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照鏡子正衣冠,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_防微杜漸照鏡子,慎獨慎微正衣冠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黨員姓黨:牢記共產黨人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 > 黨員姓黨:牢記共產黨人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 > 

第四章 照鏡子正衣冠,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_防微杜漸照鏡子,慎獨慎微正衣冠

第四章 照鏡子正衣冠,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_防微杜漸照鏡子,慎獨慎微正衣冠

防微杜漸照鏡子,慎獨慎微正衣冠

古人云:“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央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爲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意在強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加強自我約束、努力自我淨化、實現自我完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牢記第一身份,堅守第一職責,共產黨員就要在“照鏡子”的基礎上,按照爲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勇於正視缺點和不足,敢於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題,從自己做起,從現在改起,端正行爲,真真正正地“正衣冠”。“照鏡子”“正衣冠”,也是黨員身份和職責的基本要求。

“照鏡子”以找差距、明不足

照鏡子,就是要求我們共產黨員要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找差距、明不足。

河南省內鄉縣古縣衙夫子院門前掛了一副對聯,“爲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夫子院是師爺辦公的地方,師爺是知縣的重要幕僚。這副對聯表達的意思是爲官從政要少說空話,多辦實事,時時反躬自省,做到克己奉公;作爲地方官,每做一件事都要有全局觀念,思考每一件事情,都要從民衆的需要和國家的利益出發。在封建社會,那些官吏都有這樣的境界,讓我們今天一些共產黨員汗顏。

當前社會變革加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既給國家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給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許多衝擊。少數黨員幹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移,喪失了共產黨員應有的黨性、人品、官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論語·里仁》有云,“見而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照鏡子就是要以黨章爲鏡,對照黨的紀律、羣衆期盼、先進典型,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黨員幹部照鏡子,既要照好正面鏡子,以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楊善洲等時代楷模爲鏡,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又要照好反面鏡子,以反面教訓爲鑑,做到警鐘長鳴。只有這樣,才能守住政治和道德的底線,才能把羣衆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維護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樹立爲民辦實事的務實清廉形象,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

力量。

照鏡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批評的過程,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進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的過程。深刻的自我批評可以使我們牢記黨的宗旨,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終生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誠心誠意爲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可以增強我們的組織紀律性,使我們明白,組織上入黨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黨是一生一世的,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進性,才能在行動上體現先進性。牢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就不會害怕批評與自我批評,害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實質,無非是“私心”在作怪,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沒有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法寶,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正衣冠”以樹形象、得民心

我們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說到底還是取決於每個黨員個體的黨性。在人民羣衆眼中,每個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的修養作風,代表着黨的整體風貌。因此,黨員的“衣冠不正”絕非小事,它不但隱藏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羣衆、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容易被看作是黨紀鬆散、國法弛惰的表現。“正衣冠”自古就和“明得失”“知興替”緊密相連。這3個字的象徵意義非常明顯,直觀上是保持共產黨人良好形象的意思,深層則是端正價值觀、堅守原則性、增強黨性修養、嚴守政治紀律的內涵。唯有每個黨員都敢於觸及思想、正視矛盾不足、將爲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動中,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繫,永葆先進性與純潔性。

要做到“正衣冠”,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注意小節,防微杜漸,做慎獨型共產黨員。習近平同志記在《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裡講到:“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是領導幹部個人品德的反映,也是黨風政風的一面鏡子。一個在小事小節上過不了關的黨員幹部,也很難在大事大節上靠得住。

小節問題不容忽視。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是用來提醒我們不要小看自己所犯的錯誤,一點點小錯的積累會使你的人生毀於一旦。一些領導幹部由於缺乏憂患意識和自警意識,被身邊形形色色的名、利、財、色等所

侵蝕,由一些小節問題演變走向大節上的失衡、失規、失理、失紀、失法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領導幹部不注重黨性修養,大大咧咧,哥們義氣,熱衷於與大老闆、“富二代”稱兄道弟,搞“小兄弟”、拉“小圈子”,而對老百姓則是另一幅面孔,“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背離了黨的根本宗旨,喪失了幹部政治本色;有的領導幹部擺不正公私關係,認爲“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喜歡公權私用、假公濟私,今天用公款吃喝一場,明天用公家車輛辦點私事,後天還想着以公務考察爲名出國(境)遊玩,長此以往,似乎不用公家的東西、不揩公家“油水”就顯得自己沒能耐;有的領導幹部把不住興趣愛好,喜歡收藏名人字畫、古玩典藏、休閒娛樂,甚至上班時間也要去KTV亮亮嗓子、一展歌喉,把大好時光消磨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對一些有求於己的單位或個人宴請吃喝、垂釣休閒,認爲是小事,來者不拒,凡請必到。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管不住“小節”,就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節失守,大節難保;小洞不補,大洞難堵。不慮於微,始貽大患;不防於小,終累大德。小節不小,小節可見精神,小節體現品性,小節關乎成敗。領導幹部搞一次特殊,就會丟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會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去一片民心。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在小節問題上把握好,首先不要以“不是我一個人”原諒自己,克服從衆心理。其次不要以“一次不要緊”開脫自己。不能抱着搞一次小節上的不正之風,只要下不爲例,不會影響大節,算不了什麼大事,不必大驚小怪的想法,一旦突破了“第一次”這道防線,那麼就將直接墜入犯罪的深淵。再次更不能以“一點小節無所謂”放縱自己。有些人喜歡貪小便宜、愛喝點“小酒”、愛向上級吹吹“小牛”、偶爾收點“小禮品”,覺得這些行爲既不違法違規,也不會釀成什麼大錯。但往往就是這些小節,才讓一些壞人有了可乘之機,有了賄賂領導幹部、搞圈子、拉關係的機會。因此,廣大共產黨員要防微杜漸,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警醒自己,防止不健康的東西從微小之處打開缺口,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爲政清廉。”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