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節1
西岐之地在西伯候治理之下,已經地富民豐路不拾遺,有呂尚在朝更是如虎添翼,呂尚文韜武略加之道法高強,西岐一隅本不重兵事,自呂尚爲相,岐地一改一貫的低調,竟有大國之相,西伯候對呂尚的治理方法雖有不同意見,但他言聽計從,任憑呂尚放手放腳去做,自己則樂得清閒,讀書撫琴爲樂,西岐上下君臣一心,營造出好一派昌平盛世的景象。這一日呂尚在府上處理政務,下屬奉上邊報——大王荒淫酒色,寵信奸佞,天下反兵四起,聞太師北海出征之後,因其正言直諫,不受大王待見,又被髮去南海出征……
北伯侯崇侯虎蠱惑聖聰,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民,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爲奸,橫行不忌,鉗制諫官。
呂尚看到此處不禁怒髮衝冠,心想:
‘此賊若不先除,恐爲後患,我入西伯候門下,未見寸功,剷除此賊,就當是吾第一功吧!’
次日羣臣早會,禮畢之後,西伯候率先問道:
“丞相昨日閱得邊報,都城可有甚異事?”
呂尚躬身答道:
“臣昨見邊報,帝辛取丞相比干之心只爲博得美人歸,崇侯虎禍亂朝政,蠱惑天子,橫行不法,無所不爲。殘害萬民至民不敢言,罪惡多端,使我朝萬民不得安生。此人貪酷無厭,與費,尤二人狼狽爲奸。似這等大惡之臣,荼毒四海,陷天子於不義,將來不知何以結局?今萬民在水火之中煎熬,若依臣愚見,不如征伐此亂臣賊子,則天子左右無讒佞之人。以正天子視聽,則主公亦不枉天子假以節鉞之意。”
西伯候沉思良久。輕嘆一聲,說道:
“卿言之有理,縱然如此,但吾與崇侯虎同等爵位。豈有擅自征伐之理?”
呂尚聞言再陳利弊道:
“天下大事,忠臣直諫無果,聖聽矇蔽,主公受天子白旄黃鉞,可行征伐之權,爲民除害爲國鏟奸,似這等權奸蠱國,內外成黨,殘虐生命。以白作黑,屠戮忠賢,主公以仁德之心。救民衆於水火,倘天子改惡從善,而效法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西伯候聞呂尚之言,如若能勸帝辛納諫從善。國家幸甚,他不由得心底歡喜。採納呂尚的冒進之策。隨即說道:
“就依丞相之言,此次出征,可奉何人爲主將,出兵去伐北伯侯崇侯虎?”
呂尚單膝跪倒,慷慨激昂的說道:
“臣願領軍出征,爲主公效犬馬之勞。”
西伯候唯恐此行殺伐過重,兵戈之事本不宜善動,自己必須親往,以防不必要的殺戮。遂說道:
“吾同丞相一同前往,如有異端,可以共議。”
羣臣文武無不歡欣,共同恭賀道:
“主公大駕親征,天下必將響應,清君之側,指日可待!”
翌日清晨,西伯候,發兵十萬,擇吉時禱告上蒼,占卜兇吉,祭祀之後,以南宮爲先行官,辛甲爲副將,西伯候姬昌與呂尚同車起行。
西岐萬民聽聞伐崇,人人歡喜,夾道相送,三軍將士意氣風發,士氣高昂,殺氣騰騰,兵戈露鋒芒,戰甲閃銀光,浩浩蕩蕩行軍出關……
自西伯候兵馬離開岐地,穿州過府,不擾民衆,不踏農田,破曉行軍,傍晚紮營。沿途父老無不歡喜相迎。
行軍半月有餘,探馬來報兵至崇城。呂尚隨即傳令安營紮寨,呂尚與衆人制定戰策,思慮種種可能,又派出使官,進城內發戰書,派出斥候一面打探軍情,一面滲透城內,以作策應,三軍上下令行禁止,有條不紊的執行着呂尚的命令。
小節2
使官入城宣戰之時,北伯侯之子崇應彪正在尋歡作樂,他代父管理轄地,卻不喜政務,在盡興之時,卻聽聞西伯候遣使宣戰,他未看戰書已然大怒,不停臣下勸告,在來使面前大放厥詞:
“姬昌如此暴橫,不守本分,竟然來進犯與我,老匹夫興此無名之師,深屬可恨!況且我與你各守疆界,秋毫無犯,今自來送死,我豈肯輕恕?你回去告訴那老匹夫,我定要殺他個片甲不留!我還要攻入岐地,殺盡老匹夫百子!傳我命令!出城迎戰!”
崇城上空,李偉在雲層之中隱蔽着,自聽聞愛徒子牙領軍出戰,他就想見識一下,幾天前他就趕到這裡,一直在等,從興奮等到無聊。今天終於可以看熱鬧了。只見下面兩個大軍各自擺下大方陣,並進行了繁瑣的儀式,在各方都準備好之後,這兩支大軍才正式開戰。李偉覺得很奇怪,這個樣子的戰爭他還是第一次見,這樣子打仗不是開玩笑拼消耗嗎?
北伯侯兵馬中的一枝人馬殺將出來,與西伯候的一隊兵馬殺到了一起,衝殺之後,二將殺到一起,槍來戈往戰了十幾個回合,北伯侯一方將領逐漸力不能支,就想敗走,卻被對方長矛纏住,逃脫不得,冷不防被一矛挑於馬下,立即有兵士上前割掉了腦袋。
李偉也曾經殺過人,但冷兵器戰爭還是讓他吃驚不小,如此的千軍萬馬大型戰爭,讓他血脈噴張,拿着望遠鏡的手竟微微顫抖。
兩方大軍人馬催動,直殺的慘叫連連,血肉橫飛,兵器相撞之聲,喊殺謾罵之聲,聲聲震天,混戰多時,西伯候方兵士將領越殺越勇,以一擋十,衝殺不止,除卻兵士之外,北伯侯那一方還有十幾名將領被殺,崇城兵士無將帶領,像無頭蒼蠅一般,被西伯候兵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戮着。北伯侯全軍大敗,北伯侯之子在衆軍守護之下,很狼狽的逃進城內。只留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呂尚那一方不知道是爲了什麼,竟然沒有乘勝追擊繼續攻城,反而鳴金收兵,派兵打掃戰場,擇地掩埋兩方死亡兵士,收治兩方受傷兵士,安撫驚魂未定的俘虜兵,三軍行動井井有條……
看到這裡,李偉腦袋裡出現了四個字——
仁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