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洪荒石磯,人間清醒 > 洪荒石磯,人間清醒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仙謀劃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仙謀劃

人族,風兗部落。

伏羲不負所望,自小就天賦卓越,聰慧過人。

不僅在金丹道修行之道上得天獨厚,進展迅速,還在與人族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功績十足。

比如,他帶領部落族人率先搞起畜牧養殖,併發明瞭結網捕魚之術,極大地解決了風兗部落食物不足的問題。

種種貢獻下,導致伏羲在部落內威望漸重,因爲他心胸寬廣,無償將這些技術與發明分享給周遭部落,令這些部落逐漸向風兗部落靠攏,形成了風氏部落聯盟。

時光飛逝,轉瞬千載。

伏羲不愧是先天大神轉世,短短千年,就從手無寸鐵的嬰兒成長爲一位金仙強者。

而風兗部落之主,也就是伏羲祖母,因爲成就大羅金仙,即將卸任,前往族地。

臨走前,將部落之主位~置傳給伏羲。

不僅是因爲伏羲的卓越天資,還因爲他對部落的貢獻無人能及。

哪怕是因循守舊的老頑固,都對伏羲繼任部落首領之位無話可說,心服口氣。

她們雖古板,但並非不知變通。

明白生活在危機四伏的洪荒,一個富含智慧的首領遠比規矩重要。

伏羲因此打破了風兗部落建立以來唯有女子才能繼任首領的傳統,成爲風氏部落聯盟中第一位男首領。

而伏羲沒有辜負族人信任,在扛過部落大旗後,更加用心爲族人辦事。

不僅發明了最初的簡單符號文字取代結繩記事,還創造了陶壎等樂器與簡單樂譜,更爲族人定下了風姓,傳授庖廚技藝等。

風兗部落在伏羲治理下不斷壯大,令四方部落臣服,心甘情願追隨,實力蒸蒸日上,僅用千年就令風兗部落成爲僅次於祖地的人族大部落,人族氣運大漲,伏羲也成爲一位太乙金仙。

這等功績與修行速度,連人族三祖都被驚動,他們暗中觀察伏羲千年,見他的確才華出衆,品行端正,又友善族人,天資卓越,就扶持伏羲成爲人族第一任共主。

人族大部分部因伏羲而受益,對伏羲成爲共主沒有絲毫意見,因此,也順理成章地成爲整個人族首領。

而伏羲再接再厲,成爲人族共主後,他初步量定人族疆域,令人族第一次有了領地概念,同時人族氣運不斷增長,跟一些遠古大族相比都平分秋色。

在伏羲忙得如火如荼,一切都步入正軌時,遠古星空,青衣女仙終於停下動作,她已經收集了不計其數的星辰本源,混沌葫蘆內中千世界正孕育無數星辰,足夠世界更進一步,沒必要繼續下去。

而遠古星空經過她三千年梳理,同樣恢復部分元氣,億萬星辰大放光華,無論是星辰精華質量,還是星辰精華數量,都更上層樓。

事情塵埃落定,石磯拒絕了昊天想要相見的請求,離開遠古星空,只是,她沒有立刻返回骷髏山,而是向萬壽山而去。

五莊觀內。

瞧着突然來訪的石磯,鎮元子意外之餘,熱情似火。

不僅是因爲他跟石磯關係不錯,這麼多年走動下來,算是至交好友,還因爲鎮元子能有今日修爲,離不開石磯指點與幫助。

鎮元子性格老實厚道,知恩圖報,對石磯是真心實意的感謝,拿出珍藏多年的人蔘果招待。

這是人蔘果樹第一次所結之果,蘊含法則碎片,雖不及黃中李功效強大,能令生靈一舉成就大羅金仙,但同樣妙用無窮,能助大羅金仙悟道,增進法力,強化肉身。

石磯只吃了一個,就將剩餘兩個收起,準備帶回去釀酒。

寒暄過後,鎮元子直入主題,開口問道。

“不知聖人前來所爲何事?”

石磯沒有故弄玄虛,直接說道。

“鎮元道友,你可想證道亞聖?”

此話一出,鎮元子如遭雷擊,渾身都僵住,隨後激動到顫抖。

…………………

他如此失態,皆因爲對他們這些先天大神來說,此生最大願望,就是爲了證道。

哪怕只是亞聖!

僅是僞證道者!

對他們來說,亦是遙不可及。

爲了心中大道,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

冥河老祖接二連三地折騰,就是爲了證道。

如今,石磯提起這件事,很明顯是爲此而來。

“請聖人指點迷津!”

鎮元子躬身行禮,表情格外緊張與真摯。

“你乃先天戊土之精化形,又懷抱極品先天靈寶地書而生,天生與地道有緣,證道之法自然也落在地道上,確切地說,是地書上。"

........

“此寶不僅是極品防禦至寶,還有冊封地仙之效。"

“若你能開創地仙府,正式創立地仙一脈,必將能在功德加持下,修爲增至準聖後期巔峰。”

鎮元子鄭重頷首。

他手持地書多年,以前一直拿此寶當作一件極品防禦靈寶,並未察覺到此寶另有玄妙。

直到轉修地道後,氣機交感之下,才發現此寶另一個作用。

正因如此,鎮元子纔會在收到石磯傳音後,與幽冥鬼神一起,將九天世界碎片融入地道內。

同時,一改往日低調,經常在萬壽山開講道法,培養山中生靈。

就是爲了積累足夠底蘊與充足人手,爲創立地仙府做準備,可正如石磯聖人所說,僅是如此,最多令他跟冥河一樣,成爲準聖巔峰存在,最多加一個特殊業位,另類成道,可難以讓他證道亞聖。

鎮元子知曉,石磯不會無的放矢。

她既然點了出來,就說明有法子令他更進一步。

念及於此,鎮元子擡頭,目不轉睛地注視石磯,一臉期待,等着下文。

石磯沒有令他失望,繼續開口、指明道路。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