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蔡駿隨筆集 > 蔡駿隨筆集 > 

正文_和諧與不和諧 —— 印度教文明巡禮

正文_和諧與不和諧 —— 印度教文明巡禮

印度——這個國度於我們而言,雖然比鄰而居,卻遙遠得像另一個星球,因爲陌生而神秘,因爲古老而豐富,我被它吸引,放棄了去西藏的機會而選擇了它。

十幾天的旅行很短暫,在我的生命裡也只是浮光掠影,我的所聞所見也只是印度的一丁點皮毛,無法透徹地看到真切。

另一個世界

自踏上印度的國土,就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

首先迎接我們的,是破爛的德里機場(據說原來的國際機場正在裝修,所以換到了一個國內機場),經過艱難的通關之後,當地導遊帶我們坐上了大巴。這輛印度國產的大巴一路顛簸,帶着我們開往德里的市區,沒想到晚上10點多了還在堵車。

一路上全是垃圾與建築工地,還有慘不忍睹的路況。由於七個小時飛行的疲倦,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休息。

進入市區,房屋更加破爛,偶爾才能見到幾座高樓,路邊不時走過裹着鬥蓬的窮人,還有許多野狗鑽來鑽去。大巴居然開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德里一座大商場後面的酒店。

次日起來,便自德里趕往齋浦爾。一路所見印度的城市景觀,簡直歎爲觀止。所謂的“拉美化”在印度早已遍地開花,不復贅述。

“粉紅之城”

齋浦爾,因爲19世紀時其土邦主爲迎接前來視察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命令將其老城的房屋都塗滿了粉紅色的塗料,故而至今整個老城仍然呈現粉紅色,被稱爲“粉紅之城”。

作爲拉賈斯坦邦的首府,齋浦爾自古以來就是印度教文明的基地,因爲拉賈斯坦的本意來自拉賈普特王朝,也是印度教徒的本土王朝,以區別於外來的伊斯蘭教的莫臥爾等王朝,千百年來在北印度維護着印度教文明。

印度教是多神崇拜的印度本土宗教,號稱有3300萬個神靈,但主要是三大神:梵天、毗溼努和溼婆。梵天是第一位的創造神;毗溼努是第二位的保護神;溼婆是第三位的毀滅神。

印度80%多的印度教徒,對印度教極其虔誠,相信各種各樣的神與命運已成爲他們的生活。

大巴開入老城區,穿過古老的門洞,好像穿越到古代的城區——狹窄的街道上遍佈小店,還有野狗野牛與要飯的小孩們,傍晚走過要頗爲小心。

琥珀堡

這是齋浦爾最著名的古蹟,也是南亞次大陸的瑰寶,建造在一片險要的荒山野嶺之上,由於其牆體的顏色,遠遠望去宛如一片巨大的琥珀,故名琥珀堡。

而我們登上琥珀堡的方式也頗爲奇特——騎大象。

騎着大象踏入深深的門洞,再沿着古代的馬道蜿蜒走上城堡,竟已是一覽衆山小。

這座宮殿也是印度教君主的建築,又揉合了部分的伊斯蘭風格,矗立在巍峨的山巔之上,具有典型的印度式宮殿的特點。

宮殿內部佔地極廣,能夠遊覽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有些重要的宮室(如“鏡宮”)禁止進入。

宮中的門廊等雕刻都極爲奢侈精美,據說此地君主有四百位妻妾,可以想象當年此地的香豔與頹喪。

貧與富

晚間,抵達齋浦爾,入住某五星酒店。

夜晚有當地達官貴人的婚禮,場面極爲壯觀,賓客盈門。起碼有數百人蔘加婚禮,包了酒店樓下的整片綠地,婚禮儀式從黃昏一直持續到子夜,還有龐大的軍樂隊演奏,以及衣着鮮豔的服務生。

新郎新娘一直坐在專門搭建的臺子上,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與合影,兩位新人幾乎從未移動過,我有點爲他們擔心,像這樣站一天下來恐怕沒有力氣進洞房了。

