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明影侯 > 大明影侯 > 

第0579章 千里之行始足下

第0579章 千里之行始足下

建文皇帝朱允文心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

千古一帝的名號,他倒是沒有想過的,但是至少要讓自己是一個明君吧!

剛剛登基的時候,他所做的事情並不好。

那個時候他非常的擔心,諸位王叔搶了他的皇位,所以纔會做出那些舉動,最後引發了那一場戰爭。

還好,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

他的王叔,燕王朱棣也已經準備離開大明國境。

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這只是其中一件。

對於花錢這件事情,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的還算是比較透徹的。

做事得花錢,做大事更得花錢。

他的年齡還不算大,至少還在於學東西的年齡,所以當戶部尚書跟他講了這些話之後,他能理解的更透徹了。

或許連方中愈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現在做這些事情,要花這麼多的錢。

“陛下,這個臣自然知曉。如今商戶還缺乏正常的管理。只要朝廷將之監管起來,那麼這一切都不會成爲問題。”

要想得到,控制,自然是監管,只能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怎樣監管纔是個大麻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們兩個人不會不知道。

“現在你所說的事情,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辦到的,而且牽扯的太多。你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就帶來另外一個問題,讓什麼人去執行這個,哪個部門去做這些事?那如果說現在正想讓你在這些事情中挑選幾件。優先考慮的話,你打算先做哪些?”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確是想支持方中愈的,但是他不可能一位的毫無目的的支持,他要做現在能看得到的事情。

奶酪就那麼一塊動了,別人的,總要給些補償吧!

他是天子,是帝王,自然考慮的事情要多一些。

從內心上來講,他也知道方中愈做的這些事情,有助於他的統治,甚至是會把大明打造成一個空前絕後的大王朝。

只是這都需要時間,時間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不過有一點他很確定她還年輕。

年輕就是資本。

太祖高皇帝能活到70多歲。

他現在才20幾。

日子還長着呢,時間也還久着呢,他不着急,但是這些事他還是希望,能做,至少分清輕重緩急來做。

既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那就挑一件事情來做,或者是挑幾件事情來做,總之先把架子搭起來。

大明現在不缺人,缺的是能忍,但大明現在又很缺人,因爲沒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在那裡面百中挑一和萬中挑一是不一樣的。

所以方中愈仔細想了想之後說道。

“陛下,臣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這些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臣知道也不能着急,但是1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臣翔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也希望能跟陛下一起將這些事情做完。如果真要將這些事情挑幾件重要的出來的話。臣選擇的是軍事,編練新軍。鼓勵生育。教化萬民。”

中愈的想法很簡單,首先要有足夠的人。

不管是百姓還是工匠,沒有足夠的人的話,基本上都不能夠。

大明的徭役還是挺簡單的,十戶抽一戶。

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的話,那麼就算是百姓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徭役的影響。

現在的大明軍隊還需要依靠輔兵和農夫幫忙運輸物資。

中愈現在想做的就是讓這些人解放出來,至少要讓他們種更多的糧食。

工匠也是一樣。

不僅僅是朝廷所敬仰的匠戶,還有那些民間的能人。

他們的記憶一樣會得到傳承,但是不能僅僅是他們選擇的人,她們整個人都要爲國家服務。

全民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算是在後世21世紀也有許多的國家,沒有辦法讓整個國民都學習起來。

中愈知曉在這個時代只能慢慢的做,但是他相信總有一天一直不斷的做下去,總會成功的。

“朕就知道你會選這幾樣,但是這幾樣短期都不會有效果的。能不能讓朕看到一些比較明顯的效果?讓朕也去說服其他的大臣。”

建文皇帝朱允炆道理都懂,但是他卻不想這麼快或者說這麼簡單的就把這件事情決定下來。

他心裡很清楚這些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是沒有辦法。

大明江山是他朱家的,但是做事的人不是他一個人,他還需要獲得別人的支持。

朝廷的大人們,現在雖然沒有反對,但會不會出力呢?要是他們這些政策真的出來之後,如果沒有人幫助了,又該怎麼辦?

建文皇帝朱允文想的很多,所以他需要一些簡單的或者說很明瞭的事情做了之後能讓大家都能感受到益處的。

中愈所提出的這些建議大部分都需要花時間來證明,時間太久了,他們的耐心也就沒有了。

他們沒有了耐心,也就意味着會反對江南的世族們瓜分的都是他們的利益那個時候可能就壓不住了。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希望中愈能夠拿出一些符合實際的政策,至少目前能做好很多事情。

“陛下,臣左思右想覺得現在有兩件事情可以立馬見到成效。第一件事情是辦學堂第二件事情是修路。”

中愈回想着後世官員們所要做的政績。

除了不斷的辦學就是修路。

能夠辦學的就多辦學能夠修路架橋的就多修路多架橋。

這些事情做起來並不難。

難的是要花錢。

而且恰恰是現在建文皇帝朱允炆最困難的事情。

“辦學堂的話,正能夠理解,讓那些孩子們都能讀書的話,確確實實能從裡面挑選出不少有用之纔來。只是這修路,朝廷的官到現在還不錯。不管是騎馬還是馬車,或者是新人都還能走。難道這修路還有什麼講究不成?”

現在如果長遠的出行,基本上都是馬車,但是這個時候關到在他們眼中已經很寬了。

但是在方中愈的眼中,那些路真的是小路。

見慣了後世的白油馬路,中愈一直都有些不習慣,所以現在有機會來改進,當然是吉利的,推薦先做這方面的改進。

“地下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如今水泥已經能夠大量的生產。朝廷把控着水泥的秘方,只要在幾個重要的城市開辦水泥廠就行。所以開辦水泥廠既能養活一部分工人又能養活一部分百姓。第二修了路之後兩地聯通就更方便了。如今朝廷雖然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把控好大明的疆域,但是相比較其他地方而言,還是太遠了。就算是800里加急也不能很快的將信息傳達到。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要是有四通八達的道路彙集到京師那麼天下的消息,物品都將會源源不斷的往進送了。陛下,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效率。必須可以想想,如果有大路連到松江府蘇州府,甚至是往北而去的鎮江府。揚州府。那麼來來往往的人多了。這樣慢慢的人就多了,做經濟的人就多了,朝廷一收的稅負也就多了。陛下,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方中愈只能這樣簡單粗暴的解釋,他畢竟不是一些專業的人才,但他知道一個四通發達的都城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

大明的疆域太過廣闊,中央朝廷的控制力越遠就越弱。

爲了將中央朝廷的控制力,完全擴大化。

只能縮短地方與朝廷中央的距離。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修路修更多的路更寬更大的路?

說完風中雨還指着桌面上那一份大明混一圖。

“陛下,您請看。這裡裡在這裡這裡到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但是你也看到了,如果今生能夠四通八達,那麼不僅僅可以輻射到周邊地區也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融入的京師,這個圈子裡來。”

方中愈伸手筆畫的。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