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蔡駿隨筆集 > 蔡駿隨筆集 > 

正文_自由的蝴蝶 —— 致最美麗的《殭屍新娘》

正文_自由的蝴蝶 —— 致最美麗的《殭屍新娘》

一隻美麗的藍色蝴蝶,從青年維克特的窗戶裡飛出,飛過哥特與巴洛克風格的屋頂與建築,飛過一個個看起來無比古怪的人物形象,飛過陰暗近乎黑白的畫面,在這個幾近變態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裡,唯有這隻美麗的藍色蝴蝶是自由的。

這,就是鬼才蒂姆·波頓的驚世駭俗之作《殭屍新娘》的開頭。

就像東方有宮崎駿的作品是拍給成年人看的一樣,蒂姆·波頓的《殭屍新娘》也是拍給成年人看的動畫片。它絕對是動畫電影中的異類,其古怪的人物造型風格更是獨樹一幟難以複製,至於其充滿無與倫比想象力的劇情,還有大膽地描述死人與活人世界的愛情乃至親情,都使這部電影在殭屍陰風的外衣之下,傳遞着濃濃的愛意與溫情,更成爲21世紀的哥特電影經典。

男主人公維克特在現實中懦弱而膽小,身邊的人們讓他恐懼讓他絕望,唯有未婚妻維多利亞讓他憧憬。而在基督教的婚禮面前,他又恐懼得難以完成所謂的神聖和莊嚴的儀式,卻在練習儀式中,一不小心擁有了一個既美麗又恐怖的殭屍新娘,從而來到了死人的世界。

而這個殭屍世界似乎並不怎麼嚇人,反而充滿了無憂無慮的快樂,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這個世界裡,沒有活人世界的門第差別,也沒有現實社會的爾虞我詐。

想想看,倒也符合邏輯。活人們總是在擔心窮死餓死病死甚至被殺死,而死人們就無需有這種煩惱,不必如活人那樣拼命賺錢維持物質生活。活人們總是擔心死後是否會墮入地獄,所以終日生活在宗教信仰的世界裡,統治者就靠這信仰之力約束着人們的行爲,而死人既然已經享受了死後的樂趣,那就根本再無宗教的容身之處了——這恐怕也是吸血鬼、殭屍永遠被基督教斥爲異端邪說的原因吧。

現實世界讓男主人公維克特傷透了心,而這個死人的世界以及善良單純的殭屍新娘,讓他甘心放棄自己的生命,成爲殭屍們的同類,以便與殭屍新娘永遠地結合。但在婚禮儀式中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飲下毒酒的剎那,殭屍新娘卻阻止了維克特的自我犧牲——她不願讓自己所愛的男人,爲了已經死去的自己而死,更不願意讓自己的愛,傷害到另一個無辜的女人——維克特的未婚妻維多利亞。爲了這個男人的生命與幸福,殭屍新娘作了最大的犧牲,成全了活人世界裡的維克特與維多利亞。

愛既是獲得也是付出。最終,殭屍新娘雖然沒有得到維克特,卻獲得了自由。最後的畫面,殭屍新娘走出象徵基督教信仰的教堂,在悽美的月光下化爲無數只藍色的蝴蝶,飛越哥特式的教堂尖頂,飛往遙遠而神秘的夜空。

愛,讓人自由。這個故事裡的愛,並非男女之間死去活來的愛,也絕非《聊齋》故事裡才子佳人式的人鬼戀,而是另一種帶有東方人感情的含蓄的愛,一種放棄與犧牲的愛。雖然愛從來不是博大的東西,但很多時候因愛所作出的奉獻極其撼人心魄,正如最後一幕夜空下滿天的蝴蝶。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電影的風格沿襲了哥特藝術的傳統,但片中出現的殭屍們卻煞是可愛,甚至有些後現代的戲謔。尤其是當殭屍們來到活人的世界,小孩被老骷髏抱起來才發現是自己的爺爺,老奶奶被一個老殭屍嚇得半死卻發現是自己死去多年的老公——這時所有的恐怖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陰陽兩隔卻永遠割不斷的溫暖親情,令我禁不住想起蘇軾催人淚下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從此,《殭屍新娘》不但成爲哥特復興的標誌,同時也標誌着後現代的哥特時代的開啓。

正如歐美文學中最老牌的哥特——吸血鬼,《殭屍新娘》裡陰間的死人殭屍們同樣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而活着,並且能夠被活人諸如男主人公維克特感知到,他們的本質與吸血鬼並無二致,同樣是非人類,同樣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甚至同樣是一種永恆的存在。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殭屍們不必像吸血鬼那樣以吸取活人的鮮血爲生而禍害人類,它們可以與活人的世界毫無瓜葛自由自在地生活。

對於殭屍新娘而言,這種永恆的存在究竟是一種苦難還是幸福呢?

在遇到維克特之前,似乎是前者,這大抵與吸血鬼被認爲是遭到了上帝永恆的詛咒相同。

而最後,她成全了維克特,便化身爲蝴蝶得到了最後的解脫。

哥特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們可以在定義上再爭論一百年,但有一點無論古今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極致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什麼?是愛情,是自由,是獨立,而哥特不但歌頌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而且還歌頌人與非人類之間的愛情——只要是純真的美麗的愛,戀愛的對象是不是人類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愛可以穿越生與死的界限,那又爲什麼不能穿越種族、宗教、階級、社會這些所有的人類內部的界限呢?

這纔是哥特精神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極致的愛,極致的浪漫,極致的自由。

2005年,蒂姆·波頓的驚世駭俗之作《殭屍新娘》橫空出世,其出色的製作,活人世界的陰暗面與死人世界的鮮活反差,還有其中摻雜着幾分中國文化的聊齋式浪漫,令這部動畫享譽全世界,也標誌着新世紀的哥特文化的全面復興。

當今世界的哥特精神是復興而非復活,因爲哥特的精神從來都不曾“死”過,從《德古拉》到《夜訪吸血鬼》,從電影《殭屍新娘》再到《暮光之城》,這種骨子裡的浪漫主義永遠存留在人們的心底,並且如同那神秘而浪漫的永恆一樣,照耀着我們每個人青春時代的自由精神。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