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回到明末當帝王 > 

第775章 強國計劃(下)(六更)

第775章 強國計劃(下)(六更)

朱由崧首先拋出了他的強國目標,百官驚愕之時,無不振奮,幾千年來,歷代的帝王,何其多耶?大明朝近300年,也經歷了十七帝,能有如此強國大計者,惟他們的陛下朱由崧耳。!

“陛下有如此遠大志向?這是要蓋過太祖和成祖嗎?”武百官,男女衆將,心裡想着,衆皆訝然。

明太祖朱元璋是大明的締造者,率領當年的淮西24將打天下,開創了大明朝近300年的國祚,早已是人們心目的神級存在。明成祖朱棣,也是著名的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從他侄兒手裡奪取江山之後,北驅蒙元,定都燕京及現在的北京,進行了一系列的軍政改革,使大明空前強大。

這兩個人,在大明300年的長河無人能夠超越。

可是現在弘光大帝強國計劃,這是要明顯統一全球啊,別說太祖和成祖,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統統不在話下,是開疆拓土版圖最大的成吉思汗和鐵木真父子,恐怕也不敢有這樣的奢望。

陛下這是在空想麼?

不對,君無戲言,出口便是諭旨,金口玉言,朝堂之,百官面前,豈能信口開河,視同兒戲?

但是能實現嗎?

陛下神功蓋世,運籌帷幄,榮登大寶短短几年來,一切不可能之事,如今全都實現了,強國目標也定然能成爲現實。如此可太好了,關外的韃子,東海的倭寇,西方的列強,都得頂禮膜拜,唯我獨尊?

一想到這裡,武百官,男女衆將,甚至金殿的站殿將軍,朱由崧身後打障扇的宮女,甚至堂的太小太監,全都昂首挺胸,身子平常高出一截來,腔內熱血沸騰了。

一個個屏氣凝神,目光專注聽他們的陛下往下繼續講。

朱由崧的強國計劃,以大明朝穩定的政治經濟爲根基,首推人才戰略。

朱由崧道:“欲成王霸之業,必先得王霸之才。昔周公得呂旺,大漢得張良,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無不轟轟烈烈於天下也。今我大明欲強於天下,必先得天下強人也。”

幾句話,百官無不歎服。

然後朱由崧傳旨,推行人才戰略,加大選賢任能的力度,通過建立公平透明的科舉制度,包括考和武考,選拔人才。另外讓掌控東廠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盧九德代表他親赴江西新奉,帶着聖旨去請宋應星和宋應升哥倆,將東林書院改爲大明皇家軍政學堂,將徐光啓的《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以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定位研讀教材。但仍然保留孔孟之道和宋朱理學。

盧九德領旨走了以後,朱由崧對李全傳了一道密旨,現在的李全官又升了,以前他是錦衣衛的二把手,兼東廠掌刑千戶。

現在朱由崧擢升他爲錦衣衛都指揮使,掌管錦衣衛的南北兩個鎮撫司,也說,大明的一萬多名錦衣衛全部歸他統領。

另外他在東廠還身居要職,仍然兼職東廠的掌刑千戶。

朱由崧讓他去找一個人,此人的名字名叫湯若望,德國籍,但是在國已經生活了幾十年,必須得儘快找到他。

錦衣衛雖然多,東廠的勢力也大,但是要找一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朱由崧爲他們指明瞭方向,讓他們到關外大清的地界去找,找到此人之後,務必平安無事的帶回來見駕,且不可缺了禮數。

李全以前不在朝居官,他當然不知道這個湯若望是何許人也。不過他通過查資料,詢問朝的老臣,很快弄明白了這個湯若望的來龍去脈。知道了它的價值,才明白了陛下的用意,李全立即行動。

朱由崧強國計劃的第二要義是,改革軍隊,鑄練新軍。

首先他封賞了一批有功之臣。如對國丈賀兆雄,賞他穿走獸服,對李自成和張獻忠賜錦袍玉帶,加官進爵。劉肇基仍爲兵部尚書,但是掛了個太子太傅銜,鄭鴻逵仍爲京營殿帥,掌管十萬京營兵,但是撤銷了五軍都督,原來五軍都督府的職權全都歸他,這無疑是升職了,年俸也增加了1/3。

張環,馬萬年,李定國,劉秀,李過,袁宗第,劉方亮,田見秀,高一功,等等男女衆將,凡是有功的將士均有升賞。

衆皆謝恩。

然後朱由崧從御營開始,改革軍隊。重建火槍營,即御營的火槍營,御營最初是5000人,後來擴展到一萬,現在朱由崧裁員。

御營定額爲4000人,其3000鐵甲騎兵,這是他的王牌之師。一千火槍營。其他的兵種什麼工程兵,炮營等皆不在御營之列。

御營爲第一禁衛軍,負責皇的貼身安全,錦衣衛爲第二禁衛軍,東廠爲第三禁衛軍。第二,第三禁衛軍負責皇宮的安全,併爲皇專門蒐集情報的特務機構,能夠監視和直接逮捕百官及各行各業的人,凌駕於三法司之。

禁衛軍有皇直轄,三大禁衛軍的指揮使是直接對皇負責,隸屬於兵部之外。

然後成立遠征軍,遠征軍屬於央軍,以區別於地方各省的軍隊。遠征軍從地方各營,以及京營兵等各兵種選拔,或者根據需要招募。

遠征軍的主要作用,顧名思義是開疆拓土,遠征四方。地方軍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治安,和各衙門的正常秩序。

遠征軍主要由馬軍,步軍、水師,炮兵,特戰兵等五大部分組成。

特戰兵由弓箭營,火槍營,白桿兵營,工程兵和爆破兵等兵種組成。

這裡的弓箭營不是普通的弓箭手組成,朱由崧要把這些爲數不多的弓箭營訓練成狙擊手營,特戰營射箭這一塊的教官當然有張環負責。

按照先訓後戰的思想,各軍種各營先組織和招募軍隊,選拔苗子,然後開始訓練。

馬軍有李自成,李定國,馬萬年,陸校等負責挑選招募和訓練,步軍由張獻忠,袁宗第,李過,高一功等負責挑選招募並訓練,水師由賀兆雄和劉秀負責挑選,招募和訓練,炮兵當然是由李柱石負責,他們首先當然都是教官角色。

遠征軍初步定額爲30萬,其,馬軍5萬,步軍10萬,水師5萬,炮營3萬,特種兵營2萬。

另外有綜合補給營,綜合補給營5萬,由兵部尚書劉肇基和御馬監掌印太監李國輔共同監管,具體由張乃,雙喜負責,戰時負責爲各兵種補給糧草,彈藥,軍需設備等。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