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

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

檀州這地方,你說它是京城吧,那確實也是。

但其實離京航大學已經有小一百公里了。

哪怕在二十多年後,這裡都算是一片還沒被徹底開發過的地方。

這種距離,常浩南和孟震遠肯定不可能晚上折騰回去,第二天早上再過來。

所以倆人就這麼在測控中心將就了一宿。

航天系統的同志們忙起來也是不分黑白,所以這地方別的東西沒有,但空房間折迭牀之類的東西倒是不缺。

本來打算是第二天就可以收工,然後回去等現地勘探的結果,

但這一次數據提取所用的時間,卻遠遠超過了常浩南的預期。

一直到第三天凌晨的時候,概念分解纔將將結束。

這說明那張圖裡面所蘊藏的“有用”信息,要遠比他之前預期的更多。

好在這個算法目前還處在初級狀態,所以到這就算是完事了。

後面的特徵識別和選擇,因爲還沒進行過數據校覈,所以沒法靠計算機來做——

跟之前在雷達領域的應用類似,算法只能提取出有特定差別的信號特徵。

至於每個特徵具體對應的結果是什麼。

那至少在一開始需要人去標定。

在標定的次數足夠多之後,才能做到單靠識別信號的特徵做出判斷。

類似聲吶通過聲紋信息判斷目標潛艇的型號那樣。

常浩南幾人回到測控中心大廳,站在屏幕前面,擡頭看着經過流形學習算法降維處理之後的遙感數據譜圖。

李年恆之前發現的異常情況,在這張圖上存在着不止一處。

所以應該不是偶發性的bug。

但又不是到處都有。

所以也不像是單純的噪聲干擾。

“我覺得,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這些奇怪的數據,具體是哪個傳感器捕捉到的。”

常浩南首先打破了沉默:

“看起來,在過去,這些數據應該是被直接當做干擾給屏蔽掉了,但在使用了新的特徵提取方式之後,就暴露了出來。”

李年恆點點頭,顯然非常贊同這個意見。

於是,他找來了負責星載探測系統設計的副總工程師,葉間培——

雖然探測器本身不完全是國產的,但整個衛星的總體設計完全由華夏完成。

所以一切尚處在掌控當中。

“只有原始數據恐怕不夠。”

在聽過李年恆對情況的描述之後,葉間培思索片刻,然後謹慎地表態道:

“最好是能有整個遙感數據提取過程的日誌,這樣逆推起來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我們之前是在02號服務器上進行的提取運算,運行日誌應該還保存在上面。”

常浩南迴答道:

“其中一部分降維過程哪怕對於我來說也屬於黑盒,但如果只是進行溯源的話,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葉間培沒有回答,只是點了點頭,然後帶着自己手下的兩名技術人員快步走向服務器機房。

“看來……你們又得在這將就一晚上了。”

李年恆看着葉間培匆忙離開的背影,對旁邊的常浩南和孟震遠說道。

“無妨。”

常浩南擺了擺手:

“我也想看看,那些異常信號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是常浩南此前,包括上一世也從未接觸過的問題,確實讓他產生了幾分好奇。

……

“常總,常總?”

不知道多長時間之後,靠在椅子上半眯着休息的常浩南突然聽到有人在旁邊叫自己的名字。

他迅速睜眼起身,順手把不知道誰給蓋上的毛毯披到靠背上。

李年恆和葉間培正站在椅子後面不遠的位置。

“結果出來了?”

“對。”

葉間培言簡意賅地把一份文件遞給常浩南:

“一部L波段的極化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是我們從法國進口的高光譜遙感設備組裡面的一部分。”

“這個設備在設計時候的功能是測量目標高程數據,還有就是獲取地表覆蓋物,比如森林、冰雪、房屋之類的詳細參數。但是現在來看,它顯然還捕捉到了一些我們此前都沒預料到的信息。”

常浩南接過文件看了看,發現上面是這部L波段雷達的詳細數據。

即便在法國人提供的說明書上,也沒有提到過除了上面那兩項以外的其它功能。 顯然,他們也不知道。

“有沒有可能……是地下埋的資源之類?”

