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漢末高順 > 漢末高順 > 

第101章各方反應

第101章各方反應

高順率領部隊出發之後,整個樓煩縣的人都得知桃源堡出了三位太守級的高官。

最後悔的莫過於西鄉三老樓偉,他與高順等人接觸的時間很早,也很看好這羣年輕人,只是由於個人的偏見,沒有像杜邊一樣積極的靠上去,而錯失了一次良機;當得知杜邊被任命爲馬邑縣縣丞的時候,更是羨慕、嫉妒。

與三老樓偉有差不多心思的還有高健,他當初就很看好高順,否則的話也不會厚着臉皮把高強塞進護村隊,讓他後悔的是他自己沒有參加護村隊,否則的話現在他至少也是一都伯了,要是外放,肯定能擔任一縣尉,不管怎麼說都比在家種地強多了。他決定,等高順再次返回桃源堡後,一定要捨棄臉皮,懇求高順,他要參加騎兵。

就連老村長也沒有想到,護村隊成立這麼短的時間內便出了一位縣長,三位太守級的人物,不到一年時間便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勢力;且他們認爲更加厲害的李強和馬貴都沒有出馬,肯定是嫌棄太守地位低;這個勢力將來發展到什麼程度,就連老村長都看不透了。

在鄉下,別說太守了,縣長就是他們能見到的最大官員了;連三老等人在他們面前都是龐然大物。

他不禁暗自慶幸,上次聽從高健的建議,派兒子參加了護村隊,雖說目前只是一位普通的騎兵,但是隻要高順勢力不斷髮展,高順肯定不會讓高羽做一輩子小兵。

縣長王軒送走高順等人之後心情大好,立即給京城的族叔寫了一封信,向其敘述了交好高順的事情,其次講述了一下高順軍隊的強大,數量雖不多,但是每位士兵皆爲強壯之士,兵甲齊備,戰馬強壯。

上次族叔來信說,高順送的百匹戰馬非常好,不管是耐力還是速度,都比京城普通戰馬強很多,希望王軒從高順手裡再買一些戰馬。

今天王軒發現,高順等人配備的戰馬更加高大強壯,即便他不懂馬,也能看出比當初送他們的百匹戰馬好了不是一點半點,看來以前王家還是低估了高順等人的能力。

而且他在觀察高順諸人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高順等人武將頗多,文人不足;這個年代的讀書之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人,普通人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於是便建議王允,派出一些有文化的家族子弟去輔佐高順等人。

很遺憾,王允最終拒絕了王軒的建議;他雖看好高順等人,不過他京城,看的更清楚,高順等人得罪了士族後的下場肯定會很慘,能交好他們便可,爲家族多一條路,但不能陷進去,否則便是與整個士族爲敵。

郭縕回到府衙後心中感慨良多,在他的印象中,高順等人確有治軍之才,只看那兩千騎兵便能窺其一斑;以前招收的騎兵數量少,一是受招兵地域限制,範圍窄,二是以前沒有好的平臺,不敢多招,否則有叛亂嫌疑;此後這些問題全部迎刃而解,高順等人的勢力必將獲得飛速的發展。

上次鮮卑來襲,他沒有派出援兵,正好藉此交好高順等人;讓他震驚的是這股勢力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三個太守級別的位子,目前交好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且他從家族傳來的消息得知,高順等人可以在幽、並、冀三州招兵,且不限制部隊規模,此乃天大的榮恩,高順等人憑藉優厚的待遇,肯定能將這三州的精壯之士一網打盡,建立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

郭縕非常清楚當時社會的弊端,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他們爲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選士任官的時候往往相互推薦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如此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社會上出現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經學”等的官僚門閥集團;此時的察舉制已蛻變爲變相的世襲制,成爲那些公卿大族維護自身勢力,維持特權的工具了。

幽、並、冀三州自古民風彪悍,勇武者衆;而他們在當時的察舉制度下並無出頭之日,那怕皇帝實行賣官,那高昂的價格也不是普通人能買的起;高順等人本身就是良家子或者草莽出身,與這些人有天然的認同感,只要高順等人振臂一呼,且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上升空間,肯定應者雲集,高順的勢力便會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郭縕作爲太守,對當時的社會情況看的極爲清楚,邊境年年告急,內地土地高度集中,民不聊生,社會動亂便在眼前;這個時候文臣便失去了往日的顯赫地位,代之的則是能領兵打仗、穩定地方的武將,類似高順等人。

當時的世家大族都有分家的習慣,不希望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郭縕如此交好高順等人,便是希望能派家族子弟到高順手下爲官,爲家族留一條後路,多一條選擇。

郡丞對郭縕如此交好高順非常不理解,即便高順等人獲得了3個太守級別的位子,卻得罪了世家大族,未來處境不得而知。

郭縕解釋道:“其軍馬強壯,動作整齊劃一,可見其有治軍之才,只要他們有了發揮的平臺,未來成就不可限量。且代郡與雁門郡爲鄰居,相互交好,可守望相助,有這麼一位強鄰,即便不能融洽相處,也不能有所得罪。”

郡丞提醒道:“袁司徒派家臣來傳消息,希望太守能限制高順等人的發展,給其製造一些禍端。”

郭縕作爲大家族出身的人,對高順等人瞭解的比較透徹了,他可不想因袁家而得罪高順,且袁家與高順有矛盾,他郭家可與高順沒有矛盾,犯不着爲了袁家而影響郭家的自身利益。於是揮揮手,示意郡丞退出。

郭縕隨即給家族寫信一封,言辭激烈的要求家族中選拔出一些勇武的後輩,下月去桃源堡參加挑戰;他知道,若非如此,家中小輩肯定會看不起高順的出身而拒絕前往。

隨後又寫信給遠在幽州任刺史的族叔郭勳,建議其務必交好高順等人。

而幷州其它家族,雖派人獲得了高順等人的情報,不過這還遠遠沒有引起他們重視的程度,還達不到派人前去投靠的實力。

幷州刺史張懿,同時接到朝廷和袁家的通知,朝廷要求其協助高順等人徵兵,袁家希望張懿給高順等人制造禍端,限制其發展;兩邊都不好得罪,他決定裝做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管。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