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不迷失,行動有方向
黨員幹部無論職位多高、權力多大、資歷多老,其本質身份仍然是共產黨員;儘管他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和社會環境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但其第一身份就是共產黨員。這是因爲共產黨員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稱號,代表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一個光榮的稱號
共產黨員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稱號。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是先鋒戰士的美稱,是先進分子的英名,是崇高精神的象徵,是純真人格的標誌。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這濃縮了共產黨員的全部優秀品質。在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是兩個重要方面,也可以說是共產黨員不斷前進的精神支柱。應該說,共產黨員這個稱號是至高無上的。
中國先賢孟子曾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原意就是說,生命,是我所要的;正義,也是我所要的。當二者不能同時得到時,就要選擇正義而捨去生命。對一大批共產黨員來說,共產黨員的身份就是正義的化身,比生命還要重要。
《紅巖》小說裡面劉思揚的原型人物劉國志,由於在重慶組織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遭到逮捕。被捕以後,家裡面兩次營救他,他哥哥從香港回來,送給國民黨特務機關純金香菸盒和勞力士手錶,收受賄賂的國民黨官員告訴劉國志只要他寫份退出共產黨的聲明書就可釋放他,但是,劉國志堅決不簽字,他說:就算是我死了,只要黨組織存在,我就沒有死!因爲珍惜共產黨員這個身份,有多少革命先烈失去了生命!
抗戰勝利後不久,國共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向蔣介石提出釋放葉挺的條件。葉挺生於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後任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北伐時期的第四軍獨立團團長,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信仰三民主義轉而信仰共產主義,參與指揮南昌起義時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之後,獲救出獄的他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爲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遇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爲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葉挺獲釋後,國民黨軍統頭子沈醉特地去白公館與葉挺見面,想知道共產黨的高級將領被釋放後第一件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因爲軍統監獄中也囚禁過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和軍統要員,他們被釋放出去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要麼是儘快與家人見面,要麼是設筵大宴賓客。
而葉挺的回答卻讓沈醉大吃一驚,葉挺說:“我是一個與組織失去聯繫的共產黨員,所以,我出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請求組織恢復我的黨籍。”在葉挺心中,共產黨員的這個身份比其他任何東西都要重要。
一種至高的追求
共產黨員這個身份符號代表着更高的人生價值。什麼是人生價值?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歌德說過:“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人生總是社會的人生,人生受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制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由個人評估,而是由社會關係衡量的。個人主觀上,也許能夠按人生意願去演化自己的人生歷程,但客觀上,個人的這些人生意願多大程度能夠遂願,總是受社會關係諸多因素制約。一個人只有滿足社會需求,才能獲得自我生存的有利基礎。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體現人的社會價值,社會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和滿足體現人的自我價值。勞動、創造和貢獻,是人的價值的基本標誌,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最爲崇高的人生價值取向。從黨的性質和宗旨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這就決定了爲人民謀福利,是黨生存和活動的唯一宗旨。這一宗旨體現在共產黨人的實踐中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取向。一個人,當他選擇了做共產黨員,那就等於選擇了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
早在19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莊嚴地向全世界宣佈:“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黨一直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
共產黨人的本性
是大公無私。一個共產黨員的其他身份,如職業身份、家庭成員身份等會帶來其他的價值取向,但這些價值取向都比不上共產黨員這個身份的價值取向更爲崇高,即在所有價值取向中,只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纔是最爲崇高的。因此,共產黨員應該成爲黨員的第一身份。
共產黨員這個特殊的“第一身份”,決定了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時刻牢記這個第一身份,我們就不會在行動中迷茫;時刻牢記這個第一身份,我們就不會忘記自己身上的職責;時刻牢記這個第一身份,我們就不會脫離羣衆;時刻牢記這個第一身份,我們就不會丟掉本色。
忘記身份就意味着背叛
忘記黨員身份,人民羣衆就會不高興,人民羣衆就不會答應,黨員不以實際行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會影響到黨的威信,我們黨的事業就有阻力。
近年來,有一些共產黨員忘卻了自己的黨員身份,把“黨員”當成一個簡單的稱號,把自己混同於普通羣衆,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宗旨觀念淡薄,思想蛻化變質,經受不起改革開放的考驗,被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所俘虜。在一些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着種種與共產黨員身份不相符的言行舉止:有的喪失理想信念,有的脫離羣衆,有的作風輕浮,有的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喪失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他們只講金錢不講信仰,只講“實惠”不要“主義”,搞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脫離羣衆,欺上瞞下,大搞權錢交易,謀取非法利益,做出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他們不是爲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而是爲了自己個人的私利,這方面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2010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39621件,結案139482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6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5373人。201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37859件,結案136679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289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5334人。2012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306822件(次),立案155144件,結案153704件,處分160718人。2013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950374件(次),立案172532件,結案173186件,處分182038人。
忘記了黨員這個第一身份,就會蛻化變質,喪失本色。共產黨員只有牢記“第一身份”,才能始終保持信念的堅定、思想的純潔和情趣的健康,才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發展黨的事業和服務人民羣衆上。每一名黨員都應當始終牢記和珍惜自己的“第一身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忘本色,全心全意做好黨交給的任務,承擔黨員身份賦予的責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