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美麗中國的空間模型_一、理想國家的模型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美麗中國與頂層設計 > 美麗中國與頂層設計 > 

第五章 美麗中國的空間模型_一、理想國家的模型

第五章 美麗中國的空間模型_一、理想國家的模型

美麗中國的空間模型

一個時代都有美麗家園的想象。從老子的小國寡民到陶淵明的世外桃花源,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莫爾的烏托邦,從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到培根的新大西島,從儒家的大同世界到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不管是理想國家還是理想城市,無不體現人們對理想家園的憧憬與想象,正是這激情的想象力,客觀上成爲了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我們可以從歷史名家的理想社會論述中萃取其空間因素,做縱向比較,從中獲取某些啓發。

一、理想國家的模型

(一)從小國寡民到世外桃源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即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希望建設一個和平、平等、富裕、自由、和諧的社會環境。由於君王效仿天道,輕私慾,重民本,因而國家沒有了戰爭,社會太平。人們不重視物質財富,因而沒有爲爭奪財富而帶來的鬥爭,人與人之間平等相處,沒有等級差別。由於每個人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人人無爲而知止,因而不存在侵佔別人利益的事情,不存在搶佔資源的事情,不存在功利色彩的交往惡俗。鄰國相望,相安無事,這是最佳的國際關係;鄰村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這是最佳的村際關係;鄰里相望,默默互助,這是最佳的村民關係。

如何實現國家的和諧呢?老子堅持謙和守中的思想,倡導知足、知止的人生態度。簡單講就是適度原則,及時終止和調整自己偏離中道的行爲,避免出現禍亂。他告誡人們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歷史上不乏前例,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深陷名利場而不能自省而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老子那樣淡泊名利呢?以不爭求和諧穩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上上策。要做天下的王,必須要承受天下的濁垢和不吉,對於國際關係,不管是大國小國,都要謙下不爭,國際間纔會和諧。故“大國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大國如果不恃強凌弱,則小國就樂於歸附大國。如果小國對大國謙下,大國就能容納小國。只有這樣,大小國之間才能做到和平共處。在爭取和平的國際背景下,除了弱小的國家能夠謙讓以外,關鍵還在於處於優勢的大國應當有容納之心,允許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存在,最終實現國際關係的和諧。但世間的國君往往私心太重,爲爭心所累,難以達到老子所說的境界。

老子的理想國思想在東晉陶淵明那裡得到了新的演繹,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到: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按時間先後順序,把武陵漁人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男耕女織,自食其力,自給自足,沒有戰亂,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人們的關係十分淳樸,到處洋溢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這是一部傳奇,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夢想,這裡無戰亂之紛擾,無都市之喧囂,它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家園的嚮往。

(二)從理想國到烏托邦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對話集《蒂邁歐篇》和《克里提阿斯》中描繪了一個令世人難以置信的神奇大陸——大西洲。這個島上的阿特蘭特人擁有強大的軍隊,發達的農業,通曉冶金學和文學,它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島嶼中心的都城宏偉壯觀,特別是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和廟宇,都是用金、銀、山銅和象牙裝飾起來的。島上還有四通八達的運河系統、建築完美的橋樑、日夜繁忙的港口,大西洲十二個主要島嶼分別由十二個國王掌管,國家繁榮昌

盛,人民安居樂業。

爲了防禦敵人侵犯,大西洲人在島上挖了三個水圈和兩個土圈。這樣不但有利於軍事行動,也便於陸海交通。環繞大西洲內島的三堵石牆都用金屬鑲邊,從外到裡分別用銅、銀和金。金牆中央就是寺廟——克萊託-波塞冬廟。在寺廟的附近建有王宮,宮殿的建築彼此相連,構成一個巨大的迷宮:開放的與封閉的小院,寺廟,蓄水池,接待大廳,住房和儲藏室。宮殿所有的建築都有堅固的圍牆加以保護。因此,這個宮殿可以稱爲“城堡中的城堡”。每一位新國王都會擴建和修飾王宮,都要超越前一任國王,可想而知,這座建築物一定非常宏大。衛城內修建了無數的浴室,有國王專用的,有公共浴室,許多浴室都是露天的,它們主要在夏天使用,並專門闢出了男用和女用浴室,甚至還有馬和馱畜的專用浴室。

