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洪荒石磯,人間清醒 > 洪荒石磯,人間清醒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農上位

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農上位

骷髏山,白骨洞。

石磯揮袖發出數道傳音。

有的落入地府,有的飛入東海,有的傳入天南,有的進入五莊觀,有的趕往其他地方。

地皇降世。

創立地仙府之事也要抓緊了。

既然要做地皇,就搞一把大的!

至於能不能抓住機會,就要看烈山氏造化。

烈山不愧是紅雲轉世。

他性格和善,寬容大度,聰慧過人,修行天賦同樣不俗。

短短千年,就成就金仙。

不僅如此,他還擇地而居,將烈山部落族人從樹巢上解救出來,發明了房屋,指揮他們建造房舍,製作柴門,人族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屋舍。

另外,烈山氏首創貿易,開闢市場,首用以物易物制度,方便烈山氏族與其他部落交易,定立了日中爲市的規矩。

正因如此,烈山部落之主在隱退時,將部落首領之位傳給烈山氏。

而烈山氏不負衆望,上任不久,就製作出了陶器,令人族不在只有烤燒這一種烹飪方式,多出了蒸煮,也多出了儲物器具,並教會人族挖井,從此人族告別了只能飲用河水的法子,哪怕足不出戶,也能在家中飲用乾淨清澈的地下水。

因爲烈山功績卓著,逐漸被周遭人族部落認可,形成了以烈山部落爲首的氏族聯盟。

這個過程中,烈山氏不出意外地落入伏羲眼中。

他不能確定對方是不是地皇,因爲其他人族部落同樣有大賢存在,爲了慎重,伏羲暗中觀察了這些共主後備人選數百年,直到烈山氏越來越優秀,功績越來越大,伏羲這才確定,烈山氏就是下任共主。

在伏羲擔任人族共主九千年期滿後,烈山恰好成就太乙金仙,人族祖地,在人族三祖與衆多人族大賢見證下,伏羲將共主之位傳給烈山。

功成當日,人族氣運再次大漲。

伏羲在人族氣運加持下,成就準聖,摘取天皇業位。

頃刻間,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祥雲萬朵,金光萬丈,異象紛呈。

天邊飛來九千九百九十九隻飛鳥,恭賀人族天皇誕生。

雖目前伏羲只有準聖初期修爲,但那是因爲人族氣運不夠跟伏羲轉世重修時間尚短之故,伴着人族氣運增長與修行時間漸久,伏羲修爲自會逐漸走高。

等三皇五帝全部歸位,他就能一舉打破準聖後期極限,證道至人。

至人與亞聖一樣,都是僅次於聖人又高於其他準聖的特殊存在,算是僞證道者或者說,半步證道者。

不同之處在於,至人乃是人族三皇五帝才具備的業位,他們跟人族同氣連枝,共榮共損,人族氣運不滅,至人不死。

亞聖是天地皆有的業位,格局與實力可能比至人稍微強出一線。

“恭喜兄長!”

“恭喜道友證道有望!”

紫氣東來,霞光滿天。

女媧聖人與太清聖人親自降臨,恭賀伏羲。

“是聖母!”

“拜見聖母,拜見太清聖人!”

人族祖地震動,在場人族強者盡皆激動,紛紛下拜行禮。

一道法力將他們托起,女媧與太清臉上笑容都格外慈祥。

“伏羲道友功德圓滿,請入火雲洞鎮壓人族氣運。”

伏羲沒有意見。

這件事他早就知曉。

在三皇五帝沒有完全歸位前,他們不能輕易外出,需在火雲洞天內坐鎮,梳理人族氣運。

交代烈山氏一番後,伏羲帶着一幫老臣入住火雲洞。

這座極品洞天福地,乃是紅雲老祖道場。

在他答應成爲人族地皇后,被其貢獻出來送給人族,以後跟崆峒山一樣,會成爲人族聖地。

天皇歸位後,人族實力大漲。

三皇五帝之事再也瞞不住,被上清聖人與洪荒其他頂尖大神知曉。

可惜,有天道聖人盯着,洪荒其他大神根本不敢貿然插手此事,若是爲了氣運功德得罪聖人,就有些得不償失。

上清聖人倒是有資格插手。

可是他信守承諾,既然沒有扶持人族成爲天地主角,他就不想參與此事。

骷髏山,白骨洞。

青衣女仙睜開雙眼,一雙明眸穿過空間,落到崆峒山,親眼見證了伏羲摘取天皇業位的一幕。

不過,真正令她關注的不是伏羲,而是地皇。

烈山已經上位,成爲人族共主,必將會再做一番功績,而且是會觸及地道權柄之事,念及於此,石磯又發出幾道傳音,催促鎮元子?龍族、鳳族與幽冥界等麾下勢力加緊行動。

人族實力的變化,終於引起其他大族警惕與注意。

羽人族、厭火族、一目族、三眼族、三身族等各有準聖坐鎮的大族不約而同地防備起人族。

他們逐漸朝着人族疆域擴張地盤,形成合圍之勢,遏制人族發展,不希望被一個後天種族爬在頭上。

伴着時間流逝,摩擦逐漸增多,誕生小規模交戰。

有鑑於此,烈山削木爲弓,發明了弓箭,以震懾周邊種族,提升人族戰力與狩獵效率。

只是,不管是人族,還是其他種族,目前都以發展自身爲主,故而雖然面臨外患,但人族內部依舊以安穩爲主。

時光飛逝。

數百年時光眨眼即過村。

這一日,烈山率領部分大臣,來到東海之濱。

自人族落戶東海之濱後,就迅速繁衍壯大,哪怕當年人族大劫,東海之濱都沒有受到波及。

正因如此,此地人族數量繁多,有數十億之多,分佈着上百個人族大部落,佔了人族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更別說此地是人族第二祖地,更是人族異人祖地。

在人族地位特殊,無論是伏羲,還是烈山,都對此地格外重視。

當年,伏羲成爲共主時來過此地;而今,烈山同樣來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