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快穿之我把系統上交了 > 快穿之我把系統上交了 > 

第114章 醫者仁心(41)

第114章 醫者仁心(41)

商定好了分成,桑喬馬不停蹄的就把玻璃等的製造方法告知了顧行雲手下的能工巧匠。

要問她爲什麼這麼急,自然是因爲顧安樂這個公主的執行力太強了。

短短几天,顧安樂和其她貴女就把選址以及女國子監的老師全部敲定。

爲了和國子監分庭抗禮,也爲了激勵未來女國子監的學生認真學習,顧安樂等人特特將女國子監的位置就選在了國子監對面。

國子監對面的地皮多貴啊,桑喬那點積蓄就跟流水似的花了出去。

醫學院和醫署的建設有顧行雲這個當皇帝的支持,有國庫做後盾,輪不到她掏錢。

而女國子監卻沒有這些,只能她自己不斷投錢進去。

不過她那些錢原本就是爲了女國子監準備的,所以現在面對這頭吞金獸,她也算是早有預料。

讓她沒料到的是,顧安樂要開設女國子監的消息,在整個大宣朝引起了極大的風波。

朝臣不反對桑喬和他們並列朝堂,是因爲桑喬的貢獻確實無可指摘,但這不代表他們真的希望未來要和自己的女兒站在一起共事。

至於當初女子可做官的聖旨,大夥兒可沒往心裡去,只以爲那是對桑喬的特特赦。

畢竟這世上也只有一個桑喬而已,可不是隨便哪個女子都有她的本事。

於是朝會上不斷的有人開始抨擊顧安樂,連帶着抨擊桑喬,說女子爲官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又說女國子監設立在國子監對面,根本就是在擾亂國子監的學生,是想毀了未來大宣朝的棟樑。

這時候桑喬自然是當仁不讓了。

“聖旨都允了女子可爲官,諸位大人這會卻連榮安公主開設個女國子監都不準,大人們是怕自己比不過女子,還是想抗旨呢?”

朝臣們當然不會覺得自己比不過女人,也不能承認自己想抗旨,便只能拿男女大防、倫理綱常來回說。

桑喬不慣這些臭毛病,直言道:“若按照諸位大人的意思,我現在合該在家撫琴繡花纔是。”

“只是不知我若去撫琴繡花了,這銀礦、印刷術、大蒜素等物,諸位大人是想自己揣摩出來呢,還是就放任新建立的大宣朝繼續在風雨中飄搖,讓百姓們於繼續過貧困交加的日子呢?”

說句不好聽的,要不是她交出來的印刷術爲大宣朝壓下了反賊的名聲,後又報出銀礦解了大宣朝的燃眉之急,這窮的能人吃人的朝廷,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站穩腳跟呢。

誠然她是佔了穿越的便利,可她並未用這些爲自己謀取多少利益,她所求不過讓這個朝代的女人好過些。

說到底,這些人反對她其實也無關她是否爲自己謀利了,而是因爲她的要求侵害了他們的利益。

本就由男人掌控的世道,偏生有人想要站出來把話語權分走,他們自然不會願意。

不過也由不得他們不願意就是了,在朝臣們爭執的最激烈的時候,顧安樂在殿外求見。

顧行雲一直坐在上面,並不插手朝臣們和桑喬的爭執,這時聽到顧安樂求見,倒是不知爲何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忙讓人宣她進來。

顧安樂一進大殿,就先掃視了一圈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朝臣們一眼,而後冷笑一聲道:“本公主聽聞進來諸位對我開設女國子監一事意見頗多,今日特來與諸位辯上一辯。”

上方的顧行雲換了個姿勢,饒有興致道:“既如此,那大家就與安樂辯上一辯吧。”

聞言顧安樂一甩袖擺直接開火道:“敢問諸位大人,本公主開設這女國子監可是要朝廷掏錢了?”

無人應答,女國子監只是自己冠了個國子監的名聲,又沒得到朝廷承認,不隸屬於朝廷,憑什麼要朝廷掏錢?

是以朝廷並未支出一分於女國子監。

“又敢問諸位大人,國子監可是要求大人們出力了?”

仍是無人應答。

他們反對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還會幫着出力。

顧安樂冷聲道:“既沒讓朝廷掏錢,又沒讓諸位大人出力,那這女國子監便是本公主的私產,諸位大人這麼關心本公主的私產,是想做什麼?”

這下朝臣們不樂意了,話不能這麼說啊。

雖然一沒讓朝廷出錢,二沒讓他們出力,可女國子監這名頭一聽就知道,這座學院設立的目的是想爲朝廷輸送女官的。

女人怎麼能做官呢?

有人用這理由反駁顧安樂。

顧安了也不是吃素的,看也不看那人,直接對龍椅上的顧行雲道:“皇兄,這人想公然抗旨呢。”

不就是顛來倒去的囉嗦嗎,整的誰不會似的。

你說女人不能做官,我就說你想抗旨,你扯其他的,我就扯私人產業他人無權過問。

朝臣們被顧安樂這一招氣紅了眼,這也忒無賴了。

至此顧安樂仍沒有停止輸出,她擡高下巴道:“諸位大人想來是對本公主用國子監這名頭怨氣頗重,見識了大人們這幅模樣,本公主倒是覺得國子監這名頭也沒甚了不起。”

“這女國子監的稱呼不要也罷,本公主今日便改個名字,此後女國子監更名鴻鵠院,取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之意!”

顧安樂把自己的嘲諷擺在了明面上,就差直說朝上這些朝臣就是一羣嘰嘰喳喳的燕雀了。

“你···!”

朝臣們仍舊臉紅脖子粗,只不過先前是吵的,現在是氣的。

他們倒是想不管不顧的罵回去,可一擡頭覷見顧行雲的神色,再多的怒氣也被憋了回去。

莫生氣,莫生氣,這不是正值壯年的同僚,而是體弱多病的榮安公主,是聖上的親妹妹,是聖上的眼珠子!

朝臣們無不這般在心中寬慰自己,寬慰完,便不再對女國子監一事予以置評。

因爲事情發展到這,他們便是再蠢也能回過味了。

諸君可見朝堂上爭執這麼大半天,上面那位可曾說過一句話?

諸君又可見,當初直言女子天生便不如男子的寧丞相,今兒個可曾張過嘴?

朝堂上最位高權重的兩人都一言不發,這說明什麼?

說明兩人早對此事呈默認態度。

更別說女子爲官的聖旨就是上面那位頒佈的。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