此時孟震遠的思維已經發散開來了:

“比如油田、煤礦或者……”

說這話的時候,他眼神都亮起來了。

顯然,如果真能在國內找到這麼多礦,絕對算是緩解了這兩年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哪怕他只是從中起到了輔助作用,恐怕也能混個特殊津貼領一領。

不過孟震遠的幻想很快就被擊碎了。

常浩南單手扶額,無奈地回答道:

“怎麼可能……這都快21世紀了,到現在還沒被人類發現的礦,深度保守估計也得在千米以上,咱這是電磁波又不是地震波,哪怕L波段最多也就穿個20到50……”

說到這裡,常浩南的聲音突然止住了。

L波段作爲波長相對較長的分米波雷達,理論上講,確實可能會有一定的透地能力。

但是,過去一般認爲,電磁波的穿透力取決於地表覆蓋層的成分,因此不太穩定,分辨率也比較一般,總體上很難獲得人們想要的效果。

極少數投入應用的透地雷達也是以更長P波段爲主,利用長波更強的穿透力進行一些概略性的搜索。

比如尋找淺層地下暗穴之類的。

但是從剛剛他們獲得的那張圖來看。

電磁波的穿透力確實不太穩定,這個是真的。

但效果卻未必就不好。

更有可能是因爲以前沒有足夠的技術手段,直接把很多有用的特徵數據當成雜波給屏蔽掉了。

想到這裡,常浩南轉過身,看向另外三人: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他說着伸手指向大屏幕:

“哪怕是同一種地形地貌特徵,但其內部仍然有我們不知道的,或者說過去靠遙測手段觀測不到的區別在?”

“你的意思是……”

這句話稍微有點繞,但作爲遙感技術專家的李年恆還是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比如荒漠,可以分成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這四種地貌特徵,在我們過去的遙感數據中也是不一樣的,而你覺得,可以把這四種地貌特徵進一步細分?”

“沒錯。”

常浩南肯定道。

這個時候,旁邊的孟震遠也插進話來:

“那就只能讓勘探院那邊的同志去現場採樣,然後再做詳細分析了。”

語氣中明顯帶着興奮。

雖然沒有如他剛纔所想的那樣找到礦,但如果常浩南的猜測是真的,那……

好吧,一時間也想不到有什麼現實意義。

不過至少在地質學領域,絕對能留下今天在場這四個人的名字。

而且現實意義這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在看似無用的研究過程中被發現的。

萬一呢。

但常浩南卻搖了搖頭:

“這張衛星圖上有異常特徵信號的區域分佈很廣,不單是在隴原,光靠石油系統的勘探力量恐怕不夠。”

說完他看向李年恆。

作爲遙感任務的負責人,對方肯定免不了跟地質專業的相關單位打交道。

在專業研究這方面,顯然還是他們更專業。

根本不用他開口,李年恆就已經會了意。

後者當即從後面叫來一名工作人員:

“小宋,你馬上去聯繫國土資源部門,讓他們協調華夏地質調查局的同志配合我們,對這些點位分別做現地勘探。”

“全……全做?”

圖上被標記過的點位足有大幾十個,被叫來的是一名看上去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顯然沒見過這種陣勢。

李年恆稍一沉吟,冷靜下來之後,也覺得好像動靜有點太大,於是選了個折中方案:

“如果人員和經費實在有限,至少先把隴原東部的黃土高原區,還有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區給做了,我看這兩塊提取出來的特徵信號更復雜一些。”

複雜,意味着信息量大。

反正都是跑一趟,肯定要優先可着這種地方去。

“在隴原東部,可以讓華夏石油的勘探開發研究院派出人手協助他們。”

常浩南最後補充道。

“是!”

工作人員乾脆地回答之後,轉身一路小跑着離開了大廳。

“孟教授。”

常浩南長舒了一口氣,重新把目光投回到大屏幕顯示的圖片上面:

“咱們的項目,恐怕沒那麼快結束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