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明影侯 > 大明影侯 > 

第0906章 努力的人運氣好

第0906章 努力的人運氣好

時間總是會證明一些事情。

這件事情,不管在任何狀態下,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

得罪母親,很多人都不會去做的。

皇帝朱允炆都不敢這樣做。

方中愈恐怕都不知道方孝儒和方鄭氏,他們還有過這樣的談話。

他要是知道,恐怕根本就不會在父母面前表現成這個樣子。

這纔是真正的模樣。

他不想讓別人擔心,也不想讓別人擔心自己,這纔是一個兒子應該做的事情。

母親有她自己的煩心事,這幾年幾個女兒的婚事,還有兒子,小兒子越來越大,自然也該操心了,老大遲遲不結婚,他們也不敢過多的安排。

所以呀,人嘛,總不能只爲自己想還是要考慮更多的事情。

這也是方中愈之前一直所堅持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考慮到這些。

所以那些誥命夫人們,總是會跟方鄭氏討論這些,甚至是還有媒婆來幫他們家的小姐公子提親。

可他們的子女的這些事情由他們自己做主,否則的話根本就不會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

方家的兒子晚娶,女兒晚嫁。

而這些事情裡面所摻雜的因素就是方中愈。

方中愈畢竟是來自後世,自然對這些事要嚴格一些。

而且,他也不希望自己家兄弟姐妹們這麼早結婚,對身體不好。

方中愈做了這樣的事情,其他人也不會過多的去責怪。

畢竟他纔是方家長子,如今在朝廷又有着如此之大的權勢,方家人還得依靠他的權勢來生活,雖然現在講究分家。

可畢竟方中愈只要沒死,其他人都得看他的面子。

要是得罪了方中愈,多少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在很大程度上,得罪了方中愈,恐怕在帝國生活,都有些困難了。

當然,這是也不會明着來。

只是,終究會有一些人,投其所好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活着,錦衣衛仍然存在,那麼誰都不會動方中愈的,這是個事實。

就算是後來的皇帝想要動,都還得考慮一番,再加上如今的太子是方中愈的學生,那就更不可能了。

至少,在很多人的眼裡就是這樣。

也就是說呀,這一切都變得非常容易。

容易到,大家都可以參與進來。

而不會引起其他的問題。

老百姓們關心方中愈,也就是八卦一下,他們也不會因爲方中愈所做的這些,去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那就有些不值當了。

確實,朝廷的政策大多是由於方中愈所提出來的,他們很是感謝方中愈。

當然也有一些人討厭方中愈,因爲方中愈讓他們背井離鄉,甚至是過不了好日子,所以那些人也有一些不太滿意。

只是,這個並非不是好日子。

只是太貪心。

還好還好,大多數人現在還能接受,這樣的話,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把這些事情做好。

也許這就是方中愈的命,方中愈做到這個地步,就意味着他可以把這些事情真正的做好。

越是在書房裡久了,就越是能夠體會到自己再刀頭舔血的日子是多麼的難過。

所發生的變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那就是現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們在休息的時候總是會去思索會去學習,因爲如果一天不學習的話,他們恐怕有更多的東西,甚至是在某些情況下落後於自己的同僚。

落後可是很殘酷的。

對於很多人來講,如果落後了,最後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神明這個東西是很難說的,甚至是在某種情況下,有些人都是說不清楚這種狀況。

大明是不需要神明的,只需要大明朝廷,以建文皇帝朱允炆爲首的大明朝廷。

大明最高層的聲音來源於此,百姓們也樂於聽從。

皇帝放權,其他人也得遵守,不然,對更多的人,那就是一種上海。

皇帝,不能不說,這就是他們唯一崇拜的人。

至於其他人,那就不關注了,只要有人開始做這樣的事情,自然會能夠讓更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上付出。

天下的變化,取決於一個人,這樣的狀態是朝廷百官願意看到的。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取決於參與某些事情的百姓與官員。

也就是說,老百姓的生活纔是最重要的。

當大家都開始認可的時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成爲了一個可以操作的空間。

皇帝朱允文,在某一時刻都會知曉這一切所發生的,都是因爲他們可以這樣做。

他賦予了這些人,這些權力。

如今的大明的監察御史,不再需要靠和皇帝互懟來獲取清名了。

當年他們的前輩,都是依靠在重大事情上阻擋皇帝,被皇帝處罰來獲取更好的名聲的。

甚至那些人,被下了大獄之後,都還能在牢房裡過上好日子。

因爲,一般情況下讓浴室花費精力去阻礙的事情,都是對百姓有好的,也就是說皇帝做了壞事。

所以下面的百姓和那些小吏員們,就會支持這些御史。

但是現在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需要花費精力在做這樣的事情。

因爲,現在他們的工作,更加方便了,卻也更加難了。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其實是很方便的。

好的關係,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當方中愈和御史臺關係越來越好了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

他們不需要再想方設法的去做那些事,反而因爲與方中愈之間的友好關係,最後獲得了更多的幫助。

因爲很多事情不需要他們去操作,而是錦衣衛和吏部巡查組,幫助他們操作之後交由御史臺進行彈劾。

天下監察,他們都會去操作,只不過在這些操作中有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而參與進來的這些人,也不會對他的造成更多的傷害。

這在保證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行的同時,也在幫助着其他人成長。

因爲,經驗這個東西是很難說的。

不做的話肯定是沒有經驗的,做了之後纔會有充足的經驗去處理這些事情。

御史們也需要把握一個度,如果做事情超出了一個度的話,最後也會帶來麻煩。

他們也把朝廷的規則更加靈活化,至少他們在處理官員的時候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朝廷不可能把所有犯了錯誤的官員都完全處置掉,那麼的話就沒有人去做事兒了,所以不能把大明官員弄成一個最殘酷的職業,而沒有人來。

