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嫁 > 世嫁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京(冰夢寒城和氏璧+)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京(冰夢寒城和氏璧+)

秋姨娘想了一夜,也沒想明白,清韻爲何跟她道賀。

直到第二天上午,一道聖旨傳來,她才恍然大悟,原來清韻給她道賀是祝賀她擡爲平妻。

她昨晚確實也想到平妻上了,但只是閃過這樣的念頭,就很快被她給否決了。

五姑娘將來會成爲皇后,侯府怎麼可能擡她做平妻,來羞辱大夫人給她和五姑娘難看呢?

可明黃的聖旨握在手裡,由不得她不信。

秋姨娘眉間難掩一抹欣喜,要是以前,她或許對平妻之位沒那麼在意,以她皇上賞賜,曾經二品御侍女官的身份,侯府丫鬟婆子不敢慢待她,她也不用去正妻面前卑躬屈膝,這就足夠了。

可現在不同了,她懷了孩子,她不希望孩子出生,就頂着庶出的名頭。

秋姨娘很高興,可是大夫人就不高興了,臉色那叫一個難看,黑的就跟夜幕降臨時的天空似地。

聽到有公公來傳旨,她以爲是皇上賞賜東西給沐清柔,卻沒想到是一道擡秋姨娘爲平妻的聖旨!

這道聖旨對她來說是羞辱,是奇恥大辱!

大夫人疼的鑽心,她拳頭攢緊了,望着侯爺道,“侯爺是什麼時候遞的奏摺要擡秋姨娘爲平妻的,爲何我都不知道?!皇上纔給清柔賜婚,她將來是要做皇后的,侯爺卻在這時候擡秋姨娘爲平妻,是存心羞辱我們母女,讓整個京都看我們母女的笑話嗎?!”

被大夫人當着一衆丫鬟婆子的面給吼了,侯爺臉色鐵青。

他冷看着大夫人,“我爲何會擡平妻,你回忠義伯府。讓忠義伯解釋給你聽!”

侯爺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大夫人臉色慘白,身子虛晃。

她塗着鮮紅丹蔻的指甲狠狠的掐進手心裡,可是她都沒覺察到疼,她只覺得天旋地轉。

侯爺這麼說,就不怕忠義伯府來質問他,給她討公道。

侯爺擡秋姨娘爲平妻。沒有知會她。卻和忠義伯府通了氣,這麼大的事,忠義伯府都不跟她說一聲!

昨天下午。大嫂還來侯府跟她套近乎,她都隻字未提!

大夫人恨不得馬上回忠義伯府問個究竟,可是她等不及,她望着老夫人道。“侯爺遞奏摺擡秋姨娘爲平妻的事,老夫人你也知道?!”

看着大夫人佈滿血絲。駭人的臉色,老夫人皺了下眉頭,“秋姨娘是皇上賜給侯爺的,她原就是二品女官的身份。你難道就沒點心裡準備,她是給侯爺做平妻的?現在聖旨已下,秋姨娘是侯府二夫人的事已經板上釘釘。她懂規矩知禮儀,有她幫襯你。你會輕鬆許多,你若是覺得侯府待你涼薄,委屈了你,你可以去跟皇后告狀,到那時,會是什麼後果,你若是不清楚,可以去問忠義伯。”

侯爺和老夫人根本就不願意和大夫人談論擡秋姨娘爲平妻的事,直接推給忠義伯,因爲他們都知道,大夫人很生氣,不論他們說什麼,她只生氣,只覺得侯府對她不公,那樣還有說的必要嗎?

就衝大夫人離間江家和侯府,是善妒,乃七出之條。

明着杖斃方媽媽,暗地裡卻放了她,是不順父母,更是七出之條。

縱容方媽媽收買道士弄虛作假,縱然侯府真的會出一位皇后,可這種行爲是犯了國法的,按理該處以死刑。

其實還要多一條偷盜,大夫人指使丫鬟偷清韻的銀票,只是沒鬧大,所以不知道,但這卻是她犯的錯。

要不是侯府顧忌顏面,就該休了她,直接扶持秋姨娘做正妻,而非平妻了。

屋子裡氣氛很怪異,老夫人要回春暉院了。

孫媽媽扶她起來,老夫人發現清韻站在那裡扭帕子,一臉糾結神情。

老夫人見了,就笑問道,“想什麼想的這麼出神?”

清韻望着老夫人,道,“祖母,有件事,我想不通。”

清韻聰慧機靈,還有她想不通的事?

她倒是要聽聽是什麼事難住她了,便問道,“什麼事想不通?”

