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蔡駿隨筆集 > 蔡駿隨筆集 > 

正文_死亡是什麼

正文_死亡是什麼

死亡是什麼?

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不願談論乃至禁忌的話題。

《辭典》裡說死亡是相對於生命體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即維持一個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導致死亡的現象有:衰老、被捕食、營養不良、疾病、自殺、被殺以及意外事故,或者受傷。所有已知的生物都不可避免要經歷死亡。

而人死以後的物質遺骸,通常被稱爲屍體。

我第一次感受到的死亡,來自我的親人,疼愛我以及我最爲喜愛的外婆。

那時我還只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還沒完全理解死亡的意義。棺材裡的外婆,好像已是另一個人了,如此陌生,令我茫然。當低沉的哀樂奏響,我被迫與大家一同低頭鞠躬,無法抑制的悲傷突然從心底蔓延開來,直到眼淚滑落我才明白,此生再也看不到最疼我的那個人了。

那之後的一年裡,外婆多次出現在我的夢中,她撫摸着我的頭髮和臉頰,清晰而真實,彷彿我還能感受到她乾枯手掌上傳來的溫度。我無數次幻想,外婆會復活並回到我的身邊,每晚抱着我撫摸我的後背,我卻不敢伸手觸碰到她,只怕穿過虛無後外婆不回到我的夢裡。

讀過一些殭屍故事後,我又瞭解到,死去的人如果真能從墳墓裡爬出來,就會變成邪惡的吸血鬼,我開始糾結要不要外婆復活,陷入極度矛盾的痛苦中,直到真正懂得“人死如燈滅”。何況在我們這個國家,人死後將被燒成一把灰。

不出幾年,外公也過世了。

記得那是個秋天的清晨,我還躺在被窩裡,睡夢中我變成忙碌於拯救世界的超人,在被無數的壞蛋和邪惡怪物圍攻得奄奄一息時,忽然聽到媽媽的哭聲……

根據外婆的遺願,外公與外婆都被埋葬在了鄉下老家,就在外婆出生地的旁邊。剛剛邁入叛逆期的我並不理解將長輩骨灰葬在鄉下的做法,現在想來,中國人的傳統中,有些東西還是很讓人爲之動容的。

十六歲,有次在教學樓的頂樓跟同學們玩,我不小心碰到窗戶,竟有塊玻璃掉了下去。樓下就是學校的操場,瞬間我愣住了,不敢想象這塊玻璃的結局。

很快我被叫到老師面前,才知道並沒有砸到人。我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雖然後來也沒處分,卻給我心裡留下陰影,對窗戶生成了莫名的恐懼。我總在後怕,如果那塊玻璃真的砸到某個同學頭上,即便沒有生命危險,也會是重傷吧,要是因此而殘廢,甚至變成植物人,會是怎樣的情況?那個同學和他的父母都將面臨悲慘的未來,我的命運也會因此而被改變,我還能繼續讀書嗎?我的父母是否會因此而賠得傾家蕩產?我原本就不那麼燦爛的前途,或許也將變得更爲灰暗。

至少,絕對不是今天你們看到的我。

同一年,爺爺去世了。

他走得很突然,送到醫院已停止了心跳。奶奶是個傳統的人,堅持要把爺爺的遺體從醫院接回來,在家中靈堂安放幾天。爺爺躺在一張小牀上,被換上了壽衣。全家人擠在狹窄的屋子裡,忙碌地設置遺像、鮮花與香爐。

媽媽請假守在靈堂,週末我也陪她守了一夜。奶奶與親戚們輪換着休息,有段時間靈堂裡只有我和媽媽兩人。

凌晨兩三點的時候,我想走過去仔細看看死去的爺爺,想觀察人死後的狀態。媽媽不讓我靠近他,我不知道她是擔心我驚擾到爺爺,還是避諱我碰觸到屍體,或者是害怕我離死亡太近?

奶奶請了和尚到老宅來超渡亡魂,念着永遠也聽不清的經文,臨走時老和尚拿走不少紅包。父親和叔叔燒掉了爺爺生前的衣服等遺物,而我默默看着那團火焰,幾乎把眼淚薰落下來,可我終究還是沒哭。

就跟外公緊接着外婆去世一樣,爺爺走後不到三年,奶奶也撒手人寰了。

我還記得那次陪夜,已逾子時,在閘北區中心醫院,急診室瀰漫着酒精與藥水氣味,死亡循着味道接連降臨。

一個孤老頭被子女遺棄在擔架牀上,行將就木之時,小護士叫來值班醫生,象徵性地做了幾下搶救,便帶着厭惡的神態將嚥氣的老人推向了太平間。

有個女孩被推進來,一對中年夫婦跟在後面哭喊着,說她剛吃下一整瓶安眠藥。值班醫生當即爲她洗胃……

又一羣人衝進來,簇擁着一個渾身都被血浸透的年輕男孩,一個女人撲到他身上叫嚷:“他還小呢!他還小呢……”醫生勉爲其難地搶救幾下,搖頭道:“準備後事吧。”女人癱軟在地,嘴裡繼續念:“他還小呢……”

這就是午夜的急診室。

小時候我們都有過相同的疑問——死後的世界是什麼?

是如同電冰箱的冷藏室般冰冷?還是微波爐的高火檔般熾熱?又或是《星球大戰》裡的外星荒漠?其實是某集《阿凡提》裡說到的天國花園?

