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

第1020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

劉永全的這番補充,讓維斯塔和埃立諾倆人同時都愣住了。

前者是想要賣個關子結果裝逼失敗,單純有點被打了臉的尷尬——

用非接觸磁性軸承取代轉子軸承,雖然確實可以增加有效功,但這部分有效功並不能以直接轉化爲推力。

發電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當然,非要說的話,有了這部分功率之後,正牌電動機的功率標定就可以降低,確實能多榨出一些增推潛力來。

但總歸不是像他剛纔所解釋的那樣。

好在,眼下這會,倒也沒人關注這點細枝末節了。

因爲後者也完全沒想到,自己當做鋪墊隨口問出來的問題,竟然牽出了這麼大的一個狠活。

磁性軸承,對於身爲英國人的埃立諾來說算不得什麼新玩意。

這東西最早就是紐卡斯爾大學研究出來的。

實際可用的產品,也是英國Edwards集團旗下S2M公司最早上市的。

甚至於,就連把磁性軸承和永磁容錯電機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基於H橋的永磁容錯發電系統的技術路線,雖然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在JSF項目中率先宣傳出去,但概念本身卻是由BAE系統公司的前身之一,英國宇航公司所提出。

但是怎麼回事呢?

怎麼法國人突然就用上了呢?

產品也好,概念也好,明明都是我先來的啊?

要知道,這項技術的最大難點其實不在硬件上,而是磁性軸承作爲一種全新的產品,沒人知道應該怎麼標定——

雖然這東西基本可以認爲沒有摩擦力,但如果想要用來發電,那切割磁感線圈的行爲本身就會產生阻力。

實際上,在最早的設計概念當中,這種阻力甚至是用來高效調節發動機轉速的工具。

真正實現了一石好幾鳥。

然而問題是,一旦電磁控制出了問題,那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具體來說,用電情況波動,可能導致發電功率波動,進一步可能導致阻力波動,再進一步可能導致轉速波動,接着還可能導致旋轉失速,發展的最後就是喘振……

總之,永磁容錯發電系統需要一套最優電流控制方式來實現容錯控制。

但要想讓控制策略在相當寬的工作範圍內有效,就成了天大的難題。

整套技術的裝機應用,也正好就是卡在這裡。

即便按照洛克希德馬丁和普拉特惠特尼最樂觀的預期,JSF也是直到2008年才能解決永磁容錯發電系統的可靠性問題並實現裝機。

而實際上了解內情的人幾乎沒人相信這個時間表。

結果。

在日內瓦。

在這個中規中矩,似乎沒有任何亮點的公務航空展上面,竟然有人直接搬出瞭解決方案?

“埃立諾教授,你手裡那份宣傳冊是我們之前根據維修手冊修改的,內容其實不太全面……”

似乎是看出了對方的將信將疑,劉永全直接從不知道哪拿出了另外一份稍薄一些,且封面卻不一樣的冊子:

“這個是剛剛纔改出來的第二版,裡面刪掉了一些對非機務人員意義不大的操作細節,並且添加了對我們產品上面幾項重點新技術的說明……雖然不太詳細,但我想也足夠了。”

埃立諾的思維此時仍然還沒完全恢復過來,有些木然地接到手中,然後翻開。

“大概第十頁左右就是磁性軸承和永磁容錯發電系統的部分……”

