考驗’、防止‘四種危險’的目的所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黨中央決定雷厲風行抓作風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這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看不到問題和癥結所在,那危險就不遠了。”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在全黨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說黨的作風建設有什麼經驗的話,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個命題本身就是我們黨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反映。

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政治、組織、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貫表現出來的科學態度和模範行爲,是中國共產黨黨性的外在體現。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僅是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綜合體現黨的各方面建設的成效,因而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黨的作風建設是個持久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高新民: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爲核心的政治生態

【編者按】2015年10月8日《學習時報》刊登了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撰寫的《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爲核心的政治生態》一文。文章認爲,淨化、重構黨內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完成黨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重構政治生態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爲核心。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功能就是調節黨內關係。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政治生態問題,特別是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淨化”政治生態,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又提出“重構”政治生態,凸顯出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中國共產黨執政多年,政治生態的大方向、大環境順應了改革開放和時代發展的需求,否則無法解釋黨領導的事業何以成功。但在局部地方或單位的政治生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觸目驚心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七個有之”加以概述:搞任人唯親、排斥異己的有之,搞團團夥夥、拉幫結派的有之,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的有之,搞收買人心、拉動選票的有之,搞封官許願、彈冠相慶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陽奉陰違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議中央的有之。如果用特定術語概括,就是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了“圈子文化”現象。這些小圈子往往以某個主要領導爲核心,通過選人用人,內部相互利益輸送,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小圈子,嚴重損害了黨的政治公信力,削弱了黨的團結,敗壞了黨內風氣。因此,淨化、重構黨內政治生態是全面從嚴治黨、完成黨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重構政治生態需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爲核心。政治生態所包含的基本的要素,如政治行爲主體、價值、制度等,需要依據特定規則才能聯結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整體。聯結的基本規則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功能就是調節黨內關係。黨內個人與組織,各部分組織之間,上下級之間,各級黨委與同級黨代表大會之間的關係,均靠民主集中制來維繫。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爲核心的政治生態,需按照黨章的規定,完善選人用人機制,進一步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所有的小圈子都是以選人用人爲紐帶形成的,打破某些地方和單位存在的任人唯親、封官許願的局面。只有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和領導成員,才能從制度上解決問題。儘管選舉中也會有種種問題存在,也會產生被少數人操縱,甚至產生諸如南充黨代會賄選案之類的令人震驚之事,但從總體上講,發展黨內民主,健全選舉制度,把選人用人的過程置於大多數人的面前,比之領導者個人說了算,更有利於打破政治上組織上的小圈子,更有利於解決鄧小平和習近平都批評過的黨內關係中“人身依附”現象。爲此,需要真正建立全黨層面的程序科學、制度完備的選舉制度和選人用人機制。雖然制度改革了也不能保證選出來的人全都是最優秀的,但可以使少數人任人唯親、封官許願、買官賣官成爲不可能之事。當然我們不必照搬他國的選舉模式,但我們一定需要有按照體現廣大黨員意志和權利、能夠維繫黨的整體性、有利於實現黨內關係正常化的民主選舉制度。不會有十全十美的黨內民主,但不改革就難以避免任人唯親、封官許願、團團夥夥等“圈子文化”現象,政治生態是否風清氣正就只能依賴領導者個人素質和注意力而決定。說到底,黨管幹部要堅持,黨管幹部的具體方式要改進。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爲核心的政治生態,需要增加黨內政治生活透明度。所有的小圈子、拉幫結派、團團夥夥的內部運作,都以不公開不透明爲存在的必要條件,其運作都是與潛規則、少數人暗箱操作緊密相連的。而對應一切暗箱操作的利器就是公開。已經推行的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在基層已經起到了積極作用。令計劃等人的腐化墮落使我們更爲迫切地看到這種公開的必要

性。

健全民主集中制爲核心的政治生態,需要遵守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民主集中制既含有政治的意義,又是黨的組織原則,是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的最基本的規矩。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本質上是指符合於民主集中制的“常態”,既體現廣大黨員的意志,又保障黨的領導集體的政治權威而非個人崇拜,既使地方、基層黨員組織充滿創新活力,又保障黨的大政方針得以落實。沒有民主集中制的調節,黨內關係就無所適從。

劉宗洪:基層黨建的創新點在哪

【編者按】2015年11月26日《學習時報》刊登了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劉宗洪撰寫的《基層黨建的創新點在哪》一文。文章認爲,黨的領導是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政治保證,而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加強黨的領導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基層黨組織建設也在不斷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文章共分三部分,本書收錄時節選了第一、二部分。

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

有羣衆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和黨員的作用,這是黨的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經濟結構的變革和社會人員的流動,使不少基層單位出現了黨建“空白點”。爲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各級黨組織依據中央的要求實施了“基層組織全覆蓋”的基礎工程。大量基層黨組織的建立增強了黨的政治影響力,但也出現了“黨建工作形式化、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傾向。基層黨組織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必須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着力於激發自身的政治功能。