應該說,大西洲是古代傳說中最富有現代特徵的古代文明,然而它卻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突然沉到了海底。儘管了無痕跡,柏拉圖還是堅定地相信,大西洲的存在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他在自己的《對話》中曾四次強調這並非虛構。15世紀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有很大一個因素,就是爲了尋找傳說中的大西洲。1968年,美國範倫博士在馬尾藻海一帶的巴哈馬羣島附近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海底城牆,長達1600米,組成城牆的每一塊石頭有16立方米之大,又在此發現了碼頭,還在彼密尼島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城市,有街道、車站、城牆、完整無缺的城門和殘缺的建築羣。1974年,金克博士又在這一海域發現了一座規模浩大的古城遺址,並且發現了許多以幾何圖形排列的人工雕刻的大理石。上述這些古城遺蹟很可能就是大西洲的遺蹟。

正是這個沉沒的大西洲,成爲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模型。《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名著,共分10卷,這是一部“哲學大全”,是柏拉圖對自己哲學思想的概括總結,在當時也是各門學科的綜合,涉及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方面的問題,他以理念論爲基礎,提供一個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理想國分爲三個階層:受過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普通的平民階層。《理想國》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他認爲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政體就是最好的政體。

柏拉圖的理想國思想照耀着1000多年後的托馬斯·莫爾,莫爾在1516年出版的《烏托邦》中,仿造《理想國》,更加詳細地描繪一個遙遠的理想的海島之國——烏托邦。烏托邦的城市是建立在烏托邦人的核心價值觀之上。這裡城鄉地位平等,國家與城市似乎可以一視同仁,是一種公有制基礎上的城鄉平等模式。在生產上,烏托邦人男女同工,以務農爲業,市民輪流搬到農村居住,住滿兩年返回。市場位於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各取所需。

城市規劃具有超前性,城市均衡佈局,不盲目擴張。城市的擴張勢必造成耕地的佔有,也容易造成城市人口的超員,合理的城市人口以6—10萬爲佳,太大的人口容量會使城市擁擠不堪。對醫療機構、食品衛生、公共食堂有相應的規定。街道佈局利於交通,建築安全美觀,尤其喜歡建設花園。

莫爾被視爲空想社會主義的鼻祖,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高度評價,其烏托邦思想成爲共產主義思想的理論源泉。烏托邦不僅僅是意識形態上的批判者,同時也是經濟制度和社會生活空間佈局的一個設計者。這樣就從更爲廣闊的社會角度,給歐洲的現代運動提供了思想動力。

烏托邦思想對近代西方城市規劃理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在莫爾看來,合理的社會制度、豐富的精神生活和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城市賴以發展的基礎。

烏托邦的城鄉一體思想,對當前我們的城鄉協調、城鄉統籌、城鄉關聯發展等議題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19世紀上半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繼烏托邦之後又提出種種設想,他們把改進城市規劃、改良居民住房作爲醫治城市病的良方,這些思想對後來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格迪斯的城市與區域規劃相結合理論,都有深遠的影響。

許多著名的規劃大師對莫爾給予很高的評價,如芒福德就認爲,莫爾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城市模式,他的最大發明是在制度上保證了中世紀城鎮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偏好,他在追求平等,努力增加產品和空餘時間

,並把工作變成一種娛樂的形式等方面,都是先於我們開發的社會力量,而我們現在纔剛着手開發

。烏托邦主張城市規模不能過大,要接近農村,便於更好地城鄉結合,並且更可能化解只有城市中才有的各種矛盾。烏托邦城市重視居民的公共生活,各種生活配套與公共設施十分齊全。

(三)從太陽城到大西島

受莫爾烏托邦的影響,意大利的康帕內拉於1623年出版《太陽城》,以太陽的光明爲象徵,他把自己的理想國叫作“太陽城”。太陽城本身就是一個理想國:城牆堅固、街道工整、宮殿豪華,城裡的社會就是一個大的公社組織。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參加公共勞動,都有權利共同享有勞動產品。在公社制度下,每個人都是富人,因爲大家享有一切,每個人都是窮人,因爲無人擁有私產。