劉永全貼心地提醒道。

果然,那上面用幾張圖片和示意圖,寥寥數語說明了這套東西的性能,以及相比傳統方案的優勢。

另外還專門註明,爲了保證可靠性,SeA650在一號支撐點設置了機械備份。

一旦磁性軸承失效,原本處於非接觸狀態的轉子軸承就將進入工作。

當然,肯定不是正常狀態。

但應急模式也可以保障航發以較低轉速運行至少兩個小時。

總之就是從性能上看,完全找不出什麼硬傷。

不過……

宣傳品嘛,內容也就是這樣了。

人家總不可能把具體怎麼設計怎麼標定的給你寫上去。

所以埃立諾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是覺得有點意猶未盡。

但他也不可能直球開口問。

臉上的表情突出一個擰巴。

在這個擰巴的過程中,埃立諾突然意識到,自己剛纔似乎有點思維定式了。

跟磁性軸承相關的內容,一直都是眼前的華夏人在跟自己交流。

而斯奈克瑪方面的維斯塔博士則全程隱身……

這似乎說明,至少磁性軸承這項技術,應該跟華夏合作方的關係更大。

甚至,有可能乾脆就是華夏人研發的。

……

與此同時。

看着埃立諾這種表現,劉永全不由得露出了計謀得逞的笑容——

實際上,他在剛纔沒搶到回答第一個問題之後,很快就觀察到了埃立諾身上的一個細節。

儘管後者胸卡上寫着的個人信息毫無破綻,但手裡的圓珠筆卻和剛纔羅爾斯·羅伊斯那羣人口袋裡插着的款式相同。

所以劉永全合理推斷,這個羅傑·埃立諾,實際上也是代表羅羅公司過來的。

只是策略不同而已。

又或許是紅黑臉當中的紅臉。

不過,劉永全卻並沒有點破對方的身份。

沒必要。

一來是對方問的本來也不是什麼特別敏感的問題。

等獵鷹Z交付用戶之後,你在哪些部分具體用了哪些技術,屬於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東西。

既無保密可能,也無保密必要。

二來麼……法國人和英國人關係不好,關他一個華夏人什麼事?

航空動力集團和斯奈克瑪是合作伙伴,這沒錯。

但和對面羅爾斯·羅伊斯也是啊!

西羅集團還擱那放着呢。

所以,他才選擇主動出擊,直接點明所用技術。

並且把剛剛定稿,總共也沒帶過來幾份的宣傳冊分給了埃立諾一本,讓對方看個明白。

至於你想要了解具體的設計方式……

也不是不行。

就是得加錢。

還得加項目。

當然,羅爾斯羅伊斯在航發,尤其是大涵道比航發的設計和製造領域屬於絕對的霸主級地位,讓他們同意搞聯合研發,恐怕沒那麼容易。

那退而求其次,當個解決方案,或者子系統的供應商也行。

不僅可以藉着羅羅的招牌,給華夏的航發產品打出名氣。

還可以從中多少獲取一些大涵道比航發的研發經驗。

更重要的是,能進一步加深華夏在航空技術領域和歐洲聯繫的緊密程度。

這也是對抗禁運和制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而且,那本冊子裡的亮點內容,還遠不止於此……

果然,在確信自己不可能從中找出任何新的有用信息之後,埃立諾教授半是不捨半是好奇地繼續翻閱起後面的內容來。

而很快,他的核心疑惑,也就是那個詭異的100℃升溫是從何而來,也就有了答案。

“SeA650發動機使用成熟可靠的氣膜冷卻技術,結合全新開發的三維孔道結構和可變界面孔徑,在不影響壽命的情況下將渦輪前溫度提升了93.7℃……”

“注意,由於三維孔道的內部結構相比傳統的氣膜孔更加複雜,因此在進行中期維護時,必須由指定供應商進行……”

“……”

照例,簡明扼要的說明下面,是幾張照片和簡圖,以及一系列測試結果。

沒有太多細節,但能夠看出,氣膜孔的截面呈箕形,而非傳統的圓形、橢圓或扇形。

這剛好符合之前諾里斯和拉普華茲博士所描述的特徵。

當然,具體設計參數肯定有所區別。

但技術方案……

恐怕還真就是一樣的。

“S……”

埃立諾教授自認涵養不錯,但此時也難免想用某F開頭或某S開頭的單詞口吐芬芳——

又來?

雖然氣膜孔這事他不敢保證到底是誰第一個研究出來的,但跟剛纔那磁性軸承的本質沒什麼區別。

己方在PPT上一番五吹六哨。

結果最後被人家不聲不響地給實現了……

這事總歸還是有點丟臉的……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