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明影侯 > 大明影侯 > 

第0964章 詭秘的御前對話

第0964章 詭秘的御前對話

有些人,命不該絕。

有些事,不需多言。

他在的能夠帶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皇帝在上方,諸位大臣在下方。

下面的這些人雖然各有想法,但是並不會影響到他現在的訴說。

這裡面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在他說完他想要狀告的人是誰之後,大殿裡立馬就安靜了。

大家都一臉不可思議的看着他。

孔府的人也是能告的。

這是他們的第一感覺。

在他們以爲自己聽錯了之後,有確認沒有聽錯了之後。

這個時候,他們覺得荒謬。

所以看着他的眼神,多少有些看傻子的意思。

那人也不在意。

從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的,那就是如果他真的做了這樣的事情的話,其他人一定會把他當做傻子一樣看待。

所以他咋就練習了這樣的應對能力。

無所謂,你們看就看吧。

反正我又不會怎樣。

這是他,他的想法。

對於他來說,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

皇帝的打算誰都不知道。

大殿裡一片安靜,誰也不想首先開口。

畢竟這件事情太大了。

這個時候開口是要大責任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這些人,雖然他早早的就猜到,這個人是中愈計劃的一環,但是真的在大殿上,聽到這個人說出來。

那感覺是不一樣的。

所以啊,這個時候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些雲遊天外。

他在自己構想着,接下來該怎麼按照方中愈所說的,來把這件事摘出去。

畢竟,不能牽扯到他們這一方的,同時又不能讓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同時也不是方中愈想要的結果。

下面的大臣,也有納悶。

皇帝陛下在做什麼了,也不說話。

這個時候,不應該站出來斥責一番嗎?

大殿上的氣氛越是詭異,就越是說明有問題。

建文皇帝朱允文雲遊天外。可是事情又不能不處理。

兵部尚書齊泰也表示了詫異。

但是與其他人相比,他的差異,完全是因爲,這個人所說的話。

而不是因爲這件事情本身了。

畢竟,方中愈早就將之前的事情告訴了一部分給他。

他還是知道一部分事情的。

也算是有心理準備了把。

工部尚書鄭賜,就更是不管了,之前他一直在忙碌,工部的事情他都很少管了。

現在他的心思,在大明科學院裡面。

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

做好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他哪有精力關注現在朝廷出的這些事情。

亂攤子那麼多,他還真沒時間,管這些。

另外各個部門的尚書就更加的不願意動嘴了。

他們有自己的原則。

不管眼前這人說的是真是假。

既然已經嘮叨了身上面前。

那就是不能允許修改和掩蓋的。

現在的他們,不願意張嘴也是正常。

“你叫什麼名字?”

議事長張大人開口了。

他剛剛看了一眼。

能夠發言的都不願意說。

願意說的,今天還真的夠不上。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來把。

“學生,陳封,字恆昌,山東曲阜陳家村人。”

這個時候大家也就沒有多少疑問了。

之前的耳誤也不是聽錯了。

就是這麼個意思。

控告的就是孔家。

這人就是孔家附近的。

曲阜,就是孔半城啊。

別的不說,那偌大的孔府,可是除了皇宮以外最大的私人園林了。

歷代皇帝加封和賞賜,總是會讓這些人,越拿越多。

在某種情況上來講,這一切就是那麼的簡單。

簡單到如今的朝廷,在統計山東土地的時候,花費了五年多,都還沒有搞完。

“剛剛,你所說,可都是實情?”

“是,學生所言句句屬實。”

陳封這樣說道。

他雖然不認識,但是他知道啊。

能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一定是朝廷的大佬。

“你有證據嗎?”

議事長張大人又問了一句。

他年紀大了,再有一年就可以告老還鄉了。

本來就不想惹事。

看來事情是找上他了。

到現在,他那裡還不清楚。

孔家要倒黴了。

“部分事情,學生有證據,部分事情,學生蒐集的證據,在學生來京師的路上,被人搶走了。”

一聽有證據,所有的大臣就更加的確定了。

這啊,事情鬧大發了。

如今,有人前來狀告孔家族老來京師的同時,證據還被人搶走了。

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知道這些事情,而這件事情最後也帶來了不同,與其他人的影響,以至於現在還有人盯上他。

一瞬間諸位大臣臉上的表情就更加精彩了,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打算。

但在這一刻他們的打算基本上都沒啥用了,因爲事情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料,與他們之前的構想根本就不一樣。

在之前他們以爲,前來敲響登聞鼓的人,膽子大是要狀告一些人,他們也曾有過猜測對象,但沒有幾個人猜測道,與孔家有關。

除了最開始得到消息的那些人,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與高高在上的孔家有關,至聖先師的家族在這些讀書人面前都是受到保護的,他們非常的敬重孔家。

也就是說沒有誰想到,現如今會來這麼一出。

“可曾確定是什麼人?”

