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十三 > 十三 > 

第11章 遷移

第11章 遷移

既然薩爾圖已經找到了察合塔塔兒分部所在之地那麼這個地方就不能再做逗留了。薩爾圖的詭異招數是常人所無法預料的如果是逗留哪怕只是一天那恐怕察合塔塔兒族人就要如成吉思汗所希望的那樣在這片呼倫貝爾草原和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的消失了。

烏仁圖婭血紅着一雙眼睛清點着倖存下來的士兵和牧民。

這一場混場使察合塔塔兒分部元氣大傷死傷無數。李然看了看腳下橫陳的屍體有人有狗也有狼很難說清哪個的數量更多。這是他來到這裡所見到的第二次戰爭人與人的、人與狼的狼與狗的一次比一次殘酷一次比一次壯烈他似乎已經對血腥的氣味和肢體的碎塊麻木了無論是人還是狼前一秒都是活生生的可是這會子竟然變成了一具具失去了生命與活力的死屍。他們撕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生存?仇恨?還是生活在草原所必需遵守的法則和規律?他想不通。

整整一夜的撕殺使李然筋疲力盡虛脫似的癱坐在地上。

早有士兵跑到胡合魯身邊替他包紮胡合魯咧着嘴看樣子是疼得夠戧從他的左臉到脖子上有三道深深的爪印那是奔向領的那頭母狼的“傑作”那頭瘋了一樣的母狼身上被射中了數箭數頭大狼將它夾在中間奮力與士兵撕殺像是要掩護它它擺脫與狗的糾纏直衝向中心像是有什麼在召喚着它一樣。胡合魯知道那個位置正是領所在的位置。.更新最快.於是衝出重圍去追那頭母狼。

當他面對着母狼的時候。胡合魯知道這一次他恐怕是輸的機率遠遠大於勝地機率。因爲從這頭母狼眼睛裡傳遞出的信息太瘋狂、太執着也太兇狠了。那是一雙刻着仇恨。將生死都置之度外的眼神看樣子在它沒有尋找到自己想要地東西之前任何東西都不能平息它的怒火和仇恨即便是血流成河既便是屍堆成山!胡合魯在那一刻似乎明白了什麼。他看出來了這雙血紅地眼睛是一雙失去了孩子的母親的眼睛。多年前胡合魯年輕的時候曾上山掏過狼窩那時候從草叢中竄出來的母狼地眼睛就是這樣的也就是在那一年若不是領及時趕來胡合魯差點就丟掉性命。領責罰胡合魯三天不許吃飯不許出門告訴他狼的幼崽與人的小孩一樣。是草原的血脈是上天賜給草原人的珍貴寶藏是代表着生存的希望。如果屠殺了幼崽就是觸怒了上天。上天會責罰塔塔兒人的!

可是眼前。這匹有着與多年前那頭母狼相同一雙眼睛的母狼就這樣站在他地面前咆哮着。吡着牙一步步緊逼他胡合魯一度爲他年輕時候的魯莽行爲深深自責着可是眼下的這個情形他又能如何選擇?

母狼已經失去了耐性它縱身撲向胡合魯胡合魯不知是因爲疲憊還是因爲被母狼濃烈地恨意所震憾竟忘記了抵抗見母狼襲到近前的時候才略略有了反應忙不迭轉身避開臉上不僅被母狼地爪子傷到更被硬生生在胳膊上撕下一塊肉去。

母狼無心與胡合魯糾纏調轉身形又向中心奔去胡合魯忍着巨痛在後面追着他看到領正一臉醉態地倒在地上呼呼大睡領是怎麼了?他平常不是這樣樣子的他像狼一樣多謀像天上地雄鷹一樣勇敢帶領着察合塔塔兒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危難過上了相對平穩的生活。可是現在他卻像是一個醉了酒的老人臉上掛着滿足的微笑沉睡不醒。胡合魯大吼大叫提醒着領可是領卻還是一動不動。

母狼像是終於見到了獵物猛撲過去狠狠的咬住了領的脖子。胡合魯大呼不好!慌亂中拾起地上扔着的一柄彎刀向母狼擲去胡合魯縱然受了傷但這一刀卻是他用盡了全部的力氣竟從母狼的身上穿透血頓時濺了出來母狼轟然倒地。胡合魯也因爲用盡了力氣而頹然坐在地上。他愧疚的看着烏仁圖婭他知道領的將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烏仁圖婭的身上領心裡很清楚他自己的年齡大了終究有一天會老去他的體力漸漸的不如從前反應也越來越不敏捷。勇猛的雄獅最怕的就是老去當它的身體已經腐朽就一定會有外來的種族吞併它的種族。於是他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烏仁圖婭的身上希望她更勇敢、更堅強、更有力、更強悍希望她可以引領着察合塔塔族人戰勝這片荊棘在這艱難的生存環境下得以生存、繁衍下去。只要還有一絲生存的希望所有的塔塔兒族人就絕不能放棄!

烏仁圖婭沒有流淚她的嘴角還掛着血絲眼睛裡像是噙滿了血但是她仍然堅強、冷靜指揮着倖存下來的人們集中在一處趕來僅剩下的羊收拾起可以帶走的東西。

“草原上的牧民本就是流動的火焰長駐在一處就會讓大地母親飽受煎熬。從今天起我烏仁圖婭就是察合塔塔兒分部的領我要用我的血和我的生命做爲保護你們的誓言帶領你們前往新的營地過上更富裕和生活!我們要讓敵人知道察合塔塔兒族人是殺不死、燒不滅的!”烏仁圖婭站在高處揮舞着手裡的彎刀高聲說道。李然驚詫的看着眼前的這個女人被她渾身所散出來的氣魄所震憾一時之間身體竟在微微的抖各種激烈的情感全部涌了上來在他的心裡猛烈的碰撞着。

等他略略有了知覺的時候才現自己竟和衆人一樣揮舞着手中的武器以草原人特有的賦有節奏的韻律高喊着:“哦哦哦哦!烏仁圖婭我們的領!”

李然有點感動得想要哭。

已經有一輪火紅的太陽跳躍出地平線將天空的雲彩塗成血紅縱然歷史無法改變但是隻要介入其中見證瞭如此風雲變幻的過程那麼你的靈魂和你的人生甚至是你生生世世的輪迴恐怕都會被鐫刻上無法磨滅的記憶與印記從此不再平靜……

摘編於..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