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 

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

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

接到命令後,馬爾維爾迅速起身離開。

奧基夫也趕緊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電視屏幕上。

只不過,相比於其中的內容,這一次,他反而更加在意節目播出的時長。

甚至,特地把手錶摘下來放到了旁邊。

一分鐘。

兩分鐘……

最後,這場內容平平無奇的直播總共持續了大約十八分三十秒的時間,才終於被切斷畫面。

演播室內,也再次回到了一般訪談節目的形式。

幾乎是緊接着,剛剛被問到的漢娜·格林傑也擡起頭:

“我剛剛覈對了一下,發現在節目持續的這段時間裡,目標航天器應該運行在華夏東部沿海地區到太平洋中部地區之間對應的軌道上。”

“這一結果,基本可以和畫面內呈現出的光照情況相對應。”

直白來說,就是真直播。

並不是用畫面拼接剪輯而成的。

不過,這個有點奇特的位置讓不少人覺得有些迷惑。

畢竟這一段當中的大部分位置,甚至都不對應華夏上空。

而無論何種黑科技都不可能支撐這麼長時間的信號轉播——

就算是有同步軌道中繼衛星,也不太可能定位在茫茫大洋上面。

“我記得……華夏在太平洋上應該還有一個測控站?”

一段時間的沉默過後,有人突然問道。

同步軌道衛星的信號對於地面來說並不容易捕捉,因此,即便對於有TDRS中繼衛星系統的美國來說,天地通信仍然需要圍繞着地面測控站展開。

不過,很快有人解釋道:

“得益於我們的……呃……努力,他們很快就要從那個測控站撤出了,現在只有一艘海上測量船而已。”

華夏的太平洋測控站在1996年建成,此後幾年內保障完成了包括前四艘神舟飛船和北斗一號在內的多項航天發射任務。

但由於所在地位置敏感,美方始終擔心這一測控站會成爲監視其導彈測試的工具。

因此就在當下的2003年,此地出現局勢動盪。

雖然尚未定局,但測控站已經很難正常發揮作用了。

眼見着話題越來越跑偏,奧基夫趕緊輕咳了兩聲。

畢竟,在別人的地盤上搞暗箱操作,也不是什麼正大光明的事情:

“這些畫面雖然聲稱是直播,但很有可能存在十幾分鐘的延遲……實際發生的位置應該就是華夏的國土正上方,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個解釋倒是合理。

稍作停頓之後,奧基夫又繼續道:

“但……就算是這樣,將近二十分鐘的連續通信,也完全不符合他們的測控站分佈規律……說明他們在航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肯定又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動作……”

航天基礎設施……

聽到這個詞之後,現場氣氛頓時一凜。

大家也頓時理解了奧基夫爲何如此嚴肅。

實際上,對於NASA,或者對於美國來說,單單發射一個神舟五號飛船,最多也就是面子上不太好看。

不至於造成什麼實質上的威脅——

雖然說是“第三個獨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

但這個第三的含金量,和第一第二的差距還是有點明顯。

主要體現在基礎能力方面。

華夏目前既沒有運載能力足夠大的火箭,也沒有足夠支撐完整太空運作體系的衛星網絡。

甚至在大型航天項目的經驗方面都不足。

多數國家還是不可能選擇和他們進行什麼大範圍的合作。

而一直以來,這種想法倒也沒什麼問題。

無論是國際空間站,還是華夏和歐洲之間在衛星定位系統上的合作,最終都被毫無懸念地攪黃了。

在航天領域,華夏仍然只能自己玩自己的。

而也正是因爲處在這種“沒有威脅”的前提下,美國人才會願意表現出一些面子上的大度。

但是現在,NASA衆人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並不和想象中一樣,能夠掌控全局……

如果讓對方把航天基礎設施給建設起來。

哪怕只是個功能比較落後的版本。

也相當於給了其他人另一種選擇。

至於這樣做的後果……

航空製造業那邊的同行們,已經給他們演示過一次了。

或許單憑華夏自己,在短時間內構不成巨大威脅。

但對方卻可以憑藉着龐大的市場,以及一些不知道從哪掏出來的神奇技術,幫助同樣處在牌桌上的其它對手……

總之,問題很大。

……

必須承認,馬爾維爾的動作相當迅速。

當然,這個年代的華夏,一年總共也沒有幾次發射任務,其中還有一些是外國載荷的純商業發射,所以統計起來並不困難。

因此,甚至還沒等電視上的訪談環節播完,一份彙總表就擺在了奧基夫面前。

但面對這份表格,衆人卻一時間犯了難。

本就不算長的名單當中,符合要求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寥寥無幾。

而其中的絕大多數,功能也都非常明確,並且顯然不符合要求。

剩下勉強有可能承擔起中繼通信任務的,就只有一顆2000年發射的中星22號。

實際上,它更準確名稱應該是“FH-1”。

只是,NASA一時間搞不清楚這個縮寫具體指代什麼。

表面上,中星22應該是一顆負責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和基礎通信業務的民用衛星。

但業內人士基本都心照不宣,這顆衛星肯定是面向軍用的。

馬爾維爾也看出了大家的想法,但顯然持有反對意見:

“從過去偵測到的信號特徵上講,中星22號並不具備面向航天器的中繼通信能力,只是顆普通的通信衛星而已……”

“可是……誰知道那上面是不是還有什麼過去從未啓用過的新功能?”

漢娜隨即皺了皺眉:

“況且,也沒有其它可疑對象了,不是麼?”

前者顯然還想再說點什麼,但她的後半句話有理有據,實在無法反駁。

不過,卻另外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兩個多月以前,他們還以一箭四星的方式進行過一次MEO軌道的發射,從時間窗口上來看,似乎更加值得懷疑……”

這個人所說的,自然就是青鸞衛星羣。

在對外公開的型譜列表上,它們分別被稱爲HTS-1到HTS-4。

不過,這四顆衛星,實在是沒有什麼中繼衛星的特徵。

因此,就連馬爾維爾都覺得這個猜測有點離譜:

“用中低軌道衛星進行中繼通信的可行性,已經被銥星驗證沒有可行性了……”

包括剛剛還和他持不同意見的漢娜,此時也跟着幫腔:

“而且,發射它們的火箭運載能力只有不到兩噸……說明這四顆衛星都只有不到五百公斤體量而已……”

一時間,衆人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好在,奧基夫此時還把控着全局:

“先別管他們到底用了哪顆衛星……”

隨着他的表態,會議室裡也頓時安靜下來。

“既然是高通量的天地通信……地面站總歸是跑不了的。”

奧基夫沒有擡頭,只是看着那張表格分析道:

“根據剛纔這一次的通信窗口,位於他們國土最西部的測控站應該是最關鍵的一環……而恰好,這裡又離中亞地區很近。”

“所以我會向上面申請,在他們的飛船返回之前,對這片地區進行一次偵察飛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