依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尤其是黨的紀律條例和廉政自律準則的要求,基層黨組織應激發自身的政治功能。首先要在政治引領上堅定有力。基層黨組織是政治組織,在基層不僅要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而且要監督行政或管理幹部貫徹黨的方針和政策。基層黨務幹部面對基層單位的是是非非,應當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基層黨組織不能在基層單位掌控政治方向,也就喪失了戰鬥堡壘作用。其次要在廉政建設上勇於擔當。基層單位有大量而頻繁的經濟活動,如果對領導幹部沒有嚴格的監督極易滋生腐敗現象。基層幹部的腐敗不僅會導致黨的合法性資源流失,而且會擾亂市場運行的秩序。基層黨組織一定要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加強對幹部的管理和監督,堅決遏制形形色色的違法亂紀行爲,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再次要在組織生活上嚴肅部署。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內教育和管理,是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前提條件。基層黨組織要嚴肅黨的組織生活,傳承黨性集體修煉的特有傳統,讓廣大黨員都能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從而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提升服務羣衆與引領羣衆的雙重能力

政黨是基於現代政治文明而產生的,一旦執政,就要聯繫政府和民衆,併成爲兩者之間的中介和橋樑。毫無疑問,政黨與民衆失去了聯繫,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應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基層組織聯繫羣衆和服務羣衆既是黨的宗旨的要求,也是政黨政治的內在規定。目前,全國黨的基層組織已經創造出服務羣衆的豐富經驗。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在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仍然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羣體性事件還時有發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基層黨組織既要服務羣衆又能引領羣衆,方能鞏固黨的社會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以服務羣衆、做羣衆工作爲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是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定位。

依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任務要求,基層黨建創新應當聚焦於提升服務羣衆與引領羣衆的能力。第一,既要解決羣衆的生活困難,又要關注羣衆的精神滿足。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羣衆最直接最緊迫的生活困難。爲此,基層黨務幹部要深入羣衆,着力解決民生問題,讓羣衆有更多的獲得感。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羣衆的精神需求越來越突出了。有的羣衆需要廣泛的政治參與,有的羣衆需要文化上的提升,也有的羣衆需要廣泛的人際交往。因此,要把關心羣衆的物質生活與滿足羣衆的精神需求融合起來。第二,既要做好思想工作,又要堅決依法治理。人民羣衆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基層黨組織要善於集中羣衆的智慧和依靠羣衆的力量完成黨的的使命。但羣衆是有先進和落後之分的。既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羣衆,也要依據法律法規推進社會治理。事實上,基層黨組織堅決推進依法治理,才能更好實現廣大羣衆的利益。

辛鳴:心中有黨,就是政治的明白人

【編者按】2015年7月7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撰寫的《心中有黨,就是政治的明白人》一文。文章指出,何爲政治的明白人,如何做到政治的明白人呢,概而言之,就是要心中有黨,明白黨的信仰、明白黨的戰略、明白黨的規矩。

做政治的明白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對廣大縣委書記所提四條要求中的第一條。列爲第一,可見其地位意義的核心、關鍵與根本。那麼何爲政治的明白人,如何做到政治的明白人呢?概而言之,就是要心中有黨,明白黨的信仰、明白黨的戰略、明白黨的規矩。

明白黨的信仰,思想上就有了“主心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心中有宗旨主義、理想信念,就不會失魂落魄,不會得“軟骨病”。現在有一些黨員幹部或“不問蒼生問鬼神”燒香拜佛,或跪倒在西方社會所謂“普世價值”的石榴裙下亦步亦趨,皆是不明白黨的信仰甚至背離了黨的信仰。確實,對於現代世界來說,社會主義社會剛剛破題,共產主義社會尚沒有成爲現實,反倒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大有鋪天蓋地的態勢。但是理想尚沒成爲現實不等於就是烏托邦,只要我們真正明白了黨的信仰的理論邏輯與實際邏輯、立場選擇與價值追求,就會透過資本主義社會表面的繁華看出背後的危機與必然的消亡,透過共產主義運動目前的韜晦看出其必然的勝利與鐵的法則,就自然會對黨的信仰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

明白黨的戰略,實踐中就有了“指南針”。90多年來一代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爲了實踐信仰、實現理想,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時代大勢相結合、與人民訴求相結合,做出了一系列的戰略構建,這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實踐遵循。特別是“四個全面”作爲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面向21世紀的戰略新構建,更是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科學遵循、實踐指南。明白黨的戰略,我們就會在應當與可能、理想與現實、未來與當下、根本與權宜等等的矛盾關係中找到平衡點,就會堅決抵制改旗易幟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措施,就會從容而不急躁、包容而不糊塗、務實而不短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來證明道路自信,用發展創新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來彰顯理論自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來宣示制度自信。

明白黨的規矩,行爲時就有了“高壓線”。中國共產黨是肩負着歷史使命、有着8700多萬成員的政治組織,必須有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明白黨的規矩,就會知“不能爲”,不會在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有絲毫含糊,不會各行其是,不會搞這樣那樣的變通;明白黨的規矩,就會知“所必爲”,會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白黨的規矩,就會知“所應爲”,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用高標準、嚴要求來規範行爲,讓先進與優秀名副其實,用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三個明白歸結起來,就是對黨絕對忠誠,這忠誠要自覺、堅定、不打折扣,這忠誠要講業績、講奉獻、不放空炮。因此,做政治的明白人,不僅是縣委書記的首要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所有黨員幹部的“第一律令”。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