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球冰封:我爲人族守護神 > 全球冰封:我爲人族守護神 > 

第394章 讓人崩潰的煎熬

第394章 讓人崩潰的煎熬

“報告,目前小行星距離大氣層只有20萬公里左右的距離!預計在三天之內便可達到大氣層!”

“現在是最佳執行我們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計劃的時機,總執行人,我們是否要現在開展防禦系統!”

“沒錯,隨着小行星距離大氣層的距離逐漸近,我們所改變小行星運行軌跡的概率也會逐漸降低。”

“一旦小行星距離大氣層的距離只有5萬公里的時候,那麼我們改變小行星的行進軌跡,恐怕只會降到不到5%。”

負責這一次計劃的總執行人李大爲面色凝重的看着視頻當中的監視。

透過人造衛星所發出的場面,已經能夠看到小行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經遠遠近過了月球。

甚至在人造衛星的視野當中變得無比的龐大。

那種壓迫力可比海嘯帶來的更爲巨大。

一旦小行星進入大氣層,那麼將再也沒有任何從頭再來的機會。

無論龍國有再怎麼充分的準備,可能一切都會化爲烏有。

到了那個時候,龍國之前所做的努力白費是小事。

可問題是龍國所有的民衆都會因此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甚至有可能在這場浩劫當中徹底死掉。

“怎麼辦,要不要現在聯繫特別辦指揮中心?並且讓他們出面來指導工作,以此來下結論?”

工作人員面色凝重的問道。

沒辦法,現在他們這些人的壓力也非常的大。

如果不是因爲他們是航天總局的工作人員,恐怕也不敢坐在這。

每一秒鐘都是煎熬。

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時間是如此的難以度過。

彷彿每一秒鐘都在向他們訴說着自己離死亡更近一步。

李大爲雙手交叉在身前,一隻手託着自己的下顎,目光當中滿是凝重。

他的目光更加的嚴肅。

情況比之前預計的還要複雜。

目前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纔剛剛竣工,甚至都還沒有進行預熱階段和測試階段。

也就是說,誰都不知道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是否還有其他的隱患和問題。

而按照航天總局之前的預測,小行星襲擊地球的時間應該還有十天左右。

也就是說他們在接下來這五天完全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以確保當真正小行星進入射程範圍之內,他們可以進行準確的改變方向。

結果哪裡想到即便航天總局經過了再精密的計算,卻也沒有辦法預料到在小行星在太空當中運行的這段時間,速度發生了變化。

尤其是在離地球更近之後,速度更是明顯的提升。

而這也就是萬有引力所帶來的麻煩。

航天總局原本以爲他們通過精密的計算已經能夠確保萬有引力對於這個小行星的影響。

可是現在看來他們對於小行星本身的屬性還不太瞭解,以至於錯誤的估計了時間。

好在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已經建設完成。

如果要強行使用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一切的時間實在是太過緊張了。

現在小行星還沒有進入射程。

他們也不敢貿然啓動主動防禦系統。

而一旦小行星進入射程之後,主動防禦的時間非常的短暫,如果是在這個時間之內,他們沒有辦法,又或者是防禦系統出現了任何故障都將徹底影響整個結果。

甚至會讓整個龍國在這場浩劫當中覆滅。

而李大爲也同樣在分析着眼前的情況。

一旦龍國特別辦指揮中心,來到現場指揮這個工作,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不會再承擔更多的責任。

任何的決策失誤都將會由特別辦指揮中心來承擔。

可是李大爲作爲航天總局的高級指揮人員以及頂尖的技術人員,他覺得這一場戰役由自己來指揮,可能更爲妥當。

關鍵是就算特別辦指揮中心派人前來負責,也未必就能夠掌控得了整個局面。

李大爲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搶功。

他想的是如何在最大的可能性下確保龍國所有人的安危。

要知道李大爲作爲一個科研工作者,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當中,都一直保持着謹慎並且縝密的態度。

這是非常好的一點。

能夠在任何關鍵時期都能夠做出最爲理性並且最有收益的舉措。

對於許許多多在重要部門從事着決策性工作的人員來說,都有着非比重要的意義。

“總執行人,現在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不能夠再猶豫了,必須要在現在就下定決心!”

一旁的工作人員目光當中滿是焦急。

對此更是透露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害怕。

他們雖然早就已經習慣高強度工作,也想着有一天能夠爲國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可是如今小行星所帶來的壓迫力空前巨大。

在此之前人類恐怕都沒有遭遇過這樣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麼像這些人在脫去他們身爲工作者的那一層外表之下,說到底也就是一個普通人。

面臨這樣史無前例的災難,又如何能夠不害怕?

“難道我們自己就不能夠解決這樣的場面嗎?”

李大爲意味深長的說道。

“試問在龍國這個國家之內,又有誰比我們更加了解航天這個領域,又有誰比我們更加明白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連我們都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那麼我們的民衆又能夠將希望寄託在誰的身上?”

衆人聽到這話沉默不語。

他們並不是想要逃避責任。

而是如今這個局面實在是把所有人都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了。

而李大爲所做的決策,的確是沒有辦法讓大家有一種達到前所未有的信心。

說白了,他們其實並不是要找一個人來做決策。

而是想要找一個人來給大家增加信心。

並且讓大家燃起重新保護國家和人民的鬥志。

再這樣要足足等待五天下去,恐怕會有人覺得自己能夠崩潰。

持續高強度的精神緊張,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強的負荷。

有可能在這一次任務之後,甚至許多航天總局的科研工作者們會因此而不得不退休。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