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三國
貂蟬:爲國捐身的女英雄
但凡世人形容上佳美女,大多會用上:“昭君西施美如玉,貂蟬玉環顏如碧。”這首詩中刻畫描寫的幾個女人便是享譽古今的中國“四大美女”,而大名鼎鼎的貂蟬則有“華日往田”之美譽。雖然貂蟬這個人物可謂家喻戶曉,但畢竟她只是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的人物,比如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就對她做了濃墨重彩的介紹。但是在嚴謹的史料中,卻鮮有關於貂蟬的詳細記載。那麼,神秘的貂蟬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她的傳奇故事又是如何流傳到民間的呢?
出身是解不開的謎團
要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只要是地球人都知道,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盛譽。所謂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均是有精彩故事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述說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醉酒觀花的故事。四大美女合稱“沉落閉羞(勢),魚雁月花(形),華日往田(態),差閒藹深(意)”。
接下來,我們則主要講一講貂蟬,即“華日往田”(態)的貂蟬。要講她,就必須談一談貂蟬的出身。俗話說,“運”由天定,但“命”卻依賴於出身。筆者查閱了許多史料,大概有好幾種說法,這就導致了貂蟬出身始終沒有定論,成爲一團解不開的謎。
第一種觀點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位偉大的作家在小說中對貂蟬作了交代,稱其是王允的歌妓。這個王允到底是什麼人呢?他是漢獻帝時的大司徒,屬於“三公”之列,也就相當於是宰相這號的人物。貂蟬既然是王允的歌妓,可以推斷她很可能是來自民間的貧困女子,爲了生計被王允收養。學者孟繁仁先生的考證與我的猜測不謀而合。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幷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爲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爲義女,方纔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間接改寫了一代王朝的歷史。
第二種觀點來源於《後漢書·呂布傳》:“卓以布爲騎都尉,誓爲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就是,董卓與呂布是養父子,呂布被任命爲騎都尉,董卓十分信任關愛呂布。但是,呂布犯了小錯,董卓便拔戟刺他,幸虧沒刺中,遂讓呂布暗中懷恨於董卓。後來,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私通。注意,這裡的婢女便是我們要提到的貂蟬。因此,從《後漢書》可以看出,貂蟬的出身不好,只是在董卓的府中當婢女。而《後漢書》是比較嚴謹的正史,作爲一個並不算“梟雄”級的人物,《後漢書》是沒有必要誇大或虛構貂蟬的,因此說貂蟬是董卓的婢女,其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第三種觀點來自《三國志·呂布傳》,書中援引《英雄記》所記載:“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將爲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爲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這段話說得很清楚,書中描述的那位“科頭袒衣”的婦人,就是呂布的老婆貂蟬。
但是《三國志·關雲長傳》注引《蜀記》卻又記載:“曹公與劉備圍佈於下邳,雲長啓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啓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知道秦宜祿的妻子很有姿色,一代猛將關雲長就對其愛慕有加,希望娶進家裡爲妻,最開始曹操是答應的。但是,後來看到這個女人太過漂亮,好色的曹操便“自留之”了。關雲長心裡當然很不爽,到手的鴨子飛了,看着自己心愛的女人沒有得到手,心中妒火熊熊燃燒,也不顧忌什麼嚴重後果,他一刀就把秦宜祿美貌迷人的妻子砍成了兩半。關羽的忠義在《三國志》中可就鮮有體現了,看來大文學家羅貫中對關羽是過分地偏愛。後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便以此事作爲素材進行再創作,秦宜祿之妻也便成了傳說中的美女貂蟬,貂蟬的出身也就由此而來。
以上四種說法,只有《三國志》、《後漢書》屬於正史,作爲筆者來說,個人認爲以上兩種更爲可信一些。而另外兩種一是小說一是雜劇,各位讀者就權當飯後茶餘笑料即可。因此,貂蟬應該是呂布的妻子,或者是董卓的婢女。這兩種觀點結合在一起,那麼貂蟬就應該是董卓的婢女,長得十分好看,呂布因爲垂涎貂蟬的美色,和董卓反目成仇,便把義父給殺了,從此纔有了貂蟬的傳奇。對於董卓來說,貂蟬是“紅顏禍水”;而對於呂布來說,貂蟬是過不了的“美人關”。
“美人計”殺董卓爲民除害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貂蟬的出身,接下來我們再來談一談貂蟬的“英雄事蹟”。貂蟬和西施不一樣,西施原是一位貧民靚女,被迫成爲越國宮人進獻給吳王夫差。直白通俗的說法就是西施僅僅是兩個權力爭鬥者泄慾的工具,她是一件貨真價實的“交易品”。貂蟬是自己主動爲民除害的,畢竟當時的董卓是漢末殘忍的大奸臣,不僅廢掉了皇帝,還搞亂了宮廷,朝中大臣被他任意宰殺,黎民百姓被他任意欺凌,宮中美女被他任意蹂躪。在這種情況下,貂蟬才勇敢地做出了犧牲。據史料記載,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眼看國將不國,民不聊生,便在月光下誠心焚香禱告上天,希望爲天下分憂。她的舉動恰巧又被大司徒王允瞧見,於是便被王司徒收爲義女,兩人商議之後定下了名垂後世的“連環美人計”,通過貂蟬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係,準備成就一番大事業。