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第217章 皆忠烈之後(二更)

第217章 皆忠烈之後(二更)

一個人無論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只要真心悔改,一般情況下帝都會給他機會的,因此古人有一句話廣爲流傳,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現在傻子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朱由崧不出手,將會發生什麼事,何況是正史巾幗第一人的後代馬金花?馬金花也跪倒在朱由崧近前,感謝救命之恩了。

朱由崧讓他們都起來,看熱鬧的人羣都以一種異樣的眼神看朱由崧,然後議論着陸續散去,朱由崧問及馬氏兄妹及張環等人的出身門第,出於一顆感恩的心,全都向朱由崧報起了家門,朱由崧聽完肅然起敬。

原來這個狂少張環不是別人,乃是鼎鼎大名的老將軍張令之後,張令人稱神弩將,崇禎時期奉命鎮守四川夔州,羅汝才和張獻忠流竄到川一帶,打家劫舍,縱兵搶劫,朝廷派重兵鎮壓,但是朝堂腐敗,武多庸才,越鎮壓這些流賊越囂張,後來他們集重兵幾十萬來犯四川,張令奉命拒賊,因時任四川的鎮撫使邵春捷不諳兵事,指揮失當,致使明軍大敗,那一役張令和他的兩個兒子皆死在亂軍之,眼前的張環乃是張令的小兒子。

老僕人張燁乃是張府的門客,原名雲燁,原是一名落魄的江湖藝人,被張令收養在府,雲燁知恩不忘報,改名爲張燁,三十多年來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地侍候張家兩代人,張令和他的三個兒子包括張環都跟張燁學過武藝,現爲張府總管。

這次張燁陪着張環進京趕考主要爲了卻一樁心事,那是奪得功名率兵戰場殺賊報父仇,自五年前,張環心裡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那是張獻忠麾下的白袍小將張玉兒,這是一箭射死他親生父親的流賊,他立志要殺此賊報仇,因此從他喪父那年起,他一直練習弓箭,五年來練出了驚世箭法,雙刀也大有長進,因心裝着仇恨,因而這少年臉才時常寫滿了冷漠。

wωω•тt kán•C ○這是將門虎子,忠烈之後,將來也必然是國之棟樑,朱由崧肅然起敬的同時,也暗自慶幸自己一直對他沒有動殺機,否則悔之晚矣。

等張燁和張環講完這一段泣血史,反應最強烈的要數馬氏兄妹和陸校了,三人抱拳道:“張兄弟原來神弩將之後?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了。”

“先別套近乎,你們都誰呀?”張環虎着小臉,一臉的茫然道。

朱由崧聽這幾位講完自己祖,覺得更了不起了。

這個馬萬年乃是馬千乘的孫子,提起馬千乘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太多,但是其先祖乃是馬革裹屍的大漢朝伏波將軍馬援,伏波將軍這個稱號可不得了,絕不是誰想當能當的,普天之下的功臣宿將多如過江之鯽,能得此封號者屈指可數。馬援將軍乃是大漢朝的肱骨之臣,功高蓋世,如皓月當空。

馬萬年和馬金花的奶奶更了不起,那是千古傳頌的巾幗英雄秦良玉。這是國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崇禎帝御筆親封爲忠貞侯。

翻開大華五千年的浩瀚海,這片神的土地從來不缺乏英雄,巾幗英雄也可以如數家珍般地信手拈來,如穆桂英,花木蘭,梁紅玉,劉金錠,等等。但這些大都是來自民間傳說和人物傳記,真正被正史記載受了皇封的巾幗英雄只有秦良玉一人。

少年時期的秦良玉有執干戈以衛桑梓的大志,出身將門的她隨父親學得一身本身,韜武略無人出其右者,二十歲時便能跨馬殺賊,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嫁給石柱土司馬千乘之後,夫妻二人強軍習武,殺流寇,提白桿兵北擒王,後人送給他的美稱是“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

特別是塞外渾河一役,數萬明軍被後金軍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而秦良玉夫婦的三千白桿兵則是另外一種氣象,一向戰無不勝、強悍無人敢敵的前清鐵騎被殺得鬼哭狼嚎,從此秦良玉的名字響便了大江南北。

野豬皮們進佔北京之後,提起秦良玉這個名字還聞風喪膽。

崇禎帝一生少福多難,很少寫詩,卻親作四詩而彰其功,加封爲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少保加太子少保,光祿大夫等等銜爵,而秦良玉也爲大明朝先後獻出了丈夫、兩位哥哥和兒子等幾位親人。

老將軍張令殞命那一戰,秦良玉和州知州陸遜也率軍參戰了,可惜那位志大才疏卻剛愎自用的邵大人指揮失當,秦良玉也平生遭遇了第一次慘敗。

眼前的白臉公子陸校正是陸知州的兒子,這些全是幹國的忠烈之後,朱由崧覺得這次閒事管得太值了!

老一輩浴血奮戰,在同一個戰場殺敵,自然親如一家,可是到了他們這一輩卻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鬥不休,不止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還令他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三個年輕人越說越近,竟然當街結拜。馬萬年爲大哥,陸校爲二弟,老三自然是張環。

朱由崧給他們當見證人,爲了感謝朱由崧的恩德,三位結義兄弟非要請朱由崧吃酒,朱由崧也不推讓,一大桌子豐盛的酒筵擺下來之後,朱由崧和他們推杯換盞海吃豪侃起來。

席間他們問及朱由崧的出身,朱由崧編了個善意的謊言搪塞過去了,未深說家世,只說自己叫朱天,是進京趕考的武舉之一。

不過接下來朱由崧疑惑了,既然這些都是名門之後,祖的蔭德足以讓他們仕途暢通,豐衣足食,特別是馬氏兄妹,從府拿出任何一張證書都足以封妻廕子,還用得着刻意隱瞞身份再進京趕考功名嗎?

後來朱由崧才知道原因,他們皆少年英雄,是英雄都不願拼爹吃老本,他們憑的是自身本事,靠人靠天靠祖不算是好漢!

馬氏兄妹這次奉了奶奶秦良玉之命進京趕考,這隻位年逾七旬的巾幗英雄來時還寫了一封給皇的親筆信,並叮囑他們兄妹考取功名之後才能把信拿出來交給皇,如果名落孫山,必須把信原封帶回銷燬。

後來朱由崧看到了這封信,感動得熱淚盈眶,重新加封老秦家和老馬家的功名,老秦家老馬家滿門皆忠烈,卻毫不倚仗功勢徇半點私情,這與那些有點小勢力小功勞昭滿天下,恣意妄爲,損公肥私的貪官污吏相,有如雲泥之別!

ps:週末了,爭取爲大家多更點,祝親們週末愉快,別忘記支持小草。謝謝。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