清韻拿帕子碰了下鼻子,掩去嘴角笑意,不枉費她傻站在那裡,做了半天木樁子,總算問她了,那她就不恥下問了。

清韻看了眼秋姨娘,又望了眼沐清柔道,“祖母,昨兒皇上給五妹妹賜婚,侯府上下賞了兩個月月錢,但我沒給五妹妹道賀,所以泠雪苑上下沒有,我今兒早上,態度真切的給五妹妹道賀了,五妹妹說晚了,丫鬟們還是沒賞錢,現在皇上又給秋姨娘下了聖旨,擡她爲平妻,我猶豫着要不要早點跟秋姨娘道賀,不然回頭泠雪苑上下又沒賞錢,她們該埋怨我了。”

聽清韻說這話,一屋子人都倒抽氣。

五姑娘膽子真大,大夫人氣都快氣死了,她還要給秋姨娘道賀,還當着她的面,這不是往大夫人傷口上撒鹽嗎?

而且她撒鹽的方式,是那麼的獨特,叫人挑不出錯來。

因爲是五姑娘埋怨三姑娘在前,三姑娘在反省,畢竟犯了一次錯,不能再犯第二回了。

秋姨娘站在一旁,她拿着聖旨的手有些顫抖,她何德何能,讓三姑娘如此幫她。

沐清柔得了聖旨,侯府高興上下賞賜了兩個月月錢,整個侯府都歡呼雀躍。

今天,她擡爲平妻,對侯府來說也是喜事一件,畢竟多了一個知規矩懂禮儀的二夫人。

但是,大夫人這麼生氣,侯府怎麼可能跟昨天一樣賞賜丫鬟們月錢呢,怕是連一個銅板都沒有,也沒那大膽的丫鬟敢提這事。

可是清韻提出來了,還點名了替泠雪苑丫鬟們要賞錢,老夫人能不給嗎?

給,是幫她立威,讓侯府上下爲有這個二夫人高興。

不給。就是駁她這個二夫人的面子,往後那些下人對待她時難免存了慢待之心。

屋子裡氣氛很微妙。

老夫人還站着,嘴角有些抽,她要是知道清韻在糾結這事,她絕對不問。

可現在清韻都說了,她連打馬虎眼都不行。

倒是周梓婷望着清韻,問道。“三妹妹不是不懂禮數的人。昨兒你忽然走了,應該是有什麼心事吧?”

清韻低斂眉頭,道。“昨天看着若瑤郡主寫給我的信,讓我想到了大皇子,楚大少爺爲了找他,才忽然離京……再想到二皇子。道賀的話實在說不出口,我才先走的。”

二皇子能有如今的風光。全是因爲大皇子出了事,也算是把快樂建立在大皇子的悲慘上,對即將嫁進鎮南侯府的清韻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可喜可賀的事。

周梓婷笑而不語。她確定,清韻這是爲丫鬟們討公道。

五表妹到底還是太嫩了,她現在應該巴結三表妹纔對。她卻處處和三表妹作對,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周梓婷不說話了。屋子裡就沒人說話了。

最後,還是老夫人先說話,“侯府有了二夫人,是件可喜可賀的事,侯府上下賞兩個月月錢!”

聽老夫人這麼說,沐清柔不滿了,“祖母,娘又沒做錯什麼事,爹爹擡秋姨娘爲平妻,娘已經夠委屈了,你還要賞下人們月錢,侯府要是容不得我們母女,那我們走就是了,以後侯府……!”

大夫人站在一旁,聽沐清柔的話,心咯噔一下沉了,忙將沐清柔拉住。

老夫人最討厭的就是數典忘祖的不肖子孫啊。

誰要是背棄侯府,背棄祖宗,老夫人也會棄之如敝履的。

沐清柔話沒說完,但是她話裡的意思,大家都聽清楚了。

她這是仗着皇上聖旨賜婚,未來皇后的身份,要挾老夫人打消爲秋姨娘擡了平妻一事道賀,甚至以後把秋姨娘這個平妻幹晾着的想法,不然她就和大夫人離開侯府回忠義伯府。

這算是要和侯府恩斷義絕了,以後她做了皇后,侯府別想靠着她謀榮華富貴。

清韻聽得嘴角都在抽,從來只聽說過過河拆橋,或者過了一半把橋給拆了,還沒見過沐清柔這樣的,橋都還在建呢,她就要拆橋了……

她是不是覺得只要她是命定皇后,哪怕蠢成豬,皇后之位都是她的?

清韻真心覺得慧淨大師是不是忽悠人的,就跟上回她抽到兩根籤,他就說她抽籤姿勢不對,難不成他算出侯府會出一位皇后時,姿勢也不對?

老夫人臉沉着,冷看着沐清柔,聲音像是從遠方飄來一般,“你們要回忠義伯府常住,我現在就讓馬車送你們去!”

