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蔡駿隨筆集 > 蔡駿隨筆集 > 

正文_投宿“鬼店”的咕嚕們

正文_投宿“鬼店”的咕嚕們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天黑之後,街道的角落、巷道的牆根就會出現一撥一撥的人,用石頭或樹枝在地上劃好或深或淡的不規則圓圈,點燃備好的黃紙置於圈中,以慰返回人間的已故祖先。這便是現代簡化了的“鬼節祭祖”。

記得少年時亦曾隨家人在“七月半”上墓地祭掃先人。傳說,這天鬼門大開,沒有被祭奠的鬼魂們就會在人間作惡。可是,那一攤攤的紙灰又怎麼確定認領它的主人呢?我便常常在這天幻想着,紙錢焚燒後繚繚輕煙中,無數虛擬的人形爭搶紙錢的場景:祭祖的人面帶虔誠唸唸有詞,他們的身邊卻是一羣撒潑廝打的虛影。

未曾想到在長大後,自己倒是寫了數部驚悚懸疑小說,筆下亦有過不少幽魂野鬼,如短篇《荒村》中的歐陽小枝、長篇《荒村公寓》中的聶小倩等。

我認爲,喜歡寫書讀書者,自然也喜歡看影片的。我這般寫驚悚懸疑類型的,免不了要經受鬼片的“洗禮”——如《倩女幽魂》、《午夜兇鈴》、《小島驚魂》等。這些鬼片中的女鬼皆幽怨可怖,雖是爲了嚇唬人被創造出來,卻讓我深感恐懼之餘又心存憐愛。我愛極了她們,尤其喜歡美麗單純的聶小倩。

在“鬼節”裡,難免想起所看過的驚悚電影以及一些像鬼一樣的角色。然而,我卻不想選擇她們中的任何一人來作爲範本。大概是大家對她們過於熟悉,講來已無新鮮感。此外,我也怕遭女權人士抗議:畢竟這些女鬼,也都是可憐的犧牲品,恐有歧視貶低女性之嫌。索性便另選幾部歐美經典影片的角色說說吧。

提到歐美恐怖片,就不能不提到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改編自斯蒂芬·金經典恐怖小說的《鬼店》(又譯《閃靈》)。

傑克·尼克遜扮演的男主角是個業餘作家,因生計所迫只能接受在冬季看守一家酒店的工作。當他帶着妻兒來到空無一人的酒店時,有陰陽眼的兒子就似乎看見了鬼影。大雪封山,偌大的酒店成爲封閉“密室”,男主角就漸漸陷入癲狂。

整個故事看似是幽靈附體,酒店裡陳年的冤魂作祟。其實卻是一箇中年男子,如何被生活環境壓迫到發狂的過程。

生存在現代都市中,人人都可能遇到如斯困境:夢想屢遭挫折(如電影中屢被退稿的作家),必須爲了家庭而放下架子,向殘酷的現實低頭。

我一直認爲斯蒂芬·金是現實主義作家,《鬼店》裡的男主角便是現實社會的犧牲品,被迫帶着家人躲進深山。然而,因爲大雪而封閉的酒店也絕非世外桃源,同樣潛伏着人類的罪惡,這特殊環境反而更容易激發人心底惡的本能。在城市聚居的環境裡,還有法律和親友的道德約束着你,到了“天高皇帝遠”的深山中,一切束縛都已不復存在,長期被壓抑的惡欲便如雪崩般爆發了。

如今的傑克·尼克遜早已是老牌明星,80年代初他在《鬼店》裡的表演就已令人歎服,略顯誇張和神經質的表情,隱隱透出每個人心底都會有的邪念,跟現在的感覺完全不同。那張著名的從門裡探出頭來的電影海報,最醒目的是他瘋狂的眼神。

所以,我給這部電影一個公式:殘酷的現實+本能的邪惡=《鬼店》。

幾乎是看到《鬼店》的同時,我還看了另一部更老的恐怖片《大法師》(又名《驅魔人》)。

故事開篇於中東地區的考古現場,一枚數千年前的古物出土,惡魔便隨之而來到了霧都倫敦。

本片最有名的鏡頭,自然是小女孩360度轉動頭顱的動作。若放到如今眼花繚亂的電影特效中也不算什麼,但《大法師》首映於數十年前,這樣的創意和攝製確實足以讓當時的觀衆心驚膽戰。