小學三年級起看白話本的《聊齋志異》,對那些故事深信不疑——普通人死後可以轉世投胎再世爲人;大奸大惡之徒則要在十八層地獄中遭受各種酷刑;還有個別比較悲慘的冤魂不散只能淪落爲聶小倩那樣的孤魂野鬼,運氣好點還能在夜晚賞月嗅花,運氣不好就被燕赤霞之流給弄得個灰飛煙滅……讀中學後,政治課上教了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才讓我確信所謂的轉世投胎,全屬鬼扯淡的無稽之談。

再後來,我就癡迷於各種宗教。

佛教相信六道(天道、人間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輪迴——人和其他生物永遠都在六道中輪迴,惡報者下世變成畜牲、惡鬼甚至下地獄,善報者回歸人間、修羅道與天道。只有經歷千番輪迴、萬般劫難而修成金身正果的羅漢、菩薩、佛才能跳出六道輪迴。

這個說法,我卻是在初中時代追看日本動畫片《聖鬥士星矢》期間第一次聽說。

《西藏生死書》說到人死以後,“第七識”將帶領“第八識”離開肉身,從此生的滅亡到來世之間會有一個過渡期,即爲“中陰”。中陰身具有神通,能見到肉眼所不能見之世界。中陰共爲七七四十九天,每七日爲一期,其間若請僧人爲死者做法事,死者便會得益,比如冤魂得以超度、惡者不入地獄、善者再世富貴榮華諸如此類,這也是中國人“做七”的緣由。

生死有命,富貴雖在天,但善惡卻終有報,由此因果循環。佛教倡導結善緣,生行善德,爲死後安樂。

基督教也相信人死以後靈魂是存在的,但生而爲人就帶着原罪,靈魂都是不乾淨的。信徒信奉耶穌爲救世主,向耶穌真誠祈禱懺悔,死後靈魂便能洗刷乾淨,進入天堂聖殿,反之,靈魂則只能下地獄,成爲惡魔囚徒受到無盡的煎熬。

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也說,死亡只是從今生到後世的一個階段,在末日審判來臨之時,每個死者都會白骨復生,在主的面前接受審判,若你信仰正確並且行善,就會升入樂園得以永生,否則便會接受火獄的刑罰。

在我看來,只有道教例外。道家重視生命,追求不死,而鬼的世界是一個與人間平行的世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你見過鬼嗎?

但我更喜歡另一種流傳千古的解釋:人死後都要經過鬼門關,走上黃泉路,在抵達冥府之前,還有一條分界的忘川水。經過河上的奈何橋,渡過這條忘川水,就可以去轉世投胎了。但在奈何橋邊坐着一個老奶奶,她的名字叫孟婆,如果不喝下她碗裡的湯,就過不得奈何橋,更渡不了忘川水,只要喝下這碗孟婆湯,你就會忘記前塵往事,開啓來生之旅。

忘川,孟婆,來生。

來生在哪裡?我不知道。只知道此生你若死了,一定會有人爲你哭泣,或許也會有人爲此而高興,但大多數認識你的人則是驚訝地說一聲“哎呀,TA死了啊?我們要多注意鍛鍊與飲食哦!”然後,很快就把你淡忘。

誰會把你記住?

十多年來,每逢清明與冬至,我都會隨家人去郊外給爺爺奶奶掃墓。空閒的時候,也會駕車前往鄉下外婆的老家,在外婆外公的墳前撒上一杯清酒。因此,我的小說裡會時常出現公墓的情景。

我總在想,死後還有人記得你,那就不算真正的死去,至少你還活在那些人心裡。即便死後躺在一座無主孤墳中,你的基因信息也留存在子孫的DNA裡。哪怕你連半點血脈都沒流下,起碼還有你的名字與照片,留在身份證、學生證、戶口本、借書卡、游泳卡、作文簿、畢業考卷……

真正會記住你的人是誰?

首先是父母,如果你亡去之時他們還活着的話,他們定然悲痛萬分,白髮人送黑髮人,焉能不傷心斷魂?

通常來說,應該是你的兒女,他們不但會記住你、懷念你,每逢清明或忌日來祭奠你,還會在他們的血管裡,以及他們孩子的DNA裡,永遠地保存你的生命。

直到世界末日。

遙想幾千萬年前開始,有那麼幾隻古老的猿猴碰巧進化,又經歷了千百萬年,形成了原始人類羣體,逐步逐步地,我們在現代文明社會茁壯生息。可以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一段未中斷的繁衍傳承,幾乎是超過中彩票幾百倍般的幸運。要知道,更多的人類個體都沒有留下他們的DNA,就被淹沒在泥土之中,滋養了其他生命。

所以,在基因的河流裡,我們都有可能永生不死。

我最喜歡的一部日劇,是1993年野島伸司編劇的《高校教師》,後來翻拍過不同的版本。很難想象,我竟會爲一部劇集而淚流滿面。最終的結局是男女主雙雙殉情死亡,當火車開過隧道,車窗上出現用手畫出的兩隻小貓。

我想,我永遠都無法回答死亡是什麼。

這部日劇用了兩首森田童子的歌,主題曲名字是《我們的失敗》,有人形容它“就像暗夜窗外屋檐上滾落的水滴,靜謐的鍵盤哀傷得近乎麻木,如漣漪般擴散開去,淚水已溼潤了眼眶,愛情總是唯美中交織着絕望……”現在是我的手機鈴聲。第二首叫《假如我死了》,空靈的聲音唱出了死亡的味道,卻在詭異的氛圍裡縈繞出生命的唯美——

如果 我死了

請悄悄地將我忘了

寂寞的時候

就在我喜歡的油菜花田中爲我哭泣吧

如果 有無法入眠的夜晚

在黑暗的海邊

請從窗戶輕輕地呼喊我吧

讓我的名字 乘風而去

如果 被雨敲打的

杏花散落一地的話

離鄉背井的我

將豎起衣領 漫步在雨中

如果 點燃火柴的話

哀傷便會涌現

這樣愛哭的我的脆弱的淚水

思念 究竟是什麼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