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記心中,事業有保障
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後,就成爲黨的一分子,爲黨工作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天職。每一個黨員都不應該忘記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目前黨和人民的奮鬥目標,是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事業,有着光明和燦爛的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而黨的事業的成功要靠全體共產黨員的艱苦奮鬥、恪盡職守、努力工作來實現。黨的事業是全國各族人民的事業,更是全體共產黨員的事業。在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爲了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爲了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而奮鬥,前仆後繼、英勇獻身,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
黨員身份永不退休
一個共產黨員一生中有多種身份,但是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同樣地,一個共產黨員一生中因爲角色和身份的變化,會有多種不同的職責,但爲黨工作永遠是第一職責,黨和人民事業的需要就是共產黨員的努力方向。一個共產黨員一生可能從事多種不同的職業,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有年老退休的時候,但是一個共產黨員只要入了黨,忠誠於黨,就永遠是黨的人,黨員的身份永遠不會退休,爲黨工作這個第一職責也永遠不會消失。在這方面,黨的好乾部楊善洲就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楊善洲,男,雲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原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楊善洲從1953年擔任區委副書記起,先後擔任過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1977年擔任保山地委書記,直至1988年退休。他很少待在機關,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跑。碰上飯點,老百姓吃什麼,他吃什麼,吃完結賬。爲提高畝產解決羣衆溫飽,他親自試驗並示範推廣“三岔九壟”插秧法。直到現在,保山當地羣衆插秧還沿用這個方法。他還推廣了“坡地改梯田”、改秈稻爲粳稻等做法。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單產在全省排第
一,保山獲得“滇西糧倉”的美譽,楊善洲被人們稱作“糧書記”。
1988年3月,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婉拒了時任省委書記普朝柱勸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請,執意選擇回到家鄉施甸縣種樹。爲了實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承諾,楊善洲把目光鎖定在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的大亮山。退休當天,楊善洲背起鋪蓋,趕到了離大亮山最近的黃泥溝。就這樣,他在這裡一待就是21年。2009年4月,楊善洲把自己用20年時間辛苦創辦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正式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林業局。有人算過一筆賬:大亮山林場共佔地7.2萬畝,其中5.8萬畝華山鬆中有3萬畝已鬱閉成林,按1畝地種200棵樹,一棵樹按最低價30元計算,大亮山林場的活立木蓄積量價值已經超過3億元。2010年春天,持續半年的乾旱讓雲南很多地方羣衆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羣衆家裡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村民們對楊善洲的功勞更加念念不忘:“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從縣委書記到地委書記,從地委書記到普通黨員,楊善洲從未忘記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職責”,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詮釋黨的宗旨,堅守自己的精神高地,甚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對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共產黨員的身份永遠不退休”,正是他牢記“第一身份”的充分體現;無論擔任什麼職務,爲黨工作是第一,也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習近平同志曾強調指出:“楊善洲同志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和優秀,爲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爲政、幹事、做人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
共產黨員的第一職責是爲黨工作,這是由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一個人加入黨組織後,不僅要在身份上、思想上成爲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更要在行動上成爲一個共產黨員。如何在行動上成爲一個共產黨員?那就是時時處處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時時處處準備聽從黨的召喚,時刻準備着爲黨工作。從這個角度上講,爲黨工作就是共產黨員的第一職責。
牢記身份和職責關乎者大
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是改革攻堅克難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改革已
進入深水區,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敢於啃硬骨頭。”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的忘我犧牲、艱苦奮鬥,迫切需要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這就更要求我們共產黨員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第一身份和職責。
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經濟發展的諸多體制機制難題還亟待破解。黨員幹部必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服務人民,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要勇於擔當,不辱使命,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爲任何風險所懼,不爲任何干擾所惑,樹立起克難攻堅的堅定信心,凝聚起推進事業的強大力量,毫不動搖忠誠使命,義無反顧獻身使命,矢志不移完成使命。
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是新形勢下黨執政興國的需要。黨要執政興國,就必須全力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着嚴峻挑戰。連續30多年經濟的快速增長,爲我國實現第四個10年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在此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在這個階段,往往容易進入發展的瓶頸期和高風險期,面臨着如何跨越“轉型陷阱”的問題。我國今後十年的發展,是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的發展,是提高經濟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加強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的發展階段,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邁上一個大臺階、實現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重大轉變的發展階段。要打好這場攻堅戰,隊伍要整齊,武器要精良。黨的執政主體是廣大共產黨員,如果共產黨員不能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黨執政興國就無從談起。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全黨才能團結統一,才能與人民羣衆保持血肉聯繫,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力量來自信心。信心有多足,迸發出來的熱情和動力就有多大。每名黨員幹部必須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堅定“三個自信”。只有對自己所信仰的理論、道路和制度高度自信,才能始終堅定信念,始終保持激情,才能使自己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創造驕人的成績。
(本章完)
шшш тt kǎn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