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可竟然話已經問出口了,議事長張大人這個時候也停不下來,只能接着問。

況且這些話換了其他人來問,真的都不太合適,除了他以外。

“學生,無法確定。”

陳封倒是,不管怎麼問,他都是實話實說。

至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現在沒有辦法確定,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是現在的陳封,已經進入了所有人的眼。

大家心裡似乎很是清楚,那就是這個人,看來是命不久矣了。

當然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並沒有什麼錯。

與他們多年在朝廷爲官的經驗來看。

任何人把事情鬧到全國皆知。

基本上都沒有可能挽回,更何況如今這個人還要鑽個孔家族老,完全是把所有的人裡面,都按在地上摩擦。

眼前這個人如此的淡定,這就讓許多的大臣更加的不解了。

按照道理說,這個人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也許他自己心裡清楚,也許他根本就還沒有意識到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不管是哪一條,如今他這種狀態都讓其他人感覺到害怕。

這個人的回答也非常的巧妙,與議事長張大人的一問一答,不僅解除了其他人的疑惑,但同時也造成了更多的麻煩。

因爲他越是鎮定,就願意爲這整件事情,真的如他所說,是有大問題的。

不會覺得是怎麼樣,可是如今,這件事情已經上達天聽,他如今問不問,管不管,這件事情都已經到了朝廷很高的地步。

“可否再次收集?”

“不能。”

議事長張大人嘆了一口氣,他知道,也許出手的人都已經猜測到了,朝廷到底會是一個怎樣的態度。

所以整個局面對孔家非常的不利,不要看如今他只針對的是孔家族老,可只要朝廷開始查查,一定會查出更多的事情的。

那麼大一個家族,怎麼可能一點事情都沒有呢?

越是這樣清楚,議事長張大人都覺得後背後佈局之人之巧妙。

“陛下,臣問完了。”

議事長張大人向建文皇帝朱允炆行了一禮。

然後退回自己的隊列。

事情他已經做了,接下來就看皇帝和諸位大臣的看法了。

畢竟他不會替其他人做主,他的態度只代表自己的態度,其他人又怎麼判斷那是其他人的事情,如今他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整件事情弄清楚。

現在他已經替太多的人張嘴問話了,接下來就有這些人自己來做決定。

建文皇帝朱允炆這些下子反應過來了,立馬就接話了。

“尚書大人已經問過話了,具體的情況你們也都瞭解了,接下來還有沒有想了解的,可以接着問,今日什麼事情都不做,就看見你們把這些事情處理好。”

什麼事情都好做,就害怕皇帝當的真,如今皇帝一當真,大家就開始忙碌了。

這件事情本來不會怎麼樣,可是登聞鼓一響,就算是天子也必須老老實實的參與,整件事情的調查。

“陛下,登聞鼓一事如今京師皆知,南來北往的商人們也很快會把消息傳遞出去,朝廷如今想要掩蓋,恐怕是做不到的。

既然如此還望陛下允許對孔家族老進行調查,如若是構陷,此人罪責當誅,如若是事實,相關人等,也應該依法嚴辦。”

“陛下萬萬不可,如今,要是真的就憑一人之言,就對孔家族老進行調查,恐怕會寒衆多大人的心。

此事應當慎重,臣並不建議現在就對孔家族老進行調查。”

“陛下,現如今事情還沒有到那個複雜的地步,微臣建議,對此人進行控制,事情依然要調查,至於消息到底會傳播得怎麼樣,現如今不必過多的擔心。

朝廷現在對於輿論的控制還是有把握的,此事宣傳部,就可以做主。”

接下來諸位大臣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發言,不管他們之前跟孔家有沒有關係。

不管在之前有沒有對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作一個猜測,現如今,一個簡單明瞭的事情擺在他們面前,要麼支持要麼反對,要麼選擇合適的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皇帝朱允文看着下面的人,他想起了方中愈的話。

那就是現在不要做任何表態,道理非常的簡單,因爲皇帝的表態會影響很多人,就讓大臣們自己來做主,他們到底要如何支持?

皇帝不做聲下面的人自然會繼續討論和情願,他們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利益糾扯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就用皇帝朱允文在上面聽着,對他們所說的話一一進行辨別。

事情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的簡單了,那就是要不要查?如何查?怎麼查?

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現在的建文朝廷來說,他其實並不簡單,不過對於這些人來講,朝廷如果真的用心想查的話,還是能夠很快的,查出來的。

“陛下,大理寺願意主導這次事件查查。

剛剛諸位大人,其中也有人提到了,孔家是至聖先師的家族,不應該受到朝廷如此盤查。

不過,臣想說的是,孔家是孔家,至聖先師至聖先師。

恐怕他老人家也沒有想到孔家會出現如今這種不仁不義之人,所以臣認爲爲了還百姓公道,此事應該由朝廷直接查查。”

大理寺卿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都察院願意主導。

大明進行改革新政已10多年,朝廷的律法正在不斷的完善,各項政策也深入民心。

如今,至聖先師的家族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家族裡面,說不定會有不少藉着至聖先師的名號做不仁不義之事的人,所以,如今還希望陛下恩准,朝廷對此事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如若沒有此事,朝廷自然會給予孔家解釋,還他們清白,若有此事,朝廷也絕不會手軟。”

“陛下,臣刑部也願意在此事上,爲百姓討一個公道,既然這位學子說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行不願意在此事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他人倒是看了看這三位大佬。

他們三個人可以說奠定了如今,整個大明的司法律法,刑法的各個領域,這些大佬們的意見一定會影響到更多的地方的。

其他人這個時候也看明白了,很多事情完全他們都沾不上邊,既然如此,這三個部門願意擔當重任,他們也覺得,是可以做下去的,所以彼此相視一眼之後似乎做了決定。

“陛下既然如此,請陛下恩准,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同時參與調查,錦衣衛提供證據,共同審理此案。

百官們這個時候開始發表意見了,他們認爲這纔是最穩妥的方式,至少錦衣衛如果真的能夠在這件事情上處理的話,那麼也就意味着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

這件事情還是非常重要的。

牽扯到錦衣衛,這件事就難說了!

“”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