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шωш▪ тTkan▪ C○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提出並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科學發展觀正確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關係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圍繞上述問題,它們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理論。這三個科學理論緊密聯繫,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對外開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依靠力量、領導核心、執政黨建設、根本目的等一系列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系統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和豐富這一理論體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引導黨員、幹部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科學理論在實踐中發揮巨大威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加快構建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首先要立足改革開放的實踐。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從理論上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
決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爲進一步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其次要充分反映時代要求。必須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準確把握當今時代和當今世界的特點,從國際國內的相互聯繫中把握髮展大勢、創新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戰略、爭創發展新優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體現時代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完善,使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越來越強。再次要善於總結實踐經驗。應全面系統地概括和總結我們黨90多年來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深刻揭示和闡釋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積極借鑑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和國外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深入總結人民羣衆的實踐創造和鮮活經驗,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積極對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中國道路作出科學概括和論述,擴大中國經驗的國際影響。最後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應樹立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不斷豐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思想和理論體系,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努力形成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