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中國式騙局三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常識 > 常識 > 

第三十二章 中國式騙局三

第三十二章 中國式騙局三

如果說把“騙”合理化和行業神聖化作爲開餐前的小菜的話,那麼真正對於轉變觀念起決定因素其實是在深層的思維變化的一種模式,而且以上兩種對於觀念轉變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具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且每個人的性格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儘可能考察到各種不必要的細節的話,這個行業的縝密性是沒有辦法保證下去的,性格和慾望是有一定的關聯的,爲此可以找到每個考察者的共性!

第三是觀念上唯物主義轉變爲抽象主義,這是在觀念轉變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唯物主義和抽象主義都是起源於西方,唯物主義強調的是以事實依據作爲判斷的參考條件,而抽象主義是以一種虛無的類似精神世界無實質的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相互關聯,也相互對應,但是在人判斷某個事物或者緊急情況時,其實是唯物主義和抽象主義的一個碰撞,人通常有兩個不同階段的極端,或者說是偏解,共同的是對個人看待事物的效果會發生變化。

每一個考察者看待這個行業的心態是有一個逐漸的過程,前期是以唯物主義去看待這個行業,後期則轉變爲抽象主義,因爲每個人來到這個行業的環境中,由於信任度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所以對於行業裡面的細節都是以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理解的,以事實依據爲判斷重點;在這個行業裡面最容易引起思考的是這個行業的所謂“財富”的算法,在這個弱勢羣體裡面在乎這個算法的人是不多的,領導對於從事者灌輸的思想就像是一羣螞蟻肯定不知道大象每天在想什麼,而這一羣螞蟻就是從事者,但是螞蟻有一個特點,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大象是很難踩死螞蟻的,這是一個極爲隱蔽的突破點!

我記得在後來有一個江蘇徐州的帥氣的大學生從事後,將自己的一個大學朋友帶入這個行業裡面,雖然在考察期間這個大學朋友有過對於這個行業財富分配算法的質疑,但是在領導的影響下,以

及行業的文化的感化中加入了這個行業,在加入這個行業的第二天眼色凝重的不停的計算破黑板上面的23.8萬每個月,最終算出並不是像領導說的是升爲經理後每個月可以拿到23.8萬的財富,正如這個行業的一句話“不在乎過程,只在乎結果”,過程再美好,賺不到錢也是躲不過生活的剝削,躲不過生活的剝削不如安靜的離開這個行業;當這個帥氣的大學生在給我講述他的大學朋友的事情時,我不知道該去表達些什麼,我也不知道該是安慰他還是贊同他朋友的做法,因爲我就是深深的對於這個行業財富的真實性有強烈的質疑,現在回想起來我想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故事太多,選擇就越少,如今偶爾回想和聯繫這位帥氣的大學生,他有個偶像般的名字,名爲吳秀波!爲此紀念那段情緒複雜的時光。

如何把一個唯物主義而對這個行業產生質疑的人轉變成一個抽象主義對這個行業聽之任之的人呢?其實有時候人的思想中有股惰性和矇蔽性,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對於不同觀念的人的思維的改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只不過用時不同,環境不同,表達不同而已,爲此對於一個思維的改變是有一點技巧的,也是一種簡易的行爲;唯物主義對於事物判斷以眼見爲實耳聽亦爲實,對於唯物主義的每一個人最擅長的一個流程是關係加上環境加上交流,最後在製造一個天大的騙局讓考察者去見證,當考察者完全相信了這個行業是短時間致富的一個行業的同時,在每天的相同環境中夾雜着濃重的行業問題爲穩定對這個行業的一個固定思維,因而人惰性在乎信任了一次很難再次否定上一次信任的結果,當到達這個固定的思維時,已經將一個唯物主義轉化成一個抽象主義者,說的更加直效一點,也就是無論領導說了一些什麼,不會主動去以事實依據作爲主要的看待判定結果。

到了後來,領導所說的這是一個吃短時間的苦享一輩子的福,我

甚至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就贊同這句話,類似的鞏固觀念的話還有很多,像“即使全世界不理解從事者!從事者也會理解全世界”……,所以說當這兩種觀念的一碰撞,也可能不會是火花,也可能不會是愛情,因爲可能就沒有碰撞過;唯物主義就好比一滴海水,而抽象主義就好比一片海洋,海水縱然是再有分量,也跳不出海洋的一次輕撫的拍打,對於海水和海洋每個人的看待其實是各有差別的,但我總能透過晶瑩的海水看到整個世界。

關係是兩個主義轉變的一個基礎,任何人情事理的變化,都是依靠其基本的關係說起,不然是無從談起的,關係即使一種解藥也是一種毒藥,在這個行業裡面關係是用來引起考察者在必要的時候冷靜的一個重要的工具,用行業專用話語來講就是“壓責任”,行業裡面有種膚淺而不具有社會價值觀的一個理解,就是關係必定產生責任,每個人對於責任的情感也是矛盾而且複雜多變的;我曾在行業裡面看到過很多因爲“新朋友”所謂的不理解時,拋出斷絕關係的話,這些話我也說過,如今想想,幼稚中充滿着愧疚!

不同性格的人對於觀念的改變其實在時間階段來講的話是有靈活性的,沒有主見或者閱歷比較少的人在觀念轉變是處於短暫時間的,情感的紐帶讓你的抉擇陷入到一種看似有很多種選擇中,其實只有一個方向的道路,在行業裡面把產生的這種抉擇稱之爲“斷後路”,實爲可悲,每個從事者都在斷後路或者被斷後路時已經知道這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一支射出去的箭!

觀念轉變方面進行太多的言語解釋摻雜是很難讓人對於準確事物的一個整體的把握,每天都在發生,每時都在變化,沒秒都能感受,突然感覺我很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又頓感彷徨和哀傷,生活的理解已經包括了對觀念的理解,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言語永遠抵不過生活的一聲哀愁或驚喜!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