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蔡駿隨筆集 > 蔡駿隨筆集 > 

正文_南泉斬貓

正文_南泉斬貓

唐朝池州南泉山有位高僧普願禪師,世稱南泉和尚。某天,僧人們抓住一隻美麗的白貓,誰都想擁有它,便引起爭執。南泉和尚把刀架在貓的脖子上說:“衆生得道,它即得救。不得道,即把它斬掉。”可惜無人回答,南泉和尚一刀下去,把貓斬了!晚上,廟裡的趙州和尚知道了這件事,便脫下自己的草鞋頂在頭上。南泉和尚當即感嘆說:“今天你若在場,貓兒就得救了!”

自古以來,對於南泉和尚爲什麼斬貓,趙州和尚又爲什麼頭頂草鞋,可謂是衆說紛紜。

我想:那隻可憐的貓,是一種美的象徵物。就像僧人們都想擁有白貓,所有的人都會想要擁有美,無限的美,引起人們慾望的美。但世界是有限的,無限的慾望與有限的世界之間,必然會引起衝突乃至人們的爭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這種美。

但是,什麼又是美?唐朝以豐滿爲美,今天以削瘦爲美,美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美只是人類的一種感覺。同一樣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有感覺美的也有感覺醜的,並不是事物本身有什麼變化,而是欣賞的人發生了變化。所以,美不是一樣東西,而是一種關係,主體與客體間的關係。過去認爲美是主體,觀察它的人是客體。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客體是美,主體是人——美的根源不在於美的對象,而在於主體,也就是人的心中。

正因爲美的根源在人的心中,如果人心沒有美的概念,那麼此人眼中看到世界就無所謂美醜了。所以,人心各異,作爲客體的美,以及追求美的過程也是各異的。

在世俗眼中,雪白可愛的貓是美的化身,於是僧人們產生了爭執。南泉和尚認爲爭執的根源在貓,必須除掉它才能消滅爭執,所以他斬了貓。但趙州和尚不這麼認爲,他把草鞋頂在頭上,以草鞋比喻癡迷於美的痛苦。解決這種痛苦的辦法不是把草鞋扔掉,而是應該讓自己看不到草鞋。

草鞋和貓都是人類慾望的替罪羊。貓也是無辜的,它的外形是自然天賦,它的‘美’不過是人類的感覺——癡迷的根源在於觀察者的內心,由此而來的痛苦也來自內心,就算消滅了美的對象,但能消滅心中的根源嗎?

南泉和尚即便把貓處死,就能消滅他弟子們心中對貓的妄念嗎?美是千變萬化的,但在你心中,美又是統一的,美的概念既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抽象爲美,它伴隨你一生;具象爲貓,同樣可以在你內心活一輩子。

亙古以來,就有一個“夢想美→發現美→追求美→熱愛美→癡狂於美→痛苦於癡迷美→最終毀滅美”的過程。許多自然或人類創造的美,都因爲這個過程而被毀滅。

絕大多數人認識不到因癡迷所致嚴重後果的根源,將錯誤歸結到所追求的對象上。美並不是錯,喜歡美、追求美也並非就不對,避免或挽救由此產生的錯誤不是毀滅美,也不是放棄美,而是寬容美,我們所要修正的對象恰恰是我們自己心中貪慾的執念。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