沐清柔性子倔強,讓她認錯,還真不容易。

大夫人攢緊拳頭,說好話道,“清柔只是一時嘴快,說錯了話,老夫人別跟她一般見識。”

說着,拉着沐清柔道,“聽話,快跟老夫人賠不是。”

沐清柔咬着脣瓣,一臉的委屈,大夫人跟她一再使眼色,她才賠禮道歉。

她就不明白了,她可是未來的皇后,她們都該巴結她纔對,可現在呢,還是被她們欺在頭上!

她忍無可忍。

道了歉之後,大夫人就拉着沐清柔出了門,她沒有回內院,而是坐馬車去忠義伯府。

忠義伯府還不知道侯府把秋姨娘擡了平妻的事,聽到大夫人說,個個都睜大了眼睛,“怎麼會呢,清柔賜婚給了二皇子,是未來的皇后啊,侯府就算落你的面子,也不敢落二皇子的面子啊。”

外面,忠義伯走進來,眉頭皺緊道,“侯府鬧出收買道士的事,第二天下午,我就知道侯爺有意要擡平妻的事了,當時我想跟你說的,只是侯府門前鬧事的人多,侯爺也閉門不出,我想擡平妻的事不至於這麼急,或者你也知道,就沒說了,後來又知道清柔是未來皇后,料想侯爺看在清柔的面子上也打消這念頭了,誰想這麼快擡平妻的聖旨就下來了,怕是侯爺把供詞給我看時,擡平妻的奏摺就已經送進宮了。”

“供詞?”大夫人敏銳的捕捉到這兩個字。

忠義伯輕嘆一聲,吩咐小廝去書房把供詞拿來。

大夫人見到供詞,臉都白了。

那是方媽媽在刑部大牢招認的供詞。

方媽媽供認不諱,是大夫人指使的她在給江家的賀禮上動了手腳,也是她讓婆子手下留情,留她一命的。

還有其他一些大夫人做的事,比如貪墨侯府銀錢等,更重要的是,當初清韻會吃到夾了繡花針的饅頭,也是因爲大夫人生氣沐清柔推倒沐千染,清韻不甘心背黑鍋。

大夫人把要清韻認罪的事交給方媽媽,方媽媽就想到讓清韻畏罪自盡。

這樣心狠手辣的嫡妻,休了都不爲過。

侯爺念在十幾年的夫妻情分上,才網開一面,只擡了個平妻,沒有休了她,已經仁至義盡。

如果再讓他發現大夫人視侯府家規如無物,他不會再留半點情面了。

忠義侯看到供詞時,臉火辣辣的燒疼着,只覺得教女無方。

要是以前,他或許還會訓斥大夫人兩句,現在看在沐清柔的面子上,也是儘量忍着。

他道,“奏摺送進宮時,還沒人知道清柔會是未來皇后,不然侯爺也不至於做這樣落人臉面的事,可現在事已至此,也只能認了。”

大夫人捏緊拳頭,道,“可是我不甘心!”

忠義伯笑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清柔將來做了皇后,你還會把一個小小侯府看在眼裡嗎?做人別眼皮子太淺,你把陽哥兒教好纔是正經,還有大好的前程等着你們呢。”

之前,忠義伯還心急伯府恢復侯府的事。

現在他不急了,他外孫女會是將來的皇后,只要生下皇子,這大錦朝都是他們一家的。

經過忠義伯一番開導,大夫人心情好了許多。

她也明白,她現在要盯着的不是侯府,而是那九五之尊的位置,安郡王是二皇子的勁敵啊,得扳倒他才行。

回了侯府後,大夫人沒有再吵鬧,甚至幫秋姨娘換住處,吩咐周總管找人牙子給秋姨娘挑丫鬟,總之,很賢惠。

轉眼,一天就過去了。

侯府擡了平妻的事,沒有在京都引起轟動,因爲有另外一件事更轟動。

楚大少爺和逸郡王護送大皇子的棺槨回京,距離京都不過四十里路了。

以他們的腳程來看,明天上午就能回京了。

因爲之前就有猜測,說大皇子出事了,所以真知道時,大家並不震驚,只感慨一聲:英年早逝。

這一天上午,城門口,不約而同的聚集了一羣百姓。

還有下了早朝的文武百官,都來城門口迎接大皇子的棺槨回京。

看着從遠處而來的送葬隊伍,一溜煙的白綢緞,還有漫天的紙錢,看的人鼻子都發酸。

爲首一人,身穿錦袍,一張銀色面具在陽光下,格外的耀眼。

安郡王和幾位皇子騎馬走近,臉上都帶着悽哀之色。

逸郡王看着安郡王,又望着二皇子,他笑了,“本郡王不過離京了幾日,沒想到京都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以爲大皇子掛了,皇儲之位是安郡王的囊腫之物,想本郡王那幾日,是吃不下睡不着,猶猶豫豫了好幾天,想着要不要就此浪跡天涯,再不回京了呢。”

ps:故事從這裡發生質變哈~~~L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