穿過了田野,進入樓房整整齊齊的村鎮,房子一律朝南,便於吸收充足的陽光。每個人住公共寓所,統一由公社建造和分配。每棟樓房的牆上,都畫着不同的壁畫,作爲教育兒童的教材。太陽城的中心有一個廣場,廣場邊屹立一座巍峨的教堂。教堂旁邊有一座圓柱大廈,就是政府大樓。政府辦公人員很少,政府大廳實際上是市民中心,主要是民衆的聚會場所。太陽城簡直就是一個科普博物館和大教室,由六道城牆圍成的,城牆上都陳列各種知識圖表及其標本。第一道城牆上畫着星辰、數學圖形、定理、定義,旁邊記載着太陽城居民的風俗習慣、法律制度、民族起源等說明,以及他們文字的字母表。第二道城牆上畫着各種寶石、各種礦產與金屬圖形及其標本,牆上還畫有江、河、湖、海、泉水、雪、雹、雷電及天空的各種現象,同時陳列各種藥液。第三道牆上畫着花草樹木和海生動物。第四道牆上畫着各種蟲類。第五道城牆上畫着各種高級動物。第六道牆上畫着各民族的手藝,勞動工具和使用情況,以及世界著名學者、發明家和歷史學家的肖像。此外,他們也在建築物的陽臺和迴廊上陳列圖表,便於人們隨時研究科學;在柱廊的下層陳列關於各種手工業的知識和教具;在神殿裡面專門研究神學。

在康帕內拉出版《太陽城》的同一年,弗朗西斯·培根也寫成了《新大西島》,培根的新大西島(也可以譯新大西洲)是對柏拉圖大西洲的一種新的暢想,體現了培根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憧憬,在新大西島這個理想國家裡,政府的成員不是哲學王,而是科學家和哲學家。

培根重點描述了所羅門宮,這是一所烏托邦式的教學和科研機構,對社會進行教化,其目的是探討事物的本原並擴大人類的知識,使一切的理想成爲可能。所羅門宮的基礎任務是科學研究,主要的工作是實驗,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培根畢生所倡導的歸納法。在那裡,有搞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設施和設備。宮內有海上岩石和港灣,有奔放的河流和洶涌的瀑布,有人造井和溫泉,有一口井人們稱作“天堂之水”,經過處理後特別有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的功效。所羅門宮備有進行氣象研究和試驗的建築物和設施,還設有療養院,可以調節室溫。還有許多浴池,水中放入各種藥物,能夠治療疾病。所羅門宮有巨大的果園和花園。所羅門宮的動物園裡養育着各種鳥獸,一方面因其珍奇而作觀賞之用;另一方面也可用於解剖和試驗,以把得到的知識應用到人體上去。所羅門宮有各種各樣的藥草製劑、藥材和藥品,有新陳不等的和各種長期泡製的藥品。所羅門宮有各種各樣的熔爐,主要是仿造太陽熱和天體熱,經過各種均差、各種軌道、進路和迴路,從而產生意料不到的效果。另外,他們還利用各種不同的熱作爲各種操作所需的動力。所羅門宮有一個數學館,在那裡有製造得非常精緻的幾何學和天文學的儀器,還有一個機器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機器裝置,能做出各種各樣的機器和工具。所羅門宮還有光學館、音樂館、香料室,不但可以用於教育和研究,而且可以享受。所羅門宮有兩個長廊:一個陳列各種發明的模型和樣品,另一個陳列主要發明者的雕像。所羅門宮也進行宗教活動,每天歌頌和感謝上帝,懇求主給予幫助,賜予幸福。

總之,培根關於所羅門宮的設想在歷史上是獨樹一幟的。他從全面改造人類知識的理想計劃出發,根據他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提出了一個在“新大西島”中所表現出來的令人神往的理想教育方案。他大力提倡科學,努力擴大科學的學科範圍,標誌着科學主宰社會時代的即將到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