接着,大司徒王允開始了行動,他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爲妻,再明着把貂蟬送給奸臣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又立即實施自己的離間計劃,她一邊盡心侍奉着肥胖的董卓,讓董卓沉湎於女人的歡愛之中,又暗暗對呂布曖昧送秋波,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目的就是要引起他們兩人的內鬥。呂布被貂蟬勾引得慾火難耐,卻又無法得逞,心裡別提有多麼難受。有一天,呂布趁董卓上朝時,便覺得天賜良機,火速趕到董卓府中,將貂蟬相約到鳳儀亭,希望這一次能吃到垂涎已久的“天鵝肉”。貂蟬便將計就計,在亭中與呂布談情說愛起來,兩人擁抱在一起欣賞園中的荷花,微風吹來,貂蟬秀髮飄動,清香襲人,令呂布好不神往。呂布緊緊摟住貂蟬,貂蟬順勢給了這個俊偉的男人一個香吻。正當他們親熱時,哪裡知道退朝的董卓剛好回來,瞧見了呂布和貂蟬在花園中正卿卿我我。董卓頓時大發雷霆,立即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狠狠地朝呂布扔去。這一戟沒有刺中,呂布慌了手腳,恐慌畏懼,他沒有解釋,躲過畫戟之後便落荒而逃。
從此之後,董卓對呂布不再信任,兩人互相猜忌,心裡隔了一層厚厚的紗。在一旁看戲的大司徒王允覺得時機成熟,便暗地說服有勇無腦的呂布砍掉了奸臣董卓的腦袋,自此留下了“貂蟬離間計”的曠世傳說。
死亡是一層揭不開的紗
貂蟬利用呂布殺掉董卓後,爲朝廷立下大功,呂布也因此升官。這時或許是見呂布俊偉高大,又英勇過人,貂蟬與他也就日久生情,繼而嫁給了武夫呂布,從此成了這位“赤兔將軍”的美貌妻子,跟隨他南征北戰,吃盡了苦頭。
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呂布最後被曹操圍困。劉備第一個跳出來極力勸說曹操定要殺掉呂布,全然不顧曾經的結盟之情。儘管呂布“負荊請罪”,但依舊沒能逃脫被殺的厄運。
作爲呂布妻子的貂蟬,她的美貌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曹操剛剛收買的武將關羽就最是喜歡,還專門請求曹操將迷人的貂蟬賜給他爲妻。最開始,曹操爲收買關羽的心,沒多想便答應了,但哪裡知道當他看到現實中的貂蟬傾國傾城,令人陶醉,立即就反悔了,迅疾將其帶進後宮“自留之”。這樣的事,曹操是幹得出來的。《三國演義》就提到,曹操本想勸降張繡,但當看到張繡的漂亮嬸嬸鄒氏後,不顧一切就將其霸佔,從此還與張繡結了仇,錯過了一次勸降收買的機會。
呂布死後,貂蟬的結局又如何呢?歷史資料上記載得不多。不過,關於貂蟬的死,史界有這樣幾種說法。
一種宣稱當時曹操將貂蟬送給了關羽,但大將軍關羽並不貪戀女色,還親自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貂蟬自此終身不嫁,一直守節,最後終於熬成一位貞烈老嫗。在貂蟬守節木耳村時,爲謀生和豐富羣衆文藝生活,她還組織戲班到處演出,其所搭建的戲臺,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貂蟬死後,鄉人爲傳揚她的貞潔品德,還專門修建了祠堂家廟進行祭奠。
另外一種說法是貂蟬被關羽納爲小妾,由於戰事繁多,關羽託人將其送往成都定居。關羽本想在功成名就後回成都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最近網上還出現了一篇新聞,也專門提到了貂蟬的死。新聞稱某老人曾於1971年在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其銘文約略爲:“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爲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應該是有關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但一個古碑能夠證明的東西的確有限,我想它應該只能作爲一種參考罷了。
貂蟬故里
貂蟬這個傳奇人物,雖然並不一定在歷史中真實存在,但她的英雄事蹟卻一直被後人不斷傳播,甚至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根據貂蟬的傳奇撰寫了不少優秀作品,並傳播到世界各地,引起天下人的嚮往和青睞。
最具規模的要數元代的雜劇,對貂蟬的描寫儼然形成了一個系列,其中包括《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白門樓呂布被擒》等,這些作品在舞臺上不斷上演,貂蟬的故事也逐漸深入人心。
史學家蔡東藩先生也在《後漢演義》裡高度評價貂蟬:“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爲戈矛,反能致元兇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爲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爲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另外,後世之人爲了紀念美麗的貂蟬,常到貂蟬的故里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原名木耳村)去參觀遊覽。據介紹,該村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臺和貂蟬墓。當地政府專門打造了貂蟬陵園,由鄉民在墓地原址上覆原築砌。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爲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鬚眉仰止”金文集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臺,臺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的映襯下,貂蟬步履嫺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闢爲“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據當地鄉民傳說,當年關羽將貂蟬護送回了故里,便又出去打仗,沒想到最後慘死他鄉。貂蟬守寡一生,老死於木耳村。所以在陵園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意爲貂蟬演戲的戲臺,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各位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前往,這位傳奇女佳人的故里,定有許多值得你喜歡的地方。到了那裡,或許你還能找尋到那些早被湮沒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