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到東漢末 > 回到東漢末 > 

第五百六十三章 邴原管寧來投

第五百六十三章 邴原管寧來投

袁耀微微點頭,明白麻餘的意思。

確實,一般人很難將倭國筆夫餘國聯繫在一起,既使是袁耀,之前也未曾往這方面多想。

因爲夫餘國是一個內陸國,並沒有海岸線,而且東有挹婁,南有高句麗,還有沃沮、漢朝的樂浪郡,再往南還有新百濟國(原三韓百濟,這與倭國完全沒有利益的衝突。

按遠交近攻,就算不與倭國結盟,也不至於是敵人。

但是按麻餘話中的意思,這倭國竟然真是夫餘國的敵人!!?

麻餘這時又接着說道:“夫餘國西有鮮卑,東有挹婁,這兩國的實力都強過夫餘,所以夫餘便成了這兩國蠶食的對象,而夫餘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只能往南北兩個方向發展!”

“夫餘國之北,是極寒之地,長年冰雪覆蓋,不適合生存,所以留給夫餘人的選擇只有一個了,那就是向南發展!”

“早在二百多年前,夫餘國便開始派王族的成員領兵南下,先後建立高句麗、沃沮、百濟等國,本意是先在南方立足,再慢慢南遷,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南下建立國家的王族在鞏固了自己的國家勢力後,不願再合併到夫餘國!”

“徐羅伐的三韓部落貴族在取得倭人的支持後,也開始反攻高句麗、百濟、沃沮,而其中百濟國因爲在最南端,是擊敗了馬韓之後成立的,與三韓中的辰韓弁韓緊臨,年年都有戰爭發生,若是百濟國被徐羅伐攻破,接下的目標一定就是高句麗!如果再佔領了高句麗,則夫餘必亡!”

“而王上您卻在這個時候擊敗了徐羅伐,滅了倭人,統一了整個三韓,所以說,王上你在實際上是對夫餘人有恩的!!”麻餘說完,伏地再拜。

夫餘人一向與大漢交好,而且史實上最後也確實如麻餘所說的那樣,最終滅國!

而原來的百濟國最終也會被徐羅伐(後來命名新羅)、高句麗所滅。

沃沮被挹婁人所滅。

高句麗被新羅和唐所滅。

夫餘國被挹婁人的分支勿吉部落所滅。

這個確實讓人不得不爲夫餘人的悲慘命運所感嘆!

而且袁耀所知的還不只是這些。

挹婁人最終統一東北,成立滿族,滿族屠殺漢人。

與倭人勾結的新羅國統一三韓後,後演變成韓國。

而由大漢時樂浪郡的漢人、夫餘人的殘部,後來演變成的朝鮮,直到袁耀穿越前,仍然過着窮困的日子。

“麻餘,既然你如此誠心,那我就接受夫餘人融入漢族,併入新百濟國一事!!不過我有兩個要求!!”袁耀道。

麻餘大喜,拜道:“請王上吩咐,只要能救我夫餘三十萬族人,莫說是兩個要求,便是兩百個又有何不可!”

“那好,你聽好了,第一,我聽說遼東的公孫度已經將他的本族之女嫁給了夫餘國的大王子,與夫餘是聯盟的關係,但是這不是我想看到的,我要你回國後,立即起兵南攻遼東,滅公孫度一族!”袁耀道。

麻餘身子一震,眼中閃過不過眼中很快閃過寒芒,道:“請王上放心,公孫度一族得勢後,在遼東殘暴無比,夫餘人並不喜歡這樣的人!公孫族女嫁到夫餘後,也並未生下子女,再加上不賢的性格,我兄長早就想拋棄了,只是礙於公孫度的勢力,纔沒有這樣做!”

袁耀點頭:“嗯,這第二個要求就是,夫餘國將除去國名,完全的歸入到玄菟郡,不過作爲補償,滅公孫度後,你可以成爲玄菟郡的太守!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雖然現在仍在漢朝的治下,但是實際只用聽命我一人的命令!我的意思你明白嗎?”

麻餘一怔,這時郭嘉抱拳笑道:“麻餘,主公這是想要你宣誓效忠!還不快改口稱主公!”

麻餘這才明白過來,大喜過望,立即叩首再拜,誓道:“吾麻餘,誓死效忠主公,若有違背,天誅地滅!”

“主公!!”麻餘誓畢,恭敬抱拳道。

“好!!麻餘,你既認我爲主,就請放心去做,不用爲你的將來擔心!我絕不會讓任何一個效忠我的人吃半的點虧的!相信這不用我多說了吧!”袁耀拍了拍麻餘的肩。

“多謝主公大恩!!”

……

袁耀的招賢令頒佈的第三天,就在袁耀大軍準備再次開始進攻的前一天。

新百濟國都城,漢城

“報!!主公!!遼東郡名士管寧、邴原、王烈求見!”

正在與郭嘉等商議軍事的袁耀登時大喜,笑道:“新百濟的太學社終於可以在我出征前正式成立了!!”

袁耀以前就聽說過他們的名聲,本想在攻破遼東後,就會去二人出仕的,沒想到竟然提前得到了這樣的人才,大喜之下,立即親自迎出王宮,將三人接了進來。

管寧:字幼安,年三十七,原青州北海朱虛縣人。

王烈:字彥方,年五十四,青州平原人。

邴原:根矩,年三十七,與管寧同鄉,亦是北海朱虛縣人。

邴原十一歲死了父親,家中貧窮,他家隔壁有一個學堂,每每經過學堂,見同齡的兒童都在裡面讀書,而他孤苦無依,邴原就會哭泣。

有一次,恰好被教書的先生看到,問道:“你還是一個兒童,有什麼好悲傷的?”

邴原見是先生,便擦乾眼淚,回答道:“孤兒容易傷心,窮人容易感懷。那些能在學堂裡學習的人,必定都是有父親和兄長的人。而我卻是一個孤兒,不但沒有人關愛,也不能如他們一樣去學習,所以悲傷流淚。”

先生也爲邴原的話哀傷,說:“你也可以象他們一樣來讀書學習啊!”

邴原道:“可是我家貧,沒有多餘的錢交學費啊!”

先生見邴原是個可造之才,便說道:“孩子,如果你真的有讀書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學費!”

於是邴原就入了學,用心學習,僅用一個冬天的時間,便將《孝經》和《論語》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

後來,邴原經過努力學習,在青州名聲大振,與同學的管寧以及平原的華歆,並稱爲青州一龍。

黃巾之亂爆發後,便與管寧及平原的王烈,舉家遷到了遼東郡,開始向遼東人教授學問。

董卓當權後,其手下大將徐榮舉薦公孫度爲遼東太守,公孫度欲殺同樣在遼東避戰亂的劉政,幸得邴原勸說並出錢打點,才救出劉政,後又出錢將劉政一家人送回青州。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