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整個帝國就只是這樣。

所以如今的監察御史們,不在像之前那樣,爲了博一個清名,而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各個部門都在源源不斷的開會,他們要在最新的動向中,獲取有利於各個部門所需要的資源和朝廷力量的傾斜。

大明處處開花,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那就意味着他們所要獲取的東西就會越少,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他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情況都掌控到。

這一點,每一個朝中的重臣心裡都很清楚,因爲他們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纔可以掌控中他們手裡的資源。

人一多,資源部夠分,自然要分個第一第二,總有人要排在後面。

所以,這些人,還是挺用功的。

大家,更多的是一種交換,但是真正的朝中大事是他們左右不了的。

他們也只能在規則內做事,畢竟,監察御史也不是吃素的,更何況還有個錦衣衛在一旁虎視眈眈。

比如說皇帝堅持要做的事,比如工部尚書鄭賜,堅持要做的事兒。

突出開發,肯定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今的大明朝廷還沒有辦法,去支撐這些事情的發展,所以,還是要選取重點。

重點開發,大家心裡清楚,不爭肯定是不會到自己這邊來了。

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非常的困難,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完全還沒有把握住朝廷的籌碼,所以在衆多的情況下可能有一些遲疑。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發展,應該說在衆多的領域之中,朝廷現在參合的領域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也就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一些大的危害,是因爲如今這些人都在通力合作,在更重要的頭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今還是強權政治,也就是說朝廷的力量壓迫了很多人站不起頭來,可是如果當後期只要一旦放鬆,反彈過來的力量可能會淹沒衆多的人。

建文朝廷也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在做衆多的事情之前都會考慮清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放鬆,什麼情況下需要繼續壓制。

還好如今大明地域廣闊,地廣人稀,各處地方都需要人,所以還不至於出現什麼不可調節的矛盾。

如今大明的探索對正在此處探索,甚至是大明南洲那邊又傳來了好消息,他們又發現了不少的島嶼,還有很多礦產資源。

也就是說這些東西都需要一系列的朝廷政策的推動,才能把那些東西弄回來,畢竟朝廷想要隔着這麼遠,把一份領土治理好,需要更多的人才。

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他們就會努力的去向這個靠攏,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得到認可。

鞭長莫及在如今體現的其實是非常清楚的,因爲航海能力的限制,大批量的運輸人物料,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都實在是太花時間了。

找到大明北洲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想要把這條航線完全固定下來,還需要航海事業的大發展。

機會都是基於時刻準備的人,那些人時刻準備着,所以最後好運總是會降臨在他的身上。

譚翼和康石都有一些高興,因爲他們兩個恰恰對這些東西都有過研究。

現在當兵部尚書齊泰齊大人說出來之後他們也在考慮,自己該怎樣快速的說到重點,讓大家都圍繞着他們的思路辦。

人都是有野心的。

這算是兵部的特性之一。

軍權的歸屬本來就是很嚴重的。

皇帝不會放棄軍權的。

以前的模式,現在不管用了。

皇帝現在緊握軍權,自然是不會放手的。

既然不會放手,那就要做更多的事情。

大堂裡,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不管之前有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事情。

現在都會開動自己的想法,去考慮一番。

這些人,不是簡單的官員。

以前,他們通過恩科考試,然後獲取進入朝廷體系的機會。

三年選300個官員。

就算是狀元,外放也就能做個七品縣令。

就算是就在京師,也就是去翰林院待一待。

雖然說個人起/點還不錯,但終究不是一個可靠的東西。

想要最快的往上升,要麼是把自己手中的事情處理好,讓別人都沒有辦法跟自己說比對,要麼就是去一些更加偏遠和危險的地方執行任務。

也就是說呀,之前他們到哪個部門去任職,甚至是甚至完全依靠的是他們本身的功績,不一定非要是專業領域內的事,也就是說,今天在戶部工作,明天可能會調到工部。

這種情況在之前是很普遍的,因爲他們就是會遇到這種情況,也就意味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做的也有很多。

但是如今,卻不一樣了,基礎的大家學的一樣,但是會有側重點。

這種臉不一樣,也就意味着後期進入更加高等學府,所要學習的不一樣。

現如今他們培養的人也就是專業領域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後期的工作和他之前所選的東西是有很大關係的。

這就很好的體現了一個內行指揮內行的選擇。

在之前恐怕有一些人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話他所做的事情和培養的人就有着自己的目的,最後可能會影響整個部門的運作,甚至是有一些外行指導內行的感覺,這樣的話不利於整個部門的團結和工作的進行。

現如今坐在兵部大堂的人,基本上都對兵事是有一定的瞭解,主要與兵部相關的業務他們都成爲了各個行業領域中比較強烈的意願,不然的話也不會升到現如今這個位置能夠與兵部尚書在一起討論事情。

大家心裡也清楚現在是個什麼情況,所以對於目前他們所考慮的事情,做起來也是非常的容易。

每個人都在沉默之中,兵部尚書齊泰,其他人也沒有去打擾他們,他知道自己所說出的那番話,會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些人也會想出相應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聰明人看事情基本上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某種情況下他們所得出的結論是差不多的,甚至有可能方法都一樣,但更多的人會尋找突破。

因爲有可能那些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之前他們沒有做過的,或者說他們猜測到對方會做什麼事,而且自己要嚴格要求超出他們一步。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