舉辦這樣一個婚禮,據說需要20萬美元,足見印度貧富懸殊之劇。

又於花架之下觀賞另一對新人,據說是更爲純粹的印度婚禮,間有印度教僧侶主持儀式,相比之下更爲傳統並富有民族特點。

然而,在印度旅行的日子裡,隨處可見的卻是赤貧的階層,路邊雜亂骯髒的建築,與衣不蔽體的孩子們。

真正富有的人們,如包着大頭巾的錫克教徒,只有在大城市的酒店等高檔場所才能見到,能夠和我們一同坐飛機的印度人,絕對屬於資產階級。

由於印度路況很差,當旅行大巴遭遇堵車而停頓時,就會有許多乞丐圍繞上來。不少婦女抱着又黑又髒的小孩,拿手放到嘴巴上做出標準的“討飯”動作。

印度,真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我一路都在思考,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窮苦階層而言,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爲什麼居然還能心安理得地生存下去?若是換在其他國家,恐怕社會早已經嚴重動亂了。

我想,這與印度人普遍信奉宗教是分不開的,此外就是綿延數千年的種姓制度了。

種姓制度

我們在印度的導遊是個小夥子,他在大巴上就向我們講述了悲慘的愛情——他愛上的女子是印度的第一種姓,而他則屬於第三種姓,第一種姓的人是絕對不可以嫁給第三種姓的,他們就因爲這個原因而分開了,女朋友如今也已嫁作了他人婦。

印度教有四大種姓,第一是婆羅門,在古代是僧侶;第二是剎帝力,在古代是帝王將相;第三是吠舍,便是商人階層;第四是首陀羅,也就是農民。此外還有第五個階層,就是賤民——不可接觸者,地位比第四種姓還要低得多,通常從事掏糞掘墓等工作。

四大種姓都由世襲決定,數代人都不可更改。

雖然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工作階層已被打破,低等種姓的人也可以從事政府官員等工作,但是婚姻問題上仍然嚴格遵循種姓,世代相傳的階層仍然牢不可破,從而釀成許多人間悲劇。

當然,種姓制度僅限於印度教徒。印度的伊斯蘭教、錫克教與佛教都是沒有種姓的,1月份訪華的印度總理辛格就是錫克教徒。

人與動物

在印度的街道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動物。最常見的就是野狗,許多長得像家狗的,實際上一直流浪在馬路上。

在德里周邊隨處都可以見到駱駝,有的地方排着長長的駝隊,但印度的駱駝都是單峰駝,與中國北方的雙峰駝不同。

還有就是早就有耳聞的神牛——實際上就是黃牛。印度各城市裡都可以見到這種動物,它們悠哉地在街上閒逛,沒有人敢動它,因爲印度教信視之爲神。

我甚至還在德里的大街上,看到有人騎着白馬經過(不是騎警),與摩托車和小汽車並排而行。

也許因爲有了這麼多動物在街上,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印度的交通緊張。

在印度的這段時間,我從沒有見過人傷害動物的情景。且不說駱駝和黃牛,就是野狗也非常安全(如果人真的會傷害野狗,恐怕街上也早就沒有這麼多了)。

我們的導遊說起他去中國旅行的時候,看到中國的城市裡除了寵物狗之外,什麼動物都沒有,令他大吃一驚——他認爲是中國人什麼動物都吃,所以纔沒有動物的。

看來全世界都對中國人產生了這種印象——動物剋星,這是否值得我們自己反省呢?

在印度旅行的另一大奇景,就是無處不在的鷹。

尤其是在首都德里,無論是貧民窟還是高速公路或是高檔住宅區,天空中永遠都有許多雄鷹在飛翔。

它們完全不懼怕人類,但又比其他鳥類飛得更高,有時低低從頭頂掠過,有時又幾乎飛入雲端之中。

在德里最著名的紅堡上空,也盤旋着許多老鷹,象徵着這座故宮的尊嚴。

從我入住的德里的酒店房間窗口看出去,就能見到一片工地中的幾棵大樹,許多老鷹在樹上盤旋,或者停在樹梢上。

原來這裡有一個鷹巢,就在鬧市之中,沒有人去打擾。

德里的鷹真幸福啊。

結語

印度對於中國人而言,確實是塊神秘而陌生的土地。

在這裡我發現許多的和諧——人與動物的和諧,不同宗教之間的和諧,不同階層之間的和諧。

但我也發現了許多的不和諧——貧富差距的不和諧,貧民窟中的不和諧,種姓制度的不和諧。

車行在印度西北的原野上,乾旱的大地間隔着綠色田野與荒漠,不時有人騎着駱駝從“高速公路”上走過。

途中休息時在加油站邊的田野上漫步,地平線一望無際。

這是廣闊無垠的南亞次大陸,有旱季龜裂的土地,還有世世代代不曾改變過的人們。

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恍惚間,迎面走來一個頭包着白布身裹長袍的老農,他遠遠走來宛如另一個世界的人物,對我微笑着說了聲Good Morning。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