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第368章 有清無明,有明無清

第368章 有清無明,有明無清

第一次是幾個月前尼堪和博洛兵敗陣亡,一萬韃子和幾十萬漢奸軍隊全軍覆沒,眼看到手的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九江、武漢、宜昌等地,卻仍然不屬於大清,好一塊要吃下去的肥肉卻被朱由崧翹飛了,那次消息傳到北京,大清下朝野震動。

但是這次次震得更厲害,清軍兩路人馬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血本無歸,這是什麼概念?這等於大清國的一半軍力!

滿洲八旗入關時總共只有十幾萬軍隊,後來大清的都城從盛京(今遼寧瀋陽)遷都北京,清軍多了起來了,加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還有剛剛投降過來的一部分明軍和大順軍將士,經過改編成清軍,這些雜七雜八的隊伍都算,清軍總共也不過四十萬人馬。

也是說,大清的軍隊很有限。這一點,任何一個人民族與我們漢人沒法,別說朝廷的正規軍,隨便一處流賊,動輒萬,稍有規模的是幾十萬甚至百萬,如李自成的人馬,張獻忠的隊伍等等,大漢族別的沒有,是有人,不服不行!

原博大精深,關外建虜有限。這一下折損了二十萬大軍,數量剛好是整個大清軍隊一半。

如果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百折不撓、愈戰愈強的愛新覺羅家族視勝敗如家常便飯,特別是這位睿親王多爾袞,被後世稱爲明末清初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應該有這樣的胸襟和承受力,但即便如此,這位攝政王現在也無法淡定了。

因這次戰果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這一仗其實是他和漢臣謀略第一的範程親自運籌的。一東一西兩路用兵,大明名存實亡,只剩下半壁江山,皇都被逼自殺了,小福王是被推帝王之位的。這位朱由崧是怎麼樣一位帝王呢?據說酒和女人是他最大的嗜好,樑不正下樑歪,朝廷黨爭,軍閥擁兵自重,可謂是千瘡百孔,這樣的政權如何能抵得住兩路大軍二十萬雄師?應該以摧枯拉朽之勢打過江南才合乎道理的呀?

然而,多鐸、阿濟格、鰲拜、滿達海,皆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八旗精英,是他們滿洲建虜的驕傲,卻連吃敗仗,而且這次血本無歸了。

損失太慘重了,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姑且不論,英親王、豫親王、智順王、懷順王、恭順王、還不算那個平西王,這一戰損失了五大王,如果連以前的尼堪和博洛算,七大王皆命喪僞帝朱由崧之手,讓他這位大清的實際掌舵人如何能淡定?

更令多爾袞不能忍受的是,英親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與多爾袞是一個娘肚子裡爬出來的親不溜溜的親兄弟,如今被炸得屍骨無存,是他的親皇兄皇太極突然駕崩,對他的打擊也沒有這麼大。

因此多爾袞聽聞噩耗,幾度昏劂。被太醫搶救過來後,多爾袞什麼也顧不得了,一身重孝跪在兩個空牌位前,號陶大哭,哭完哥哥阿濟格,哭兄弟多鐸,哭得頓足捶胸,以頭觸地,哭得皇小順治、親王貝勒諸臣也爲之動容,太監宮女無不落淚,即使草木也爲之含悲。

多爾真傷心了,他們兄弟情深是一方面,歷史有這樣的記載,多鐸病重的時候,在外征戰的多爾袞立即班師回朝,還未到朝,多鐸病死了,多爾袞換素服,一路號哭着奔往京城。

由此可見一斑,那只是死一個弟弟,現在連哥哥和弟弟都死了,多爾滾的悲痛欲絕,可想而知。

而且這次多爾袞失去的不止是哥哥和兄弟,政治等於斷去了他的膀臂,去年與肅親王豪格爭位時,仰仗他們親兄弟三人戮力同心,與豪格對抗,雖然沒能坐帝位,但以“叔王”的身份攝政,七歲的順治只是個傀儡,他纔是大清的實際掌舵人。因此這才爭位,他是最後的贏家,之所能能贏,當然這哥倆功不可沒。

現在這二人都不在了,等於一下子抽去兩根頂樑柱,幸虧現在爭位風波過去了,否則必然是大廈將傾。但如果今後再有王室爭鬥,他多爾袞依靠何人?

因此多爾袞哭的不止是手足親情,還有他的政治前途,因此悲痛欲絕,哭得感天動人。

哭完之後,他拉着小順治跪在祖宗靈前,歃血盟誓:“列祖列宗在,我多爾袞、朕福林,一定要報此仇,否則無顏立世,一定讓朱由崧以十倍百倍的代價血債血嘗!”

之後多爾袞立即攜順治召開御前大臣會議商議南征滅之事,八寶金殿,一身重孝的順孝的小順治坐坐高高的龍椅之,攝政王多爾袞、叔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肅親王豪格,輔政大臣索尼、譚泰、圖賴、鞏阿岱、錫翰,漢臣範程、寧完我、祖大壽、吳三桂等等,這些肱骨重臣也均身穿重孝,往而拜。

順治坐在那裡像個木偶,攝政王多爾袞說話了。

“各位,我大清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之敗。想那太祖、世祖是何等的英勇無敵,兵鋒所至,無不俯首,入主原,南下遷都,討賊服漢,更如秋風掃葉。今五王之敗令我大清蒙羞,本王和皇已經向先皇聖祖歃血盟誓,不報此仇不是愛新覺羅之子孫,更不配做大清君臣。從即日起要舉大清之力蕩平僞帝朱由崧,有清無明,有明無清,各位要戮力同心,一致伐明,報效朝廷!”

說完之後,多爾袞表示此次要親征大明,讓大家廷議南明的出兵之事。

清廷諸臣各抒己見,肅親王豪格、叔王濟爾哈朗、尚未洗清自己仍爲戴之身祖大壽和吳三桂等等,紛紛請纓,願意唯多爾袞馬首是瞻,連年事已高的禮親王代善也要隨多爾袞出征,討伐南明僞帝朱由崧。

現在的清廷也並非鐵板一塊,多爾袞和豪格仍然是兩大政治派別,然當外部矛盾來襲,內部矛盾苟和了,概此乃大清生存法則,征服四海一統原之法寶也。

多爾袞很滿意,但他發現,此時只有一名漢臣無動於衷,一言不發,多爾袞禁不住怒問詳細。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