小女孩無由來地被邪魔纏身(類似情節在《聊齋》等中國古代鬼狐故事中比比皆是),母親悉心地照料孩子卻束手無策。在此呈現出來的濃濃親情,與全片恐怖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然而,與很多以愛爲主題的影片不同,再偉大的親情對上邪惡的魔鬼也只能顯現出普通人的無力。此片以《大法師》爲名,自然只有大法師纔有破解困局的資格。只是,同樣揹負着親情的大法師,卻也奈何不了這弱小的丫頭,而被惡魔附身的女孩身上仍然有善良的一面……種種的矛盾構成了《大法師》最終的戲劇性——大法師最終選擇犧牲自己,在他與魔鬼同歸於盡時,似乎把生命的力量傳遞到了小女孩身上。

如此的結局使恐怖片帶上了一縷溫暖的陽光,一如生命中的陰霾終會被希望之光驅散開來,哪怕一開始僅僅只有星點光亮。

90年代初最好的驚悚片當屬《*》,本片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我在記住了女主角朱迪·福斯特的同時,也對另一個人物印象至深——他就是由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的食人惡魔。

這種角色通常是邪惡的化身,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中代表着至惡的撒旦。但《*》中的食人者卻異常複雜,似乎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導演甚至給他以更多的同情色彩。在囚籠中出場的那一幕,安東尼·霍普金斯睜着近似透明的眼珠,似乎能穿越鐵窗窺透朱迪·福斯特的心底,喚醒那隻*。

本片中最根本的意象,無疑是朱迪·福斯特童年記憶裡的那隻被宰殺的羔羊,它也構成了片名深刻的寓意。而那個變態殺手的迫害對象,以及被安東尼·霍普金斯活吃了的人們,其實都是朱迪心底那羔羊的化身——就連她自己也差點難逃羔羊的厄運。

雖然同樣是羔羊的屠宰者,安東尼·霍普金斯卻比變態殺手高了不止一個境界。他更像是一個審判者,似乎有權利審判人類的命運,掌握着對他人的生殺大權。同時,他又像是一個藝術家,氣質優雅博學多才,宛如尼采所言之“超人”,被他殺害而吃掉的人們就像是完成了神聖的祭奠,爲藝術而獻身一般。當他面對朱迪·福斯特時,又變成了一個威嚴的至尊導師,也就是在他的幫助之下,朱迪才發現自己心底的秘密,並戰勝恐懼擒獲變態殺手。

最後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恐怖角色,卻並非來自恐怖片,而是誕生於魔幻大片《魔戒》,他本名爲史麥戈,劇中人物和觀衆都稱呼他“咕嚕”。他是《魔戒》三部曲中最不像人的一個“人”,也是最接近“鬼”的人。

初次看到咕嚕的形象,就讓我想起了《星球大戰》中長耳朵的怪物。但是,外星生物對於人類來說,本來就算是怪物的存在,可咕嚕事實上原本就是一個正常的史圖爾霍比特人,只因爲佔有魔戒的貪婪之心,令他變得人非人鬼非鬼。爲了這枚魔戒咕嚕變成了邪惡的怪物,忍受了幾百年的痛苦,也甘之如飴。在發現比爾博·巴金斯偷走魔戒後,他那痛苦的長嘯確實是攝人心魄的恐怖。

實際上任何得到魔戒的凡人,都有可能變成咕嚕。這個怪物的身上有人類的一切負面的特性:貪婪、自私、瘋狂、陰險、膽怯……這恰是作者對人類社會巨大的諷刺。

世界上中總有一些人們畢生追求的東西,就如咕嚕不要命地追尋着至尊魔戒。魔戒影射着金錢、權力、地位、夢想……然而當我們真的費盡心機得到它時,卻往往不是因此獲得幸福而滿足,反而會想要更多的索取與佔有,從而墮入地獄的深淵——這纔是魔戒帶給我們最大的恐怖,也是每個人心底都無法逃脫的魔咒。

其實,很多驚悚恐怖影片中,那些誘發一系列恐怖事件的角色,都是咕嚕的寫照,他們爲追尋心中的“魔戒”而發狂,變成比鬼還恐怖的惡魔。

而他們也真實地生活在我們之中,可能是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我們都是咕嚕,只要遇到我們心中的魔戒,我們都可能變成《鬼店》裡的傑